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三伏天祛除病根,哪一伏效果最好?中醫提示:牢記做好4件事

2024-07-10養生

很多人感覺,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的夏至到來,是最熱的時節來了。這不太準確,嚴格來說,夏至是「晝最長夜最短」的日子,而最熱的時節,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中國特有叫法 ,它由秦漢五行學說衍生而來,歷經兩千多年發展,已從特指中原地區的悶熱難熬,擴充套件到全國各地,匯聚了天文、歷法、文化、農林、中醫、飲食等多種元素。

一、三伏天是什麽意思?有什麽作用?

三伏天的核心是「伏」,「伏」有兩重含義

一個是指「伏邪」 ,特指中醫六邪裏的「暑邪」,暑代表著濕、熱、悶、病等含義,伏就是暑氣潛藏於地;

一個是指「靜伏」 ,因為天氣太熱了,室外活動要控制,宜伏不宜動。

三伏天不是指某一天,它是指「一段時間」 ,是基於古代幹支紀日法劃分的,由此引申出三段日子: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叫「初伏」(頭伏),持續10天;然後進入中伏「二伏」,持續10—20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進入末伏(三伏),持續10天。

所以,三伏天這段時間,長達30—40天,有初伏10天+末伏10天兩個定量,加上中伏10—20天這個變量。

三伏天特點是雨多濕熱,陽氣升騰,陰陽交匯,濕熱熏蒸 。為了過好三伏天,中醫從陰陽、五行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著名的「冬病夏治」理論,就是三伏天是祛除體內寒濕,趕跑舊病、暗病、雜病和怪病的好時機。

三伏天的治療,最為著名的是「三伏貼」、「艾灸」,吃溫補肉食,吃健脾胃和清熱解暑的瓜果,避開寒涼的侵襲,一邊是驅除體內寒毒濕熱,一邊是築起防寒防濕的防線,從而達到除病根的目的。

二、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究竟哪一伏在除病養生健體上分量最重,效果最好?

有的人認為是每一伏都重要,就像三伏貼一般,少了哪一貼都達不到效果;有的人認為是初伏最重要,因為「萬事開頭難」,打好基礎才能為後面贏得先機;有的人認為是末伏,因為「夏秋之交,事半功倍」。

以2024年即將到來的三伏為例:初伏是7月15至24日,共10天;中伏是7月25日至8月13日共20天,末伏是8月14日至23日共10天,整個三伏天40天。做好初伏10天,或盯住末伏10天,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實,中伏才是除病根、驅寒濕、養正氣、健脾胃的最佳時機。

中伏是三伏天裏最熱的時候,也是氣溫變化最劇烈的時候,一陣驕陽一場雨是常態,對於人體而言,要防暑和排濕一起抓。中伏時節,身體燥熱容易情緒失控,身體汗多容易引起疲勞、食欲不佳,而且由於悶熱,很多人喜歡貪涼,易引起風寒侵襲,所以要防四種氣: 暑氣、火氣、濕氣、寒氣

中伏應對不好,會出現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風濕骨病、代謝和迴圈異常等問題,而且是兒科和婦科疾病多發期,不可輕視。

對於初伏,身體在調整適應,此時氣溫未到最熱,重點是防暑,少喝冰水和濃茶,防寒邪盤踞;對於末伏,處於夏秋之交,防秋老虎作祟,重點是防松懈,洗澡不能洗冷水澡和起床澡,防濕邪入體。

三、利用中伏20天除病根,重點要做哪些事?

有四件事:

1、重點是做好6件事 :養氣——喝黃芪水固表止汗,養心——多吃紅色食物,健脾——泡陳皮茶,除濕——煮三豆飲,清火——用蓮子心泡水,解毒——飲綠豆湯,這些都是簡單易做的食材和藥茶。

2、吃肉主要有3類 :羊肉——發散寒氣,疏通寒脈;雞肉——助益消化,補充陽氣;豬蹄——養氣消腫,滋補腎陰。

3、蔬菜多食3瓜和3葉 :苦瓜健脾胃,絲瓜消暑氣,冬瓜除煩清心;三葉是薄荷葉、藿香葉、荷葉,防陰暑濕暑,清熱止渴。

4、可經常按壓和艾灸3個保健穴 :百會穴——升舉陽氣,內關穴——疏解暑氣,勞宮穴——護心安神。

總之,認真籌劃和做好中伏的養生保健動作,對除病根有重要的作用,今年三伏就要到了,希望引起關註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