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發揚中醫特色,這個社衛中心織實織密中醫藥健康服務網

2024-04-04健康

武漢晚報訊 「醫生技術好,耐心又和氣,時間久了都處成了朋友。」「我從小在司門口長大,這裏看病便宜、效果好,還方便。」……近日,武昌區中華路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多名醫生收到居民專程送來的錦旗和感謝,言語間勾勒出他們對這家社衛中心服務的認可。

搬家了的患者專程回來

找「老熟人」看病

「我搬家了,但還是願意來這兒看中醫。」59歲的彭女士是戶部巷社群的居民,搬到其他區後出現手不能擡起的癥狀,肩周疼起來睡不著覺、吃不下飯,給生活造成嚴重困擾。彭女士年前又乘車來到中華路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就診。

周曉醫生接診後,對彭女士進行推拿和理療,彭大姐的肩周不適明顯緩解。考慮到她住得比較遠,周醫生還細心教她如何在家鍛煉肩關節。透過治療和鍛煉結合,彭女士肩部不適癥狀全部消失。說起周醫生的技術和服務態度,彭大姐直豎大拇指。

武昌區中華路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武昌區第一醫院。2010年,武昌區衛生資源整合,中心與有50年歷史的武昌區中醫院合並,中醫藥實力不斷增強,惠及周邊居民。醫院的發展伴隨著老城區的變遷,不變的是患者的信賴。

中醫名家常年坐診

周邊居民慕名而來

「效果不是一般的好!」李師傅手臂麻木一年多,手部知覺減退,在朋友介紹下,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中心中醫科。多位醫生會診後,為其制定了個人化的診療方案,並定期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和調整。經過階段性治療,李師傅的癥狀明顯好轉。他說:「我感覺已經好了百分之七十,我現在對痊愈非常有信心。」

武漢市基層中醫名醫陳啟谷、張寧兩位專家常年在中心坐診,他們在中醫藥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各類呼吸道疾病、老年慢性病調理、腫瘤、月經病、更年期症候群等方面有獨到的診療經驗。

不僅是周邊居民,還有黃陂、漢南、漢川、鄂州等地的患者慕名而來。中心青年中醫骨幹均曾在湖北省中醫院跟隨皮先明、陳如泉、王伯祥等中醫名家學習,還有2名醫師先後脫產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康復科進修。

多層次的培養和磨煉鍛造出一支專業特色鮮明、實力強勁的中醫人才梯隊,涵蓋中醫內科、針灸、推拿、康復等多個細分領域。

張建軍的針藥結合、周曉的針灸推拿、華玲娣的疼痛病診療、毛昕和李智的運動損傷後康復、周逸倫的針灸埋線、曹娟的中醫內科診療,專業特長矩陣已初具規模。「業務能手多了,中醫實力強了,良好的療效也受到患者認可。」中心負責人說。

在居委會設定健康驛站

中醫診療方便可及

為讓中醫適宜技術更好惠及群眾,中心與東龍社群開展共建試點,在居委會二樓設定健康驛站。驛站由中醫科醫生定期坐診,開展健康咨詢、指導和宣傳。特別是每周一天的中醫康復免費體驗日受到居民歡迎。自去年10月至今,已服務居民680余人次。

中心家庭醫生團隊中也有一支經驗豐富、貼心服務居民的中醫師隊伍。胭脂路社群家庭醫生團隊的副主任中醫師劉勝榮十余年來堅持推廣中醫藥服務進社群。面訪時,她總是詳細了解慢性病患者的病史、病情,診舌象、把脈象,將中醫辨識體質融入到健康管理中。

「推廣中醫的同時又讓居民收獲了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劉勝榮說。多年的努力,讓劉勝榮成為轄區小有名氣的中醫師。在劉勝榮的帶領下,中心各個家醫團隊也積極發揮中醫藥特色,織實織密中醫藥健康服務網,讓中醫惠及更多居民。

新院區原址還建

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將提高

蛇山北麓,黃鶴樓下,坐落在民主路157號的中華路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陪伴了幾代人健康成長。展望未來,新藍圖催人奮進。

為配合地鐵5號線司門口站建設,2018年中心整體搬遷。2023年11月新院區原址還建計畫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2月完工並交付使用。計畫已取得立項批復、工程規劃授權、施工授權等手續。

中心原址還建計畫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達到4789.9平方米,主體建築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將設定全科診療、中醫診療、口腔及耳鼻喉科、B超、心電圖、放射科、檢驗科等多個科室。

其中,中醫科面積有300余平方米,計劃開設中醫特色診室4間、診療床18張,提供中藥飲片、針灸、推拿、拔罐、埋線、穴位貼敷等中醫藥適宜技術,配備超聲、中頻、磁療、微波等多種理療裝置。

中心將為周邊中華路街和糧道街2條街道、12個社群、近10萬居民提供中醫藥服務。屆時,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將大大提高。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武昌區中華路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武昌區唯一一家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將繼續依托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推進全區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加快中醫臨床專科建設步伐,最佳化中醫醫療服務模式,更好地滿足轄區居民的中醫藥服務需求。 (記者關馨通訊員鄧惠文徐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