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山東縱隊並入115師了嗎?絕非如此,兩支八路軍最終是強強聯合

2024-04-24歷史

很多軍事大V、歷史大V在敘述抗戰時經常會發生一個明顯的史實錯誤,他們常把抗戰後期山東的八路軍部隊全都視為115師的部隊,甚至把山東老八路的壯大單純地視為115師的發展壯大,把八路軍在山東的兵力一股腦地都算在115師的賬上,顯而易見這是十分錯誤的。

自1943年3月以後,115師就只剩下一塊牌子了,之所以留下這塊牌子也僅僅是為了對外交往時有一個正式的名分,畢竟八路軍115師是國民政府頒布的正式番號,只要國民黨還在抗戰、明面上國共還在繼續進行合作,國民黨當局就不能不承認115師這支部隊的合法性,至於你「非法」擴軍則是另外一回事。但保留115師牌子也僅僅是對外交際時才用,在內部,這時已經被新的「山東軍區」所取代。在八路軍內部的編制序列上,此時只有山東軍區,而不存在115師了。

要說明白這件事,必須從頭捋順。

抗戰時期,山東地區的八路軍主要由兩部份組成:一個是山東當地的八路軍山東縱隊,這是由山東子弟兵組成的本土抗日武裝發展而來的正規兵團,最早是「土八路」;一個是1938年底進入山東的八路軍115師主力一部,出身就是「正規軍」。

全面抗戰爆發後,山東各地抗日武裝風起雲湧,紛紛建立起黨領導的地方抗日武裝。1938年4月,山東省委書記黎玉赴延安匯報工作,請求中央派主力部隊和幹部支援山東。隨後,郭洪濤、張經武等50余名軍政幹部和老紅軍來到山東。

1938年12月27日,八路軍山東縱隊宣布成立,總指揮張經武,政治委員黎玉。山東縱隊總兵力24500人,包括10個支隊。

後來,按照八路軍總部的命令,山東縱隊一邊吸收愛國青年參軍,一邊按照正規化要求整頓。整訓共進行了四期,每期三個月,部隊總兵力增加到54000人。

八路軍山東縱隊的成立和整編,標誌著山東人民起義武裝力量,已由若幹分散的遊擊隊逐步成長為正規化的八路軍部隊。

但山東縱隊畢竟是由地方起義武裝改編而來的,缺少正規部隊的經驗,迫切需要主力部隊的支持。山東連線華北與華中,戰略位置重要,這裏是國、共、日(偽)各方必爭之地,為了建立鞏固的山東抗日根據地,毛主席做出了「派兵去山東」的重大決策。

1938年12月間,八路軍總部向115師下達了命令。115師343旅685團以蘇魯豫支隊的名義先行進入山東,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隨即率師部、343旅686團向山東進發。

115師入魯後連續打了幾場打仗,樊壩戰鬥、陸房突圍都打出了主力部隊的氣勢,各營、連也相繼分兵擴建了新部隊,高峰時115師人數曾多達7萬余人。

但兩支部隊都直屬八路軍總部,各自為戰畢竟不方便,為解決統一指揮和聯合行動的問題,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決定派徐向前、朱瑞去山東,組建八路軍第一縱隊。1939年8月1日,八路軍第一縱隊正式成立,徐向前任司令員,朱瑞任政治委員。

八路軍第一縱隊雖然成立了,但是115師和山東縱隊作為兩個獨立的作戰單位,其統一指揮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大體上,以津浦鐵路為線,山東縱隊主要在津浦路以東、故黃河以南、沂蒙山以北活動,115師主要活動於津浦路西側。總體而言,山東縱隊的姿態更低一些,他們的指揮部與徐向前的司令部合在一起辦公。而115師則比較難「相處」,徐向前元帥在回憶錄中寫道:

山東的部隊分散在各地區,建立一個統一領導的機構是必要的。但有些部隊,如陳光部、楊得誌部、肖華部等,均獨當一面,距離我們較遠,又能同黨中央和總部直接聯系,因而相對保持其獨立性,也是不奇怪的。我和朱瑞同誌的領導重心,放在山東縱隊。

徐向前說得很委婉,但實際上的意思就是兩層:115師他指揮不動,山東縱隊和115師關系也比較生硬。

這其中的原因比較復雜,但概括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徐向前出身紅四方面軍,與由紅一方面軍改編而來的115師之間彼此並不熟悉,遠沒有徐向前在129師那種如臂使指的感覺;二是115師以八路軍「老大哥」自居,不願屈居人下,客人想當主人的家。代師長陳光的性格又比較倔強,不太好相處,跟山東縱隊、山東分局也搞不好關系;三是山東縱隊自力更生,白手起家,認為請115師進入山東是為了幫助自己抗戰,而不是為了看他們的臉色,更不能把主客次序顛倒。

