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3年,林徽因去世前的罕見工作照,瘦到脫相!

2024-04-03歷史

一張舊照片,捕捉了一個曾經美麗動人的女子晚年的憔悴容顏。她就是林徽因,一位在上個世紀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做出卓越貢獻的女性。照片拍攝於1953年,林徽因49歲高齡,但由於多年被肺結核摧殘,她的面容已極度消瘦,僅從那雙熠熠生輝的眼睛中,你或許還能窺見她年輕時的風采。

這是一張罕見的工作照,見證了林徽因對事業的執著。哪怕身體每況日下,她仍不曾放棄,挺著搖晃的身軀繼續前行,用生命的余熱溫暖著自己深愛的古建築。林徽因就這樣默默地活著,直到1955年離世,年僅51歲。她的一生可謂精彩紛呈,在這平凡的一張工作照背後,醞釀著一段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

仿佛還能聽見時光的聲音,把我們拽回上世紀20年代的北京城......

一襲青衫,發髻高束,15歲的林徽因娥娥而出。她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小就對書畫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她的父親林長民是清末民初著名學者、教育家,對林徽因的教育傾註了無限精力。1920年,在獲得百年一遇的留學機會後,林長民帶著16歲的林徽因遠赴歐洲,足跡遍布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不但開闊了視野,也堅定了林徽因對藝術的熱愛。

回國後,父親的影響讓林徽因進入北京高師讀書,開始了正式的藝術修行。同年,一位年輕英俊的男子梁思成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畢業歸來,師從著名建築大師曾任華北聯大校長的梁啟超,開啟了他的事業征程。梁啟超是維新變法的主將之一,被譽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偉大人物"。出身於這樣一個顯赫家族,梁思成從小沈浸在書香門第的氛圍裏,個人修養了得。

1924年,兩人相繼考入賓大藝術院。在異國他鄉的校園裏,梁思成和林徽因相識相知,彼此都為對方才華出眾的一面所折服,緩緩勾勒出一段曠世情緣。四年的海外求學生涯,二人互相砥礪、共同進步,最終雙雙以優異成績赫赫有名,受到師長的贊賞。林徽因的藝術造詣孤標時領,梁思成則已是獨當一面的建築翹楚。

1927年的一張合影,記錄了他們在賓大的最後一年。照片上,梁思成身著筆挺的西裝,林徽因手持大扇子,一襲淡雅長裙,在異國的校園裏顯得格外出眾。兩人眉眼間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與朝氣,誰也想不到,就在一年後的1928年,他們將於溫哥華完婚,開啟了一段百年傳奇佳話。

婚禮上,林徽因親自設計了婚紗,那身白紗芭蕾舞裙雖然在今天看來有些陳舊,但在當年確是相當時尚前衛。她美艷動人的容顏吸引了眾多才子的青睞,詩人徐誌摩就多次公開表達對她的愛慕,可惜都無疾而終。林徽因最終選擇了梁思成,這個膚淺上看或許是一樁略顯門不當戶不對的"家世聯姻",實則是兩個誌同道合的年輕人憑藉共同信念而產生的真摯情愛。

他們的婚姻生活一直保持著甜蜜和諧的狀態,至少在1929年林徽因生育完兩個孩子梁再冰和梁從誡之前是如此。一張當年拍攝的照片可見,產後的林徽因雖然面色略顯疲憊,但仍是那麽美麗迷人,充滿著獨特的知性氣質。這是梁思成為妻子留下的珍貴紀念。

此後30余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投入到了古建築保護事業中。作為中國近代最偉大的"古建大師"夫婦,他們旅遍祖國大江南北,探訪布滿風霜的石磚瓦木,用手中的鉛筆和相機鏡頭記錄下這些古老建築的容顏。曾幾何時,這些斑駁的磚瓦屋脊承載著華夏文明的燦爛輝煌,見證了歷史的興衰更叠,當時的光景一定美不勝收。可惜歲月無情,她們正在一點點雕零、消逝。

