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阿姨崴腳後沒當回事一年後舉步維艱,醫生提醒:腳踝扭傷不是小毛病

2024-03-28健康

武漢晚報訊 崴腳後沒當回事,沒想到過了一年腫脹疼痛不僅沒有消除,反而日益嚴重,導致行走困難。日前,飽受腳踝疼痛折磨的蔣阿姨來到武漢市普仁醫院康復醫學科看診,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康復治療,腫脹明顯消退。「我應該早點來看的,也不至於拖到這麽嚴重。」3月26日,蔣阿姨的腳踝疼痛腫脹都已消失,恢復了正常行走,不日就能出院。

2022年11月,蔣阿姨在買菜路上不慎扭傷左腳,腳踝當即就腫了起來。就是崴了一下,休息幾天就好了,她並未將這件事放在心上,既沒有積極治療,回家後也沒有靜養休息,每天還是照樣出門買菜、鍛煉。疼痛反反復復地出現,她曾做過一些理療,但始終沒有徹底緩解。

2024年1月,被腳踝疼痛折磨得苦不堪言的蔣阿姨到家附近的醫院做了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左踝有多發骨水腫、關節腔積液、多處韌帶損傷和足背肌筋膜炎。醫生建議她住院系統治療,但蔣阿姨認為只要靜養就能自行康復,女兒拗不過她,只好把她帶回家。

靜養了一段時間,蔣阿姨的疼痛仍無法緩解,腫脹也持續不消,甚至沒辦法長時間站立,走不到200公尺就需要停下來休息。3月11日,意識到事情嚴重的蔣阿姨找到武漢市普仁醫院康復醫學科。一次治療後,她驚訝地發現自己踝關節腫脹有所消退,疼痛也緩解了不少。

腳腫了一年,也疼了一年,中間去過好幾次私人診所一直不見好。讓蔣阿姨沒想到的是,在這裏只做了一次康復治療就有明顯效果,她才下定決心,要把腳踝徹底治好。3月19日,蔣阿姨再次來到市普仁醫院康復醫學科辦理了入院。

針對她的情況,醫生制定了詳細的康復方案:先口服消炎鎮痛藥對癥治療關節炎性疼痛,口服改善迴圈藥物緩解下肢腫脹,並予以電針舒筋通絡,配合關節超音波、超短波等物理治療改善血管通透性,促進組織修復,防止關節粘連,再透過中醫定向透藥等熱療促進水腫吸收。經過一系列對癥治療,腫脹較之前明顯消退。

仔細詢問得知,蔣阿姨年輕時就發生過扭腳情況。「不少人認為崴腳後不紅不腫、沒有骨折,就沒事了。」武漢市普仁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張仲錦透露,和髖關節、膝關節相比,踝關節是人們下肢關節中單位面積受力最大的關節,一不小心就容易受傷。門診患者絕大多數都是反復扭傷半年、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才來就診的。

他解釋,足踝部扭傷常常伴隨著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韌帶、肌腱的損傷或斷裂。不及時處理會導致踝部癥狀遷延不愈,造成足部骨折,嚴重的甚至會出現下肢易發骨折或關節僵硬畸形。約有20%--40%的人會出現長期反復的踝關節無力、扭傷,尤其是路不平時,踝關節很容易內翻,導致踝關節的韌帶損傷,一二十年後出現距骨壞死、關節受損等情況。

張仲錦提醒,發生踝關節扭傷後,要立即休息,冰敷、加壓包紮,擡高患肢,然後盡快就診。醫生會根據部位不同,采取夾板、石膏繃帶、踝關節支具等加壓固定,來幫助韌帶修復,一般需要制軔4—6周時間。當扭傷的踝關節經常出現疼痛、運動後的酸軟無力、疲乏以及發生習慣性崴腳時,通常提示踝關節出現了由於韌帶失效導致的不穩,最好到足踝專科檢查確診。

如何預防踝關節扭傷或扭傷康復後再扭傷?張仲錦建議,平時可以選擇多做些肌力鍛煉,特別是踝關節外側肌肉力量訓練,如單腳站立、腳趾尖點站立、踮腳走路等,有條件時可以選擇借助彈力帶訓練肌肉力量。單腳站在枕頭、半圓平衡球上等練習能加強踝關節平衡能力,能夠有效預防踝關節扭傷。 (記者劉璇通訊員李林牧潘雨茜王琳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