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48年徐向前為打大仗,「自作主張」幹了一件事,周總理:不宜如此

2024-04-28歷史

徐向前是紅軍時期的四方面軍總指揮,建國後也位居十大元帥之列,無論軍事才能還是軍內威望,都是非常出眾的。不過徐帥的光輝戰績,大部份集中於軍事生涯早期,從抗戰到解放戰爭,戰績似乎減少了。這是因為一些主客觀因素導致的,徐帥有一定的心理包袱,西路軍失利後他一直非常低調,統領大軍作戰的機會也不多。

但解放戰爭後期,徐向前卻指揮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在山西境內打出「高潮」,以弱勢兵力解放了大半個省份。原本徐帥自1941年離開山東根據地後,長期留在後方和軍區機關工作;但1947年中野南下大別山,晉冀魯豫兵力空虛存在危險,必須盡快發展新的軍事力量。中央看重徐向前的才能,讓他獨立帶兵、練兵,最終把少量留守隊伍發展成具備攻堅能力的野戰主力部隊。由此可見徐帥的軍事水準和治軍能力,絲毫沒有生疏,中央感到十分欣喜。

徐帥帶領這個越打越強的兵團,先後攻克運城、臨汾、晉中,六萬多人的隊伍也逐步發展成十萬大軍,徐向前把他的山西老鄉閻錫山,一步步推入了絕境。其中1948年的臨汾戰役堪稱戰史經典:臨汾城池極為堅固,徐向前的部隊缺少火炮等重武器,強行攻城很吃力,但憑借土工作業的巧妙打法,以及將士們悍不畏死的英勇精神,拿下了這座「臥牛城」。為了達成臨汾戰役目標,一向穩重低調的徐帥,破例做了一件「高調」的事情。

在進行戰前動員時,徐向前當眾宣布:第一個攻入臨汾城的主力旅,將獲得「光榮的臨汾旅」榮譽稱號。這個稱號讀者們應該不陌生,如今各種重要閱兵式上,都會展示「臨汾旅」錦旗,臨汾旅的威名和戰績,早已寫入我軍軍史。在解放戰爭中,旅一級部隊獲得錦旗,是最高級別的作戰單位了,從這個角度看,沒有哪支部隊能超越。可想而知,徐帥使出這一辦法,對下屬部隊的巨大激勵作用。

但若僅僅是這樣,還算不上特別「高調」。徐帥在動員會上宣布政策前,並沒有請示中央,「臨汾旅」是他自己提出來的,直接就公布了出來。有人可能會質疑,徐向前怎麽可能繞開軍委做這樣的決策呢?他還真是這樣做的。細心的朋友可以註意下面這張錦旗照片,頒發榮譽稱號的是華北第一兵團,落款處竟然並非中央軍委。這樣的處理,在人民軍隊的英雄部隊番號中絕無僅有。

最終 8縱23旅 獲得「光榮的臨汾旅」稱號,這是永恒的榮耀。以往軍委頒發榮譽稱號,往往頒給營連級的基層隊伍,最高只到團一級。徐向前的做法是為了激勵部隊克服巨大困難,創造「不可能」的成績,才使用了非常之法,由此誕生出軍史上最高級別的榮譽單位「臨汾旅」。事後中央給第一兵團回電,表示同意授予該稱號。徐向前在戰前已經對部隊作出承諾,並且23旅也確實達成了戰役目標,軍委不可能收回這一榮譽。

但周總理特別復電徐向前,委婉提點道:授予23旅榮譽稱號之事,此後不宜再用,這種激勵方法容易造成少數部隊突出,多數向隅的現象。換句話說,對於授錦旗而言,旅一級單位太龐大了,23旅得到榮譽稱號雖然非常光榮,其他兄弟部隊的士氣卻可能會受影響。中央的指示自然是有道理的、也很宏觀;但徐向前罕見「高調」了這一次,取得驚人戰果,更是瓦解了閻錫山的固守決心,山西全省的解放形勢,已在徐帥和我軍的掌握之中。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史源歷史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