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司馬懿早已看出了空城計,為何還要撤軍?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2024-05-15歷史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這是【孫子兵法】中對於空城計的描述,諸葛亮一計空城,退敵十五萬,可是司馬懿向來以聰慧敏銳聞名,他當真沒有看出諸葛亮的計策嗎?明明看出來了,又為何沒有率領大軍長驅直入呢?

一、諸葛亮的智慧

作為【三國演義】中貫穿始終的關鍵性人物,諸葛亮的智慧和謀略響徹古今。他的「八陣圖」、「草船借箭」等至今仍為人稱道,一篇「隆中對」為劉備謀劃出三分天下的大業,作為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諸葛亮無疑為劉氏政權的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對外聯吳抗曹,對內務農殖谷,與民休息,他提出了一系列關註民生,賞罰分明的舉措,受到蜀中百姓的一致愛戴,同時也為劉氏政權的鞏固奠定了一定的民眾基礎。

然而,相比較他的軍事才能,他對於時局清晰的認知和把控更值得人敬佩,正因如此,才能以一出空城計,成功退敵守城。

當時,因大將馬謖違背軍令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也被司馬懿困在了西城,面對著身邊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和2500的兵力來對抗司馬懿的15萬大軍無疑是以卵擊石,然而諸葛亮卻從容不迫,淡定自若。

他不慌不忙地讓士兵撤下城中所有的旌旗,埋伏在城門中的市井之中,不要出聲也不要外出,再讓二十士兵作尋常百姓裝扮打掃街道,安排人將城門全部敞開。

街上空空蕩蕩,使城內情景一覽無余,自己則高登城墻,焚香彈琴,等到司馬懿的軍隊到達之時,看到的便是這樣一番景象。

然而,一系列的舉措不過片刻之間,即使諸葛亮再淡定,其他人也難免有所疏漏,司馬懿何等聰慧,蛛絲馬跡便足以讓他看出「空城計」的真相,可是他並沒有率領大軍入城,而是下令退兵,這正是因為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清楚當時的時局以及各方的處境。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的智慧和憂慮,曹操的疑心和戒備,也知道當時不容打破的平衡局面,所以,與其說是「空城計」奏效了,倒不如說是諸葛亮對於時局清晰地認知和把控,以及對於各方勢力的分析和平衡,讓他成功地退敵守城,也傳出了「空城計」的佳話。

二、知己知彼,司馬懿的深思熟慮

【孫子兵法·謀攻篇】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司馬懿此人,一生謹小慎微,做事無半點差池,正是因為他勤勤懇懇,深藏不露,太過於周全,所以引得曹操的關註和疑心。曹操曾想將他納入麾下,為己所用,可是當時曹操勢力微薄,並無實權,所以司馬懿並不看好曹操,故而裝病推辭。

直到後來曹操的勢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司馬懿才答應跟隨曹操,而他也確實為曹氏政權的穩固做出了重大貢獻。由此可見,司馬懿此人十分會審時度勢,對於時局的判斷有著非常敏銳的眼光。

而與諸葛亮的再三交鋒,也讓他深知諸葛亮此人的智慧和謀略。身為當時諸國中屈指可數的軍事家和謀略家,他們都深知「主將一念之差,可興一國,亦可亡一國」的道理,諸葛亮讓二十士兵扮作尋常百姓,裝作城中空無一人的樣子,以此來迷惑司馬懿的軍隊。

他手下的將士們皆士氣大振,想打入城中,可是司馬懿卻下令退兵,這是對諸葛亮這個「對手」的了解,知曉對方必定有所準備,城中或許有大批軍隊埋伏,只等著「請君入甕」,一旦大軍入城,城門一關,自己和將士便如案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人宰割。

而自己也斷不能拿數萬將士的性命做賭註,否則,一旦失手,曹操必定不會放過自己,所以,這才下令撤兵。

三、治國之道,在於制衡

制衡之道指的是相互制約之意,縱橫之術,出自鬼谷子的權力論,他的兩個弟子張儀和蘇秦用連橫、合縱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所用的就是這種方法,現在引申為博奕學。

彼時正值三國鼎立時期,能與司馬懿相匹敵的人屈指可數,而諸葛亮則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三國鼎立之勢形成的關鍵人物之一,他深知不能打破這種多方平衡的局面。一旦局面出現缺口,兩國之爭必定血雨腥風。

而自己被曹操用來和其他兩國相互抗衡,若此時滅掉了諸葛亮,自己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曹操向來疑心重,又對自己百般忌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沒有了諸葛亮,曹家勢必容不下自己,自己必死無疑。

聰慧過人的司馬懿斷然不會把自己放於如此被動的境地。所以他以退為進,明知道諸葛亮的計謀,卻寧願退兵,看似兵敗,實際上又何嘗不是給自己留了一條更加光明的道路?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正因為司馬懿的深謀遠慮,才有了後期的「三馬同槽」,「三分歸晉」,結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三分天下的局面。而曹操的疑心也不無道理,司馬懿一直隱忍不發,卻生生折斷了曹氏政權的羽翼,開創了司馬家族統治的新時代。

四、結語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自古以來大家對於二人的評價各執一詞,無論如何,二人的智慧、謀略和才幹都是當時諸國之中的佼佼者,同時也不同程度地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和走向。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歷史必然的規律。縱觀三國鼎立時期的諸國,天下三分是偶然也是必然。類似於鬼谷子的縱橫捭闔之道,戰亂頻發的年代,制衡,仿佛是各方勢力共存、平衡、和平、發展的王道,在當今社會也依然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