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如果左權將軍沒有犧牲,以他的資歷,55年的時候能評上元帥嗎?

2024-05-20歷史

完全沒有問題

左權將軍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犧牲的職務最高的指揮員,年僅37歲。

年輕的生命過早地無私奉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他留下的四十余萬字軍事論著與12封家書,更讓我們看到了鋼鐵男兒的情意綿長。

79個春秋飛逝,枯黃的紙張上墨跡早已暗淡,可字裏行間的鐵漢柔情,依舊使我們心頭激蕩。

1905年的初春,湖南醴陵市郊區的一戶貧苦農家,一個男嬰呱呱墜地,這便是左權,又名左紀權。

原本還算過得去的家庭,在左權剛滿周歲不久,父親就去世了。

母親艱難地帶著孩子們維持生計,步履蹣跚的小左權,很快開始做起了撿拾柴火、洗菜擇菜的家務。

年紀稍大一點,左權就開始給家裏的豬餵豬食,牽著老黃牛去吃草。可是,即使是這個幼小的身軀拼盡了力氣,家裏也常常無米下鍋,童年對於左權來說,只是一段凍餓交加的苦難回憶。

8歲的時候,家鄉一個開明的私塾先生見到左權聰明機靈,說服了左權的母親,免費讓左權來私塾學習。

從老先生的私塾結業,左權除了名,還有了字號「孳麟」和「叔仁」,更順利考入了小學。

不過,小學的費用母親無力為繼,左權自己上山砍柴賣錢,加上老先生的一點資助,經過幾次輟學又復學,總算是修完了小學。

1915年的左權,還是個小學生,但是卻比同齡人有著更赤忱的家國情懷。

當袁世凱簽訂賣國求榮的「二十一條」的訊息傳到校園,左權當即寫下了一條「勿忘國恥」的橫幅,和同學回到村中揭露袁大頭的賣國行為。

17歲時,左權考入縣城最好的中學,在這裏,他接觸到了一生矢誌不渝的信仰——馬克思主義。

有了科學真理的指引,左權想要改變國家落後面貌的偉大理想,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

就在鄉鄰們都以為左權讀完中學,會繼續深造或者去找個好差事時,左權卻從中學休學了。

時值1923年,全國上下彌漫著一股革命的熱情,而當時全國青年心目中的革命聖地,正是廣州。

左權和幾個要好的同學一起,從湖南長沙經由武漢漢口,繞道上海乘船到香港,幾經輾轉才到達廣州。

在這裏,他順利考入了國民黨元老程潛當校長的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不久之後學校並入新成立的黃埔軍校,左權由此成為了黃埔一期學員。

左權

1925年,黃埔軍校的風雲人物陳賡,介紹左權入了黨,左權的革命誌向更加堅定了。這年二月,左權第一次參與軍事行動,擔任黃埔學生軍的一個連長,隨軍北上。

六月底,大軍回師廣州,左權參加了對滇軍和桂軍軍閥的戰鬥,當年七月左權成為了程潛衛隊的連長,參與平定陳炯明。年底,左權被黨組織選派赴蘇聯留學,先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進修,隨後轉而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軍事理論。

長期以來,受到影視作品的影響,「土八路」的印象根深蒂固,誠然,八路軍的許多戰士都來自於農村百姓,但八路軍的指揮員卻不乏高學歷。

像朱德、林彪、徐向前、彭德懷等高級將領,大多都來自於當時國內的軍事名校,如保定軍校、雲南講武堂、廣州黃埔等等。

但是,像左權這樣從名校畢業,又去往蘇聯深造過的軍事人才,確實是八路軍中少有的了。

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三年後,左權經由海路繞道廈門、龍巖,進入紅軍開辟的閩西根據地。

