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哪裏的兵源最好?四川猛、廣西橫、山東剛、陜西雄、湖南拼……

2024-04-03歷史

中華文明悠久綿長,每一年似乎都有硝煙彌漫的戰火。然而,在漫長歲月中,究竟哪一個省份的戰士最為勇猛善戰呢?這個問題至今仍是眾說紛紜,原因在於中國英勇的軍人們層出不窮,令人敬佩不已……

自古至今,四川人民始終是中國最具反抗精神和堅定決心的人群之一。當蒙古帝國入侵南宋時,四川人民的血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哥汗被阻擋在四川境內,最終甚至在釣魚城下離世;忽必烈進攻宋朝,盡管君王已經投海自盡,但釣魚城卻未有絲毫屈服,四川各地的抗擊活動此起彼伏。

蒙古軍隊稱霸全球,征服了無數城市,如基輔、巴格達和撒馬爾罕等,他們大都未能堅持一年以上。然而,蒙古攻占蜀地卻耗費了長達52年,兩代人的時光,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在蒙古帝國建立後,釣魚城依舊堅守多年。

元朝實行了著名的「四等人制」,即按階層高低排序:蒙古人居首位,其次是色目人(歐洲人和阿拉伯人等白色人種),第三層則是漢族和其他北方民族,最後才輪到南方人(主要指南宋的漢族人和其他亞洲人種)。按理說,川渝地區應屬四等人之列。

擢升四川人為三等人,實乃忽必烈維穩布陣,平息四川人民抗拒元朝政策的手段。就算如此,四川民眾依然無法釋懷。直到元朝滅亡,川渝人民的反抗行動從未間斷,使元朝由盛轉衰,最終敗退北逃。

在滿清統治期間,四川人民也曾奮起抗爭。明朝滅亡之際,大批湖廣人民移居四川,試圖緩解此處的壓力。而在抗戰期間,四川盡管身處大後方,未遭受日本侵略騷擾,但四川卻是國民參軍人數最多的省份,其人口眾多也成了重要因素。

即便如此,仍然足以展示四川人民抗日的堅定信念。在國共內戰時,雖被認為是我方較易應對的軍隊,但仍在抗日戰爭初期展現出強大的戰力。

在國民政府全面抗戰前,四川曾面臨持續多年的饑荒浪潮,許多家庭因此瀕臨破產。然而由於對日本侵略的憤慨和保護家園的願望,許多四川民眾選擇從軍解決困境。如楊森將軍所言,「川軍戰鬥經驗豐富,有極強的犧牲精神,且組織團結有力,令行禁止。」

軍事裝備相對落後、軍餉匱乏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短缺等問題確實存在。然而,盡管普遍穿著草鞋,川軍仍舊成為了當時國軍的中堅力量。有贊譽稱,「抗戰中,川軍參戰的大型戰役中傷亡最為殘酷,位列全國之冠。」

廣西自古以來便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並未完全融入中華文化圈,直至明朝受到推崇。當時士人認為廣西仍屬於野蠻之地帶,居住著食生肉飲鮮血的民族。然而,正是這種獨特的文化背景,使廣西成為了明朝征兵的重要基地。

因廣西兵表現神勇,被譽為「狼兵」。他們並非正式軍人或平民,而是被登記入冊的耕戰兩用民戶。平時忙於經營,發現敵人便進行抵禦。一旦戰事發生,朝廷便將其組成軍隊投入一線。這種制度使得廣西成為明朝的重要軍事力量。

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便是起源於廣西,開始他並率領廣西子弟兵作戰。後來攻克南京,形成了巨大規模的政治動蕩,影響極其深遠。而在抗日戰爭期間,新桂系的桂軍被譽為國軍中的戰鬥力最強隊伍。

在國民黨內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與蔣介石、胡宗南等相比,在實務操作和決策上具有更為出色的能力,這也是新桂系的顯著優勢。即使面臨重重困難,桂軍從未後退,始終堅持英勇抗爭。

