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護健圖文】鼻孔「金塊」會導致癡呆?還真有科學依據

2024-04-04健康

作者簡介 /Profile/

趙麗蓉

趙麗蓉(1978—),女,主任護師,本科,華東醫院神經內科護士長,主要從事臨床老年護理與慢病管理。

護理門診: 每周一下午,鼻飼置管,女性導尿管置管護理門診

挖鼻子、掏耳朵、扣肚臍眼,這是不少人日常生活中都會做的事情,有些人甚至會「上癮」,然而這些習慣會不會對健康有害呢?

挖鼻孔會導致老年癡呆?

美國一學者對自己所在地1000名成年人進行「挖鼻屎習慣」的調查,發現254份有效問卷中 91%的人有挖鼻屎的習慣 ,其中3人每隔1小時都要挖1次鼻孔。

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已發表的數十項有關神經系統疾病機制的研究進行了組譯和撰寫,並行表在【生物分子】(Biomolecules)雜誌上,其中收集的有力證據表明, 經常在鼻孔「金塊」的人患艾爾茨海默癥的風險更高 。該研究小組在報告中寫道,艾爾茨海默病的神經炎癥可能部份是由透過鼻子和嗅覺系統進入大腦的病毒、細菌和真菌病原體引起的。

長期挖鼻孔 ,醫學上稱之為挖鼻癖(rhinotillexomania) 會將病菌帶入敏感的鼻腔 。手指挖鼻孔不僅容易折斷鼻毛,造成鼻孔出血,還會形成鼻腔感染。同時,由於手指暴露在空氣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細菌病毒,在用手指挖鼻孔時,細菌能夠透過鼻子的嗅覺神經進入大腦,作為回應,大腦中的細胞開始沈澱 β澱粉樣蛋白 ,而這種標記正是 老年癡呆癥的一個明顯跡象 。 β澱粉樣蛋白一直被認為是艾爾茨海默癥的元兇之一。

圖源:作者提供

為了保護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健康,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避免挖鼻孔,例如使用紙巾或其他工具來清理鼻子,避免長時間看電腦和智慧型手機螢幕等。透過這些措施,我們希望能夠減少挖鼻孔的行為,讓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保持健康。

什麽是癡呆癥?!

癡呆是指慢性獲得性進行性智慧障礙症候群 。它是一組臨床症候群,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它是一個連續的病理生理學過程,在臨床癥狀出現前的數十年,人腦就已產生癡呆特異性的病理學改變。

圖源:作者提供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00多名40歲以上的誌願者進行追蹤研究,發現在 癡呆癥狀出現的前11~15年,就有認知障礙跡象發生 。因此也有專家建議,有意識地對40+的人群就應該時刻關註自己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關註癡呆的早期癥狀。

癡呆的早期癥狀

健忘 首先會遺忘最近發生的事,也會將日常所做的事和常用的一些物品遺忘。

視覺空間障礙 典型表現為外出後找不到回家的路,對路邊景觀不熟。

圖源:作者提供

人格方面的障礙 可能變得不愛清潔、不修邊幅及自私多疑。

學習和保存新知識的能力輕度下降 日常生活中遇到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技能,學習起來略有難度。

執行力障礙 不能及時受到他人的反饋,不知道該做什麽。

圖源:作者提供

圖源:作者提供

那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預防呢?

早發現、早預防 ,早期發現癥狀在生活上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延緩和控制其發展。

● 要 預防腦血管等疾病 的發生,防止腦供血不足,腦細胞損傷而導致的癡呆。

圖源:作者提供

勤動腦,益智訓練,延緩大腦老化 。做有趣味性的勞作,培養業余愛好。多多社交活動,活躍腦細胞。

調養好心情 。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多多參與集體活動,多與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延緩腦功能減退。

圖源:作者提供

加強體育鍛煉 。太極拳、八段錦等,可保持大腦功能正常運轉的同時,延緩腦神經細胞老化,預防癡呆。

參考文獻:

[1] Soscia S. J. The Alzheimer’s disease-associated amyloid beta-protein is an antimicrobial peptide[J]. PLoS One 5,e9505.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09505 (2010).

[2] Chacko A, Delbaz A, Walkden H, et al. Chlamydia pneumoniae can infec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ia the olfactory and trigeminal nerves and contributes to Alzheimer’s disease risk[J]. Sci Rep,2022,12:2759.

[3] Ring R. H, Lyons J. M. Failure to detect Chlamydia pneumoniae in the late-onset Alzheimer’s brain[J]. J Clin Microbiol, 2000, 38: 2591–2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