一開始給他安排的工作是軍校的教育長,為紅軍培養基層指戰員。

後來出任紅12軍軍長,不久又調任紅一方面軍司令部的參謀處長,開始在作戰行動中展現出突出的軍事組織才幹。

不過不到一年,就由於特殊原因,被解職回到了軍校幹起了教官。

左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有很大原因都是因為他的留學經歷,有的事情他百口莫辯。

不過毛澤東卻對左權的革命立場深信不疑,他曾經這樣誇贊左權道:「左權同誌,他是把洋麵包都消化了的,是‘兩桿子’都硬的人才!」

所謂「兩桿子」都硬,便是指左權的軍事能力毋庸置疑,政治上也是絕對可靠的。

毛澤東

1933年,由於國民黨多次進攻蘇區,左權又被重新起用,成為紅一軍團的參謀長,從此不管職務調動升遷,左權似乎就一直都和參謀長這個職務分不開了。

紅軍長征開始,紅一軍團作為開路先鋒,打了很多惡仗,雖然損失不小,但是都完成了組織交代的任務。

在強渡大渡河的戰役中,左權謀劃已定,便帶著部隊輕裝奔襲,在崎嶇山野中強行進軍,出其不意地拿下了越西縣城,不待休息,繼續強行軍70多公裏,攻占大樹堡渡口,佯裝出紅軍主力要在此渡河的樣子。

這一舉動果然吸引了國民黨軍的註意力,讓紅軍主力順利從安順場渡過大渡河。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以後,聶榮臻和左權一起,指揮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一起包圍了駐紮在山城堡的胡宗南78師,經過二人的周密部署與現場指揮,一個晝夜激戰殲滅了其中的兩個團,繳獲頗豐。

戰後,劉伯承詳細閱讀了整個戰役的情況匯報,對這個同為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同學稱贊有加:「左權同誌的作戰部署極為周密,山城堡的戰鬥就是一個範例!」

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在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大框架之下,兩黨不計前嫌攜手抗日。

紅軍主力被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像八路軍,國民黨就給了三個師的編制,同時授予部份我軍將領軍銜。

作為總指揮的朱德被國民政府授予二級上將軍銜,而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和八路軍三個師長是中將,左權則是少將軍銜。

別看少將有點低,像搞政工的羅榮桓和陳毅,這二位都是日後共和國元帥級別的人物,在國民政府這裏,啥軍銜也沒舍得給一個。

左權犧牲以後,既是八路軍抗戰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指揮員,也是國民黨唯一承認的中國共產黨為抗戰犧牲的將軍,當然這是後話了。

在長樂村之戰中,左權指揮八路軍利用有利的地形伏擊日軍苫米地旅團。八路軍主力分成三股,布置了口袋陣。

日軍不知是計鉆入埋伏圈,在狹長地形裏施展不開猶如長蛇,很快被八路軍攔腰截斷成數段各自為戰。

八路軍由於軍械落後子彈不足,只能憑借勇武膽氣,與日軍貼臉肉搏,最後成功殲敵2000多人,繳獲大量糧草輜重,粉碎了日軍所謂的「九路圍攻」。

長樂村戰役勝利後,左權調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

1939年,左權和劉誌蘭同誌喜結連理,次年劉誌蘭便為左權誕下一個女兒。

左權同誌有女兒了!這個訊息讓八路軍前方指揮部裏的同誌們同樣欣喜。

給女兒取個什麽名字好呢?左權一時間犯了難,還是彭總支了個招:「你看,伯承同誌的兒子生在太行山區,就叫劉太行了。你這個女娃娃生在遼縣,就叫太北吧!」遼縣處於太行山北部,所以彭總建議以出生地取名,叫太北。