明朝年間,山東地區的士兵,便是中國首批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隊伍。當那時日本海盜肆虐中國東部沿海,明代嘉靖皇帝便把目光投向了這片驕傲的土地。然而,此役中,山東兵的戰鬥表現猶如波濤般的起伏不定,最終在對日戰爭中敗退,許多士兵無奈回歸家鄉。

明官員以其海戰實力較弱之理由上奏聖上,請求遣散所有山東士兵。至明朝晚期,山東衛所的軍戶依然為朝廷輸送大批士兵,但他們在對抗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及清軍時,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

清朝末年,面對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山東的綠營兵再次陷入抗爭乏力的境地。農民軍成員,尤其是山東籍士兵,在抵抗曾國藩的湘軍時,表現亦未盡人意。清末民初,袁世凱創立北洋軍,偏愛那些體格魁梧且目不識丁的山東農民,一次征募了眾多山東農民加入軍隊。

然而世事難料,袁世凱的北洋軍在隨後對抗反對勢力的戰爭中落敗。盡管如此,山東兵的戰鬥力似乎始終未能達到最佳狀態。但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山東兵卻成了中國共產黨敵後武裝的重要力量來源。

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面臨困境,其中的山東,因地處半島,加上日本對半島與大陸的交通封鎖,使得遊擊隊得不到充分援助,同時日軍數量更為繁多,成為了敵軍的主要威脅,因其距離國民黨統治區最遠,自然變成了日軍所謂的「後方基地」。

面對這樣的狀況,山東區域的八路軍在困境中勇往直前,勇敢面對敵人,最終透過從日軍手中奪取武器,成功緩解了武裝裝備不足的問題。直至抗日戰爭勝利後,山東八路軍共從日軍手中獲取了至少20萬桿槍,成功使其主力部隊規模達到了27萬人。

在抗日戰爭時期,山東遊擊隊成功牽制了相當部份的日軍部隊,大大減輕了其它抗日根據地和國民黨統治區的防守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時期的陜西,地處宋朝與西夏的交界地帶,在此之前,由於宋帝國內部經常出現紛爭,西夏方面的部隊喜歡趁虛而入,侵犯宋朝的領土,這也就導致了陜西地區的邊防軍成為了宋朝部隊中的佼佼者,其戰鬥力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無可匹敵。

在後來金國入侵之際,西軍就成為了宋帝國中唯一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軍隊,幾乎成為宋軍中的絕對主力。在南宋時期,因陜西地區成了金國的領地,宋王朝為了保持其軍隊的戰鬥力,不得不將大部份陜西人民轉移至四川地區,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軍事化移民。

在這次遷徙中被轉移到四川的陜西人民,基本人人參軍成為了職業軍人。而在南宋初期,陜西人民同樣成為了宋軍中的絕對主力。在當時四川的宋軍中,士兵們多數來自陜西,很少有人是四川本地人。

同樣,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也未能攻克陜西的防線,西安成為了中國西部戰場的核心。在西北軍的頑強抵抗下,日軍始終未能踏進陜西的領土一步。

生於湖南湘鄉的曾國藩,是蔣先生尊敬的楷模,以及清朝晚期的傑出官員。他領導的湘軍,成為了對撚軍和太平天國運動鎮壓的重要力量。這支以湖南人為主力構成 , 大部份的軍官甚至與曾國藩同鄉的湘軍,憑借其勇猛的戰鬥力獲得了高度評價。

流傳著「無湘不成軍」這句贊譽的背後,正是反映了湘軍強大的戰鬥力。在日本侵華的戰爭中 , 湖南首府長沙經歷了數度易手後又恢復為中國領土的過程,如同廣西的南寧。同樣,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抗爭中,無論是湖南的國民革命軍,還是其他遭受侵略的省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湖南、河南、山西、廣西和湖北等五個省市,是抗戰美學的最為關鍵的前沿陣地,自始至終炮火連綿不斷,為時整整八年。慘痛的事實是,千年歷史古跡長沙,在戰火中被徹底毀壞,變成廢墟,幾乎舉目皆是殘垣斷壁。無疑,我們應當銘記湖南人民為這場全民抗戰所付出的偉大犧牲和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