面對國寶級文物建築遭到摧殘塗汙的淒慘景象,林徽因曾悲憤難平。為了古城墻和古建築能夠完好保留,她不得不孤註一擲,據理力爭,用雙腳丈量祖國每一寸神聖的土地。就這樣,她和梁思成用雙手和心靈,描繪記錄下大批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這一過程中,林徽因付出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她廢寢忘食地工作,長年在露宿風餐中顛沛流離,身體狀況每況愈下。1926年,她就已被查出患上了肺結核。可她舍不得放下工作,全然忽視了病情的嚴重性,繼續執著地奔波。當1953年那張影像被攝下時,她的肺結核已經到了晚期,整個人憔悴不堪,僅剩下一層皮包骨頭。

照片裏,眼神憂郁蒼老的林徽因正拿著一支筆在低頭工作。身後堆滿了典冊檔,一張陳舊的書桌淩亂地擺放著她辛勤工作的銘印。從這個角度望去,她顯得如此單薄蒼老,但眼神裏卻孤勇堅定,似乎在對抗著某種無形的力量。是的,正是對中華文化遺產的那份執著和對自我事業的奉獻精神,支撐著林徽因一路走來。

回顧林徽因的人生軌跡,她就像一個不懈追求的旅人,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把青春年華全部燃燒在了事業的路途上。1953年,她已49歲高齡,走過了漫長而崎嶇的一生。但這一切都是自己主動選擇的人生道路,她從未後悔過。

出身書香門第的林徽因,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養成了高雅的氣質和審美情趣。父親林長民更是當時最先進的開明人士,他反對舊式教育模式,主張新式教育,極力反對包辦婚姻等陋習。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林徽因汲取了知性、獨立的人格特質。

16歲時,林長民更是懷著培養獨當一面女性的雄心,帶著林徽因遠赴歐洲留學。在那個年代,能獲此殊榮的女性實屬罕見。旅居海外,不僅開闊了林徽因的視野,更讓她萌發了對藝術的濃厚興趣。回國後進入師範學校學習美術,她的才華迅速綻放,成為當時傲視群倫的佳作雲集。

然而,林徽因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1924年考入賓大藝術院後,她遇到了梁思成這個改變她一生的重要人物。兩人相識相知,發現彼此有著天生的藝術天賦,對美好事物也懷有共同的追求和執著,從而在這殊途同歸中結下了莫逆的情緣。

他們的婚姻給人一種"不將就"的覺感,實則是兩個追求卓越事業的人用獨立精神和開闊眼界凝聚了真摯的愛情。婚後,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投身古建築保護事業,以雙手和雙腳丈量祖國每一寸親人土地,他們馳騁疆場,用心血為無數古跡鐫刻生命。

然而,事業的道路並不平坦。為了捍衛承載中華文明的古建遺產,林徽因不得不孤軍奮戰、孤註一擲。她長期在野外工作,勞累過度加之居住環境惡劣,終於在1926年查出患上了肺結核。但她仍舊孜孜不倦,直到病入晚期,才不得不被迫停下腳步。

即便如此,林徽因也沒有放棄筆耕不輟。1953年的那張工作照,見證了她對事業的無怨無悔。盡管面容枯槁,肌膚皮包骨,但眼神裏的執著從未動搖過。她生命的最後時光,都用在了為古建而努力的工作崗位上,直至離世。

生命的最後一程,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人對理想的執著。林徽因就是如此,臨終前的她仍在為中國文化遺產而矢誌奮鬥,哪怕只剩最後一縷生機,也不曾放棄。她無怨地把生命的全部熱量都燃燒在心中的那團永不熄滅的理想之火上,如同一捧幽香徐徐散去,終老於斯。

林徽因離世時年僅51歲,離開時卻留下了一個永垂不朽的傳奇。她用自己的人生詮釋了什麽是對事業的執著,什麽是對理想的堅持,她的精神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閃耀。

一個多世紀過去了,當我們重新凝視那張1953年的工作照時,不禁對林徽因肅然起敬。這張平凡的照片,見證了一位傑出女性生命的最後餘暉,也永遠地定格了她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和對理想的永恒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