「太北,太北好!也叫她長大了,不要忘記養育我們的遼縣人民。哈哈哈!」

百團大戰前夕,正是劉誌蘭同誌產後需要休養的時候。剛生了女兒,身體虛弱,卻好幾個月沒再見過丈夫,這讓劉誌蘭不免牢騷。

終於,左權忙完了手頭的戰役部署,抽出了半天時間去看望了下臥床的妻子和她身邊的女兒。

「哪有當爹的,孩子生出來幾個月了都不來看看!現在來做什麽?」劉誌蘭故意埋怨道。

「嘿嘿。」左權笑笑,沒有解釋。

他把熟睡的女兒從懷裏放回被窩,走到床架邊取走了換下的尿布,到河邊洗凈晾曬,回來後端著米湯一口一口餵給醒來的小太北。

1940年8月,左權安排警衛員,把妻女轉移去了延安。

大戰在即,部隊裏都把傷員和婦女兒童向相對安全的延安轉移。

左權與妻女合影

分別之際,一家三口照了一張全家福,彼時的左太北,不過百日,而這一別,竟是生與死的離別。

送走了妻兒,左權一心投入工作中,協助彭德懷謀劃百團大戰。

1941年,日軍派出七千多人摸到了我八路軍開辦在黃崖洞的兵工廠附近。

黃崖洞兵工廠是八路軍在被國民黨停止撥付軍費以後,許多武器維修和生產的重要基地,一旦被日軍打掉,會對八路軍後續的作戰造成巨大的消極影響。

左權指揮留守黃崖洞的部隊進行了黃崖洞保衛戰,奉行「不驕不躁、不慌不恐、以靜制軔、以守為攻」的方針,最後成功擊退了進犯黃崖洞的日軍,還趁勢收復了一座縣城。

黃崖洞保衛戰是左權的軍事生涯的經典案例,此戰我軍和日軍打出了1:6的交換比,受到中央軍委的表彰。

雖然被表揚,但左權心中還是牽掛著妻女,後來得知妻兒平安抵達延安時,左權提筆給妻子寫下了第一封家書,此時是1940年11月12日。

此後左權平均每隔兩個月就寄去一封家書,一直到他犧牲為止,共計12封。

丈夫寄來的書信,劉誌蘭都精心保存起來,十二封家書除了戰爭時期一封不慎遺失再也找不到了,其余十一封都被她用一塊布包起來保存。

左權寫的家書

女兒牙牙學語的時候,劉誌蘭會拿出書信,念著念著,一滴滴淚便從笑著的嘴角滾落,暈染了墨跡。

「延安的天氣應該很冷了,記得太北小家夥很怕冷,過去下雨起風時,小家夥手冰涼,鼻子不通奶也不能吃,現在如何了?半歲了,大了些,總該比以前好多了吧?希當心一些,不要冷著這個小寶貝,我倆的寶貝。」
「聰明的小家夥很遠地離開,長久不能見到她,更增我的思念。我希望你一面照顧著小太北,一面安心學習,有便時多寫幾封信與我,親愛的誌蘭,最近的時期內恐是難以見面的,相互努力工作學習吧!」

…………。

夜闌人靜的時候,左權忙完一天的工作,沒有去休息,而是點起油燈,在書案上攤開紙張,提筆給妻子和女兒寫信。

十一封家書,總計一萬六千多字,每一封書信都流淌著一個丈夫對妻子的眷戀和一個父親對女兒的舐犢深情。

情意綿長的字裏行間,是左權心頭一直以來的愧疚,他總覺得自己欠她們母女太多太多……。

從左權的家書裏,還能看到根據地的形勢在一天天惡化,日軍遭受了八路軍百團大戰的沈重打擊,加快了對八路軍根據地的報復性進攻。

八路軍指揮部常常轉移,左權也更難抽出時間給延安去信。

古人有詩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左權的家書,對於劉誌蘭來說,何止萬金!

根據地和延安都在敵人的封鎖之下,猶如兩座孤島。郵驛系統早已不能正常運轉,左權的書信都只能委托轉移去延安的同誌們幫忙捎帶。

路途艱險,左權也不敢連篇累牘,寫個千把字便不敢再寫下去。

延安的劉誌蘭更是每日都差人打聽哪兒有丈夫工作的前線回來的同誌,打聽到了便去詢問丈夫境況以及可曾捎帶書信。

可是,在收到了第十二封家書以後,劉誌蘭再也收不到第十三封了。

1942年,日軍為報復百團大戰,開始重點針對彭德懷、劉伯承領導的八路軍。這年五月下旬,日軍透過偵測,已經捕獲了重要資訊——八路軍總部就在遼縣!

