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電視劇【星漢燦爛】中的曲裾除了蝴蝶結之外,形制和穿法有錯誤嗎?

2022-07-16時尚

先放中式蝴蝶結吧,唐代還有六耳蝴蝶結 不過都和日本那種不同,但楚國篦子畫證明可以作為寬腰帶系在身後(單耳 此次未放)

擔心有人貼馬王堆作為唯一正確的曲裾款,其實馬王堆這種非常少見,它的領緣有的寬達四十厘米,沒法穿,現代復原多數會縮一些寬度。一個我喜歡的解釋是現代人穿錯了,正確或應該是卷領重衣穿著,即當時流行的款式,另一個解釋就是古人記載有楚王喜歡的沒頸寬領,那就是一種非主流的款。

這才是真正的寬度,沒法展開穿的。這種領寬漢代成千上萬的服飾形象文物中僅此一例。不過超寬衣領還有戰國有兩例,可能是傳說中某楚王喜歡的服妖

不過也可能是穿錯了,應該穿在中間層,將衣領折疊構成漢代重衣中間層的立體感。

曲裾本身是衣服的一個部件,這是一個延續很長時間的概念,款式眾多,多數並非過去以為的只有螺旋。但現在有人只認馬王堆否定其余文物,說包括馬王堆木俑在內的所有螺旋款都是古人亂造實際不存在,這又是偏到了另一個極端了。

曲裾這個詞最初出現似乎是在西漢 是指當時一種時尚的一種類似小曲的曲裾垂交輸罩紗衣的穿著,江充穿這個見漢武帝。(漢服早期小曲做的不對,但全部趕走說只有一字短曲,後來說只有長曲,也是另一個極端化了)。

曲裾垂交輸,儀仗隊款

曲裾垂交輸長款

後來三國鄭玄用三國時的曲裾解釋古制,當時漢服圈認為東漢就沒有曲裾了,顯然也錯了。有限資料顯示漢末曲裾除了一些類似小曲的交輸下擺,還有些前面看不出和直裾的區別,身後才能見到不同,由於文物背面很少見,所以不妨推測當時和之後的許多直裾其實都是某種曲裾。因此唐代朝服還自稱是曲裾。之後又在宋明各種僅憑文字進行復原。

民生劍俠考證的宋明曲裾(唐代也有)

其實朱熹前段考證的曲裾非常像東漢,但不知為何後來改了。另外註意早期深衣就是白衣(有些哈日漢服警說是日本的,煩)後來才加了黑緣

搜了一下這部劇 它的曲裾可能是想仿照秦漢時期的小重衣(詞匯源自東漢宗教服飾,三重為小重衣 五重為大重衣 六重為大集衣)

有兩處常見不足,一處易偏激爭議點

不足,早期漢服圈都踩過這雷,都是重衣衣領的

一 重衣領露出的量,因為正宗的像日本色打之類,所以哈日漢服警一般不說這個 還曾想禁止這個。漢代重衣衣領露得不是小心翼翼而是大開大合的,外衣領口不在脖子那裏,而在肩膀上

這個說是北涼風格但我覺得衣領是西漢風格

到了東漢衣領收斂了一些,但也還是比劇裏明顯

東漢後期流行曲領搭廣領,又誇張起來,最後變成了南北朝那種晚禮服式樣

第二處是衣緣,漢俑顯示重衣搭配中外衣衣領非常窄,應該就是古人說的隱領

註意外衣和中間層衣領寬度差異

但是不是重衣搭配而是配寬腰帶時領緣就正常了,漢代風格無重衣寬腰帶就特別多,所沒準重衣內部都是寬腰帶,隆重場合把外面的一層穿上

易偏頗爭議點

一短衣配裙問題,這個應該可以,細節可能有爭議。但當年是漢服警的一個攻擊重點。漢服警的思路我是弄不明白,他們好像是羊群效應,人雲亦雲一呼百應,一度莫名全體認可一字短曲配裙,後來又全不認,然後又開始有哈日漢服警宣傳小曲是抄襲日本,完全搞不懂。其實人字短曲多即曲裾垂交輸,入字有少許,一字目前只知道有後繞式。曲裾配裙西周就有了,秦代編鐘上也有。但我比較喜歡晉代這種,顧愷之被哈日漢服警趕走還是挺可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