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這7個問題都能答上來,二甲雙胍就算用對了

2024-03-28健康

二甲雙胍是控制高血糖的基礎治療藥物。然而,很多患者在服用時常常存在各種困惑或問題,比如:長期服用安全嗎?忘記服用要不要補?生活習慣上應註意什麽?血糖控制不佳時需要換藥嗎?……

本文匯總了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雙胍時常見的7個問題與解答,以望助力醫生快速答疑解惑,幫助患者更好、更快地實作血糖達標。

01

忘記服用二甲雙胍要補嗎?

盡快補服:如果發現忘記服用二甲雙胍的時間較短,比如在想起時距離下一次服藥還有較長間隔,建議盡快補服。

跳過此次劑量:如果忘記服用的時間接近下一次服藥時間,或者已經過了下一次服藥時間,通常不建議補服,而應跳過此次劑量,按照原定的服藥時間表繼續服用下一劑量。這樣可以避免藥物濃度過高或過低。

切忌加倍服用:不要為了彌補忘記的劑量而一次性服用兩倍的藥物。這可能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風險。

02

忘記服用後,應多久監測一次血糖?

考慮血糖控制情況:如果平時血糖控制較為穩定,忘記服後,可以適當增加血糖監測的次數,例如每隔2~4小時測量一次血糖,直到血糖恢復到正常範圍或穩定為止。

考慮飲食和運動:如果發現血糖升高,可以透過適當的飲食和運動來控制。忘記服藥時,避免進食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並適當增加身體活動。

03

胃腸道反應大怎麽辦?

二甲雙胍安全性良好,常見的胃腸道反應多發生於用藥早期,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大多數患者的相關癥狀會得到緩解。

劑量遞增:從小劑量開始吃,逐漸增加服用劑量。

調整用藥時間:可選擇隨餐或餐後服用,避免空腹服用。

選擇緩釋劑或腸溶劑:緩釋片和腸溶片對腸胃刺激小,但要註意緩釋片應隨餐或餐後服用;腸溶片有包膜,需要在餐前30分鐘服用。

04

長期服用,生活上要註意什麽?

飲食均衡:均衡飲食和規律的飲食時間對於血糖控制和藥物療效非常重要。建議攝入多種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質和健康脂肪;避免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

適度運動:適度的身體活動有助於提高血糖的利用和胰島素敏感性。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限制飲酒:飲酒可能會影響血糖控制,尤其是大量飲酒,服藥期間應盡量限制飲酒量或避免飲酒。

註意藥物與食物的交互作用:某些食物或藥物可能會影響二甲雙胍的吸收或作用。例如,避免同時服用維生素C或鈣劑,它們可能降低二甲雙胍的療效。

註意補充維生素B12: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出現神經麻木、感覺異常、貧血、虛弱、食欲不振、抑郁、煩躁、失眠,甚至出現記憶力減退等問題,需要警惕可能是二甲雙胍導致維生素B12缺乏,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甲鈷胺片治療。

05

長期服用會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風險嗎?

在掌握好禁忌證的前提下,長期使用二甲雙胍不增加乳酸性酸中毒風險。

乳酸性酸中毒通常發生在二甲雙胍與某些特定情況同時存在時,例如嚴重的腎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缺氧狀態、急性感染或大手術等,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乳酸性酸中毒的發生風險。

強調遵醫囑:叮囑患者按照處方劑量和使用方法服藥,不要自行增減藥物劑量。

主動詢問、定期檢查:主動詢問患者是否罹患其他疾病或正在接受其他藥物治療;定期評估患者的腎功能、肝功能等,以確保患者的身體狀況適合使用二甲雙胍。

避免過度運動或長時間劇烈運動:過度運動可能導致乳酸產生增加,尤其是對於有基礎疾病的患者。

註意飲食和水分攝入:保持均衡的飲食,確保足夠的水分攝入,有助於維持身體的正常代謝。

06

降糖效果不佳,要換藥嗎?

有些患者服用二甲雙胍一段時間後,降糖效果並不理想,就認為是自己對這個藥物不敏感,而著急換藥。

其實,降糖效果不好可能與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不佳有關,也可能是服用劑量不足、服藥方式不對導致。

所以,當服用二甲雙胍一段時間後血糖控制效果仍然不好,應及時溝通,尋找原因並進行相應調整。若服用劑量尚未達到二甲雙胍最佳有效劑量,可逐漸增加劑量(最大推薦劑量2550 mg/d),再監測血糖達標情況。若已經達到最佳劑量,可考慮聯合其他降糖藥物進行治療。

07

哪些情況下,建議停用或調整二甲雙胍劑量?

  • eGFR<45 ml/(min‧1.73 m2)的患者中慎用或減量使用;

  • e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中禁用;

  • 血清轉氨酶超過正常上限3倍以上時應避免使用;

  • 急性及失代償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應避免使用;

  • 患者在接受造影檢查前和檢查時、麻醉/手術時建議停用二甲雙胍,檢查後和術後至少48小時且復查腎功能無惡化後再重新開始治療。

  •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註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資訊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