萬幸的是,我軍的情報工作也不是吃幹飯的,很快作為參謀長的左權就看到了日軍即將進犯遼縣的情報。

5月22日,情報顯示,日軍即將從西和南兩個方向突襲麻田地區,企圖包圍八路軍總部。情勢危急,彭德懷召集總部的指揮員們商議後,決定向東走突圍。

八路軍的總部機關人員,大多數都不是戰鬥員,再加上有不少重要的輜重不能舍棄,行動遲緩。

總部22日下令突圍,到了24日,過去了足足兩天,他們才撤退到了十字嶺一帶。當時負責掩護總部突圍的部隊,擋不住日軍的追兵,只能盡力阻擊,而總部身邊的主力都在遙遠的地方,當時的情況就好比獨據空城的諸葛亮面對司馬懿數萬大軍兵臨城下時那般危急。

左權認為後勤部隊多騾馬,一旦受到日軍的攻擊,特別是日軍飛機的掃射轟炸後,四散奔逃會對其他突圍隊伍造成嚴重後果,於是決定讓後勤輜重部隊單獨向東北突圍。

然而命令還沒下達,日軍的飛機就出現了。彭德懷和左權經過短暫商議,火速決定分兵突圍。

左權與彭德懷合影

彭德懷和左權帶領總部往十字嶺突圍,翻越十字嶺後走西北方向。而羅瑞卿帶一部往東,去往武安。

計劃已定,警衛員掩護著彭德懷沖上十字嶺,很快便翻過了山坡。

而左權押後,指揮其他人員快速撤離。

他站在高處,呼喊著後面的同誌快步跟進,翻過大山就是勝利!就在這時,日軍的飛機俯沖掃射,朝著人群投擲炸彈。

左權朝著隊伍奔去,高喊著「臥倒」,行進中的同誌們聽見參謀長的呼喊,趕忙臥倒。

然而遲了一步的左權,卻被一發日軍的炮彈擊倒,炮彈爆炸以後,一塊致命的彈片擊中左權的腦袋,警衛員們措手不及,他們敬愛的參謀長已經倒在血泊裏,一動不動了。

「彭已突圍,左陣亡。」

這是延安收到彭德懷突圍後發來的電報,短短幾個字,讓延安的首長們肝腸寸斷。

左權犧牲以後,中央的首長們悲痛不已。

朱德為他寫下悼詩:「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的清漳吐血花。」

彭德懷親筆寫下了左權的墓誌銘——「壯誌未酬,遺恨太行,露冷風淒,慟失全民優秀之指揮。」

周恩來也在【新華日報】上緬懷左權,撰寫文章【左權同誌精神不死!】。

左權同誌犧牲以後,山西遼縣的父老鄉親和左權的戰友們一樣悲痛。

在他們的強烈要求之下,經過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的研究決定,將遼縣更名為左權縣,以紀念這位犧牲在遼縣土地上的八路軍名將。

1958年,有人開始搞個人崇拜主義,所以當時很多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一個城市,上級領導認為這就是個人崇拜主義的體現。

就這樣左權縣並入和順縣,許多民眾一時間難以接受。他們不希望自己的英雄縣名就這樣成為歷史,於是多方奔走。

直到這件事情被毛主席知道後,他破例定下一個規矩,準許左權縣保留下去,永不更改。

此後,左權縣一直叫左權縣,沿襲到今日,一直沒有人敢違背毛主席當初的意願。

甚至左權的故鄉湖南省醴陵市也因此受到不同影響,在城區規劃時,當地政府就把幾條主要路線定名為:左權北路、左權南路、左權西路、左權東路,以便紀念左權。

左權將軍犧牲已經快要八十年了,他作為一名軍事家的經典戰例仍被廣大軍迷朋友津津樂道,而他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值得每個人尊敬。

不少人都感慨,倘若左權將軍沒有犧牲,或許共和國的元帥也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不過對於一個將軍來說,沙場建功馬革裹屍,才是最大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