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小米汽車火了,北京賭贏了

2024-04-03推薦

昨天,小米汽車正式釋出。

小米造車,雷軍賭上了全部聲譽。

支持小米造車,也是北京市的一次「豪賭」。

小米汽車,對北京有多重要?

北京,是中國汽車生產重鎮。

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北京市汽車產業已走在全國汽車行業的前列,初步形成了「三車兩機」(BJ212輕型越野車、BJ130輕型載貨車、BM021摩托車,492Q汽油機、4115柴油機)年產萬輛的能力。

1972年,北京BJ212產量過萬,占全國汽車產量的12%,高居全國第二。

汽車產業,也是北京市的支柱產業,一度占到了北京市制造業的五分之一強。

然而,近些年,北京市的汽車產業在下滑。

2016年,北京市汽車產量高達237.95萬輛,2023年,只有100萬輛,不足2016年的一半。

2015-2023年北京市汽車產量統計圖

與全國其他城市相比,低於廣州(汽車產量300萬輛)、重慶(汽車產量200萬輛)、上海(汽車產量200萬輛)、西安(汽車產量130萬輛)。

如果細分到當前最熱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北京落後的就更多了。

根據各地公布的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前十城市分別為深圳、上海、西安、合肥、長沙、常州、廣州、重慶、柳州、鄭州。

主要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

北京的新能源汽車產量,連前十都排不上。

正解局註意到,去年9月,北京市經信局釋出了【北京市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2023年—2025年)】。

按照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在京產量將超30萬輛。

相關新聞

也就是說,樂觀預計,即使2025年北京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了30萬輛,也擠不進全國前十。

曾經的汽車重鎮北京,確實掉隊了。

北京的汽車產業,為什麽掉隊了?

原因很簡單,「帶頭大哥」掉隊了。

北京市的汽車產業龍頭,就是北汽集團。

北汽的發展史,就是北京市汽車產業的發展史。

某種意義上,北京汽車產業,成也北汽,衰也北汽。

這一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極為典型。

今天,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沒有存在感,但在7年前,北京可是妥妥的全國第一。

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排名前十的省市依次為北京、陜西、浙江、湖北、安徽、上海、廣東、湖南、重慶、江西。

彼時,中國全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量不過79.4萬輛,北京一市就生產了10萬輛。

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排名前十的省市及產量

將北京市送上新能源汽車產量冠軍寶座的,正是北汽。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新能源領域的車企,北汽依靠網約車市場,曾連續7年登頂中國純電動車銷量第一。

2018年,北汽旗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北汽藍谷借殼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車企。

上市,即巔峰。

隨後,北汽藍谷銷量就開始下滑,從2018年的15.8萬輛一度下跌至2021年的2.61萬輛。

這兩年,銷量雖然有所回升,但依然低於10萬輛。

2018-2023年北汽藍谷銷量

最近,北汽藍谷釋出產銷快報顯示,2024年2月北汽藍谷銷量1241輛,同比下降53.81%;1-2月累計銷量2733輛,同比下降43.20%。

北汽藍谷釋出產銷快報

同期,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20.7萬輛,同比增長29.4%。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北汽藍谷的產銷不容樂觀。

北汽的新能源汽車跌跌不休,北京市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帶頭大哥」。

很多人會提到理想汽車,誠然,理想汽車的總部在北京,在順義區也建有工廠。

但是,理想汽車北京工廠主要生產MEGA,其銷量未達預期,恐怕難以「挑大梁」。

雷軍曾說,他一開始對造車「非常抗拒」,並表示,「很多人極力勸我造車。」

正解局認為,北京市政府應該也在勸小米造車。

「帶頭大哥」的重任,就落在了小米汽車肩上。

北京市希望靠小米汽車扳回一局,小米汽車也期待獲得北京市的大力支持。

2021年3月,小米集團才宣布造車。

彼時,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已釋出多款成熟的新能源車型。

小米入局,太晚了。

因此,對於小米來說,最要緊的就是搶時間。

具體來說:

一是要盡快拿到資質。

小米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必須要拿到生產和銷售的兩大「資質」,即國家發改委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和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車準入規定】。

這兩個資質非常難拿,以至於蔚來 、小鵬等造車新勢力選擇代工 ,理想汽車、零跑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則透過收購已有資質的企業來獲得生產資質。

如果拿不到相關資質,小米造車無從談起。

二是要盡快建設工廠。

相對於自建工廠,收購其他車企閑置的工廠,速度要快得多。

早期,市場傳言小米意圖收購寶沃,後談判陷入僵局。

小米不得不選擇自建工廠,讓工廠盡快建成投產,成為小米汽車成敗的關鍵。

宣布造車後,小米汽車成了各地爭搶的「香餑餑」。

雷軍親內建隊,調研上海、武漢、合肥、西安等多個地方,為小米汽車選址。

最終,小米汽車還是選擇了北京。

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方面,北京是小米集團的總部所在地,兩者有良好的合作基礎。

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北京有能力、有願意為小米汽車解決了資質和工廠的問題。

2023年8月,小米獲得了發改委的生產資質。

業內人士透露,北京市以特批的方式幫助小米拿到了造車資質。

正解局註意到,這是自2017年底以來第四個獲得發改委批準的造車計畫。

小米汽車能夠如此快的拿到資質,北京政府功不可沒。

同時,因為北京政府在選址建廠、環評審批、生產資質等方面的鼎力支持,小米汽車工廠一期計畫於2022年4月正式動工,2023年6月竣工,順利實作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的既定目標。

小米汽車工廠

可以說,沒有北京市的支持,小米汽車造車不可能這麽順利。

在昨天的釋出會上,雷軍專門表達了感謝:

是北京這片沃土孕育了小米汽車。

釋出會後,雷軍又表示,造車這三年,如果沒有北京市的支持,想要在三年內把環環相扣的造車工作搞定是不可思議的。

雷軍為小米汽車而戰,小米汽車為北京而戰。

北京市與小米汽車,這是一場雙向奔赴。

2023年,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車產量約10萬輛。

按照計劃,2025年,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車預計突破30萬輛。

正解局註意到,小米汽車計畫分兩期建設,一期、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

這意味著,只有小米汽車這個龍頭企業產能拉滿,北京才能實作30萬輛的目標。

北京全力支持小米,無異於一場豪賭。

從現在的數據看,小米SU7釋出會上市27分鐘,大定突破50000台。

小米汽車官宣小米SU7釋出會上市27分鐘,大定突破50000台

小米汽車成了,北京賭對了。

這就是龍頭企業的力量。

實際上,在其他城市,我們也能看到龍頭企業對城市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

僅就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深圳靠比亞迪,廣州靠廣汽,上海靠特斯拉,常州靠理想。

城市孕育產業,產業驅動城市。

龍頭企業是產業的火車頭,是驅動城市的關鍵力量。

在正解局看來,龍頭企業,已經成為城市產業之爭的勝負手。

2022年,鄭州新能源汽車產量只有將近7萬輛。

僅僅過去了一年,鄭州新能源汽車產量猛增至31.6萬輛,漲幅超過350%,躋身全國前十。

鄭州新能源汽車能夠快速增長,是因為搭上了比亞迪這個龍頭企業的快車。

龍頭企業如此重要,城市又該如何獲得龍頭企業的青睞?

從早期的開發園區「三通一平」,到合肥模式的「風險投資」,再到北京對小米的「全方位支持」,我們可以看到,城市對產業、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在加強。

這也標誌著,城市產業之爭,進入了新階段。

對於中國城市來說,得產業者,得未來;得龍頭企業者,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