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禪不選擇開城投降,而是死守成都,能夠堅持到姜維大軍回援嗎?

2024-04-24歷史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註」,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文 | 張英編輯 | 張英

前言

三國時期,蜀漢的衰微使人心生悲嘆,與強大的魏國及狡黠的東吳相比,蜀漢顯得弱不禁風,自立國以來,始終處於受壓態勢!

盡管諸葛亮智慧過人,但在外交和軍事方面,蜀漢屢遭挫敗。

尤其在蜀漢覆滅之際,曹魏鄧艾乘虛而入,劉禪輕信譙周之言,不戰而降,導致蜀漢徹底消亡,再無挽救可能。

若當時蜀漢堅守成都,結果又將如何?本文將以史為鑒,對此進行探討。

公元263年,時任魏國相國及大將軍的司馬昭洞察到東吳對曹魏的威脅已經大大減弱,而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日益顯現出頹勢,於是他決意發動一場全面的軍事行動,期望以此獲取更廣闊的政治影響力,從而為自己篡奪曹魏皇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司馬昭親自下令,派遣征西將軍鄧艾以及雍州刺史諸葛緒各自率領三萬多名士兵挺進沓中地區,以期牽制駐紮於該處進行農業生產的姜維!

同時,他還命令鐘會帶領十萬多名士兵直接攻入漢中。

由於蜀漢皇帝劉禪的昏聵無能,並未聽從姜維關於加強各隘口防禦的建議,使得漢中的防守力量嚴重不足,再加上守將蔣舒的背叛行為,鐘會的軍隊在攻占漢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迅速占領了該地。

盡管如此,姜維仍然成功地擺脫了鄧艾和諸葛緒的圍追堵截,率領大軍撤至劍閣據守。

與此同時,劉禪派遣的廖化、張翼、董厥等將領也率領援軍抵達,蜀軍憑借著劍閣的天然屏障成功抵禦了鐘會的大軍。

當鄧艾得知鐘會在劍閣受阻後,便從部隊中選拔出一萬多名精銳士兵,選擇從陰平小道經過江油,直奔涪城。

劉禪匆忙派遣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領兵迎戰,然而諸葛瞻卻未能抵擋住鄧艾的強大攻勢,最終兵敗身亡。

鄧艾趁機率領大軍直逼蜀漢都城成都。

面對魏軍的步步緊逼,劉禪在譙周等人的勸說下,最終決定向鄧艾投降,蜀漢至此宣告滅亡。

如今,的確存在一部份觀點認為,倘若劉禪能夠堅定抵抗,堅守成都,待姜維率軍返回後,蜀漢仍有可能扭轉戰局,實作反敗為勝。

在歷史記載中,當姜維獲悉鄧艾實施了偷渡陰平的策略之後,他率領蜀國的部隊從劍閣撤回以支援成都。

就在此時,鐘會抓住機會占領了劍閣,並派遣士兵對姜維的隊伍進行包圍與追擊,成功地把他們困在了廣漢地區。

因此,盡管劉禪決定堅守等待援軍,並且暫時抵擋住了鄧艾的進攻,但他仍然難以期待姜維的大軍能夠及時趕到。

即便姜維全力以赴,拼死抵抗,突破了魏軍的阻截,帶著蜀軍返回成都,與成都的守軍會合後,最多也只能集結起五萬人馬。當鐘會率領魏國的主力部隊到達成都前線時,魏軍在人數上仍占有明顯的優勢,更何況曹魏還有能力繼續增派更多的軍隊。

在蜀漢大片領土被敵軍攻占,本土的益州士人大多數都不願再繼續戰鬥,一心只想投降的情況下,能夠調動的資源極為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兵力差距將會愈發顯著。

對於蜀漢而言,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想要堅守成都並進而逆境求生、取勝於敵似乎絕非易事。

首要的難題在於,雖然長江之險可作為蜀漢守衛領土的天然屏障,然而,面對成都防禦重任,卻需劉禪倚仗農村地區廣大的人力資源才能發揮作用,這無疑將深刻影響到蜀漢的經濟基礎。

須知,在古代戰爭中,軍隊的糧食和物資供應乃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一旦糧草供應出現短缺或中斷,軍隊的戰鬥力必將受到嚴重影響。

其次,蜀漢的軍力規模有限,且缺乏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將領。在蜀漢政權面臨崩潰之時,其軍隊主要由姜維統率,然而姜維卻在沓中地區與鄧艾的大軍陷入了持久的對峙之中,導致他無法及時趕回成都支援。

除此之外,蜀漢的將領隊伍中,除了姜維之外,其余諸位的能力均相對較為薄弱,難以抵擋住鄧艾所帶來的強大攻勢。

再者,蜀漢的政治環境亦對其堅守成都構成了重大挑戰。

在蜀漢政權瀕臨瓦解之際,其政治環境已然極度混亂,劉禪的統治地位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在此種狀況下,劉禪要想有效地組織起軍隊進行抗擊,實屬不易。

綜合所述,如果劉禪堅決拒絕投降,誓死保衛成都,那麽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便是在姜維趕回之前,成都就已經被鄧艾所攻陷。

就算他能夠幸運地守住城池,等到姜維歸來,面對源源不斷湧來的魏軍,最終也無法避免失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