1940年7月,徐向前啟程返回延安。

此後一段時間,山東縱隊和115師各自保留番號。但由於山東縱隊與115師無相互隸屬關系,又都直接對接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兩支兄弟部隊的指揮協同仍然是個大問題。

1941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決定將山東分局、山東縱隊、115師三個機關靠攏,山東縱隊歸115師首長指揮。

此後,大體上是以朱瑞為書記的山東分局統一領導山東的黨政軍民工作,以羅榮桓為書記的山東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兩支部隊,雖然向一元化領導邁出了重要一步,但尚未徹底解決軍事統一領導問題。山東縱隊、115師在對抗日戰略上認識不夠一致,再加上日軍的「掃蕩」,山東根據地一再縮小,人力、物力損失慘重。

1942年4月到9日,從蘇北返回延安的劉少奇化名胡服,受黨中央和毛主席委托,在山東工作五個月,深刻總結了抗戰以來山東工作的經驗教訓。劉少奇回延安後向中央匯報,中央終於下定決心徹底解決山東軍事不統一的問題,其方式就是山東縱隊與115師從整體上進行合並。既然你不願聽我的,我也不願聽你的,那麽索性拆散後重新合成一家子。

合並是分為兩個階段實作的。

第一步,山東縱隊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改為山東軍區,下轄魯中、膠東、清河、魯南軍區和13個軍分區、軍區機動部隊第5旅,山東軍區在政治上歸中共山東分局領導,在軍事上由115師指揮。

第二步,將山東軍區(原山東縱隊)與115師合並,組成新的山東軍區,合並後部隊的正式番號就是「山東軍區」,中央之所以下如此決心,就是要取消一切涉嫌山頭畛域的軍隊稱呼。僅把115師的番號予以保留,其原因前面已經提到,不再累述。

合並前,115師下轄教導第1、第2、第5、第6旅四個旅;合並後,山東軍區(原山東縱隊)的四個軍區與115師的四個旅進行了合並重組。新的山東軍區共下轄六個二級軍區。

  • 魯中軍區,由原山東軍區的魯中軍區和115師教導第1旅主力編成。

  • 魯南軍區,由原山東軍區的魯南軍區、115師教導第1旅3團、教導第2旅5團編成。

  • 膠東軍區,由原山東軍區的膠東軍區和第5旅編成。

  • 清河軍區,由原山東軍區的清河軍區編成。

  • 冀魯邊軍區,由115師教導第6旅編成。

  • 濱海軍區,由原115師教導第2旅主力、教導第5旅和原山東軍區的濱海獨立軍分區編成。

  • 新的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由羅榮桓擔任,但絕非因羅榮桓此前是115師政治委員,便想當然的認為115師「以大欺小」把山東縱隊給一口「吞掉」了,兩者之間完全是合並關系,是類似於共同加盟,彼此的地位是平等的,然後組成了一個新的軍區。

    這一點從上述六個軍區的具體編成就可以看出,組成新的山東軍區後,清河軍區完全是由原山東縱隊改編而來的,冀魯邊軍區完全是由115師改編而來的,其余的四個軍區裏原山東縱隊部隊和原115師部隊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到1944年1月,清河軍區和冀魯邊軍區這兩個原本「血統」較為純正的軍區也合並成渤海軍區,因此可以說,原來的山東縱隊和115師已經徹底融為一體了。

    必須承認,115師八路軍的「老大哥」,在發展壯大山東抗日力量和山東軍區實力上發揮了骨幹和生力軍作用,但絕不能因為115師的「紅一」身份,就有意擡高115師而忽略山東縱隊作為山東子弟兵的獨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必須明確,山東縱隊與115師兩者最初是平行關系,後期是合並在一起,絕非山東縱隊並入115師,更不是115師「吃掉」了山東縱隊。

    山東縱隊是由黨領導的地方武裝升級為正規兵團的典型,山東縱隊不但從小變大、從弱變強,獨立開創了魯中、清河、膠東等抗日根據地和抗日遊擊區,合並前的歷次整軍過程中,山東縱隊還先後將挺進支隊、蘇魯支隊、第六支隊、隴海南進支隊及部份地方武裝近4萬人,分別劃撥輸送給115師和新四軍,為發展壯大主力部隊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東軍區部隊「闖關東」後,「旋風部隊」40軍、堅守塔山的41軍兩支主力部隊就是由當初山東縱隊的魯中、膠東軍區地方武裝發展起來的。#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