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如此「委托理財」,真是豈有此「理」!

2024-04-03推薦

4月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嚴防以委托理財為名收受賄賂】一文指出,沒有實際出資而獲取「收益」,雖出資但獲取「收益」明顯高於應得收益……個別領導幹部以委托理財為名收受賄賂,方式隱蔽、危害性大。

公器一旦變為私器,就像一頭闖進瓷器店的公牛,啥瓷器碰到它都將被撞爛、踩碎。不論哪條河流,不管原來的水質有多清澈,一旦被汙染,就容易「發黑變臭」。以委托理財這個行當來說,不懂行或沒時間親自理財的人,把資產委托給專業管理團隊,讓其代為經營管理,以實作委托資產增值,這不很正常嗎?可被腐敗分子盯上之後,它就開始「發餿」「變味」,最後淪為腐敗的幫兇。

有一位落馬官員,在某地擔任公安局局長時,把889萬元資產「委托」給特定關系人,僅僅3年左右,就獲得了277萬元「理財收益」。這哪裏是委托理財,分明就是「委托搶錢」。委托一筐鴨蛋、收回一群鴨子,「明顯高於出資應得收益」是委托理財型受賄最顯著的特征之一。要不然,腐敗分子為何不光明正大到正規金融機構去買理財產品?「空手套白狼」是此類受賄的第二個特征,一些人所謂的委托理財,只見「委托」不見「財」,自己一分錢不掏,就等別人把「收益」送上門,如非腐敗哪裏有可能做到?

布幕或布袋是魔術師最常用的道具之一,其作用就是遮擋視線,不讓觀眾看見真相。同理,委托理財就是某些人搞權力尋租、以權謀私的道具。只要扯掉這塊布幕、揭開這個蓋子,一切都將水落石出。當然,若論復雜程度,以委托理財之名行腐敗之實遠比普通魔術更復雜、更難破解,因為腐敗分子會絞盡腦汁,盡可能把鏈條拉得足夠長、過程設計得足夠復雜,把外人繞暈。比如,在時間上,不要求即時變現,而追求期權效應;在空間上,不是點對點和一對一,而存在中間環節和中間人;在形式上,花樣翻新、手段隱蔽,而非一送一收、簡單粗暴。塗上「偽裝色」之後,外界發現的難度便大大增加了。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辨別公職人員委托理財是正常市場行為還是受賄行為,只要厘清三個問題就差不多了:委托內容是否合法、委托行為是否真實、主觀上是否具備受賄故意。譬如,雙方存在請托與被請托關系,並非平等民事主體關系。簡單來說,就是受托方有事求於委托方,委托方以公權謀私利。此時出現的委托理財行為,憑雙方的身份與關系,就值得打個問號。

狐貍再狡猾,也會留下蛛絲馬跡。就腐敗分子那些小伎倆,想瞞天過海,恐怕是異想天開。問世間何來兩全法,唯在清廉自守。(練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