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難怪英國要堅持和清廷幹架!你看清廷都幹了啥,不幹不行

2024-04-28歷史

工業革命後,英國成為歐洲最亮的仔,商業活動遍及海外。可清廷絲毫不買賬,最終惹來英國堅持與其幹架。

那麽問題來了,清廷究竟幹了什麽,導致英國要堅持和它幹架?英國是怎麽走到幹架這條路上的?

清廷連起2次拒絕自由貿易,1次銷毀鴉片暢銷品

工業革命後,英國航海技術突飛猛進,有意開啟清國市場。這時候的清國是閉關鎖國,只有廣州這裏開了一個通商口岸。

以商業立本、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思想深入骨髓的英國,打起了借助清廷中央政府爭取自由貿易權利的主意!

在這之前,英國和清朝已經不自由貿易很多年,渠道就是廣州十三行。

清朝的茶葉、生絲、大黃(一種草藥)等在英國非常暢銷,而英國除了毛織品和棉花外,其他如刀、叉、鐘表類的工業品,清國的老百姓卻並無興趣。

這樣的貿易已經持續多年,結果就是大部份時間都是清朝在賺英國的錢。據粗略統計,每年英國至少損失幾百萬英鎊,英國人對此是非常痛心,所以在想辦法盡快解決這種貿易劣勢。

他們想到的辦法是,透過外交手段走高層路線,讓兩國官方正式接觸 ,嘗試借助清國中央力量爭取自由貿易權利,並以此開啟清國市場。

這樣的自由貿易外交嘗試有2次,但結果都失敗了。

第一次 發生在1793年,由英國政府特使馬戛爾尼存取清國。

經過雙方大量的公關工作,馬戛爾尼終於能向乾隆好好提出自由貿易要求,然而結果並不理想,都一一遭到乾隆駁回,最後他只能帶些清國見聞回國了。

第二次 發生在嘉慶年間,英國阿美士德使團再次存取清國,目的依然沒變。

然而,英國特使的待遇還不如第一次存取的使團,並且兩方一直圍繞跪不跪的問題進行爭論,最後,也像他們的前輩一樣,無功而返。不過,這次帶回了憤懣的情緒。

英商走私鴉片

經過2次的外交失敗,英國對取得自由貿易的耐心已失去,他們開始打算在廣州用自己擅長的辦法搞定一切。

這個辦法就是罌粟,像極了美麗的毒藥。它在土裏開出絢爛的美麗花朵,在強盜手裏,卻成為無邊的罪惡

令清廷沒想到的是,鴉片在國內銷售爆紅。英國透過鴉片快速扳回貿易劣勢,每年從清國賺回數百萬兩白銀。

然而,好景不長,道光皇帝因為一件事發了狠要徹底禁煙了。

1838年10月25日,道光帝得到報告,莊親王奕誆【kuāng】、鎮國公溥喜在尼僧廟吸食鴉片。

鴉片竟然開始浸染皇室,道光急了!

接著,就有了林則徐廣州虎門銷煙的著名事件。

到此為止,清廷已連續三次幹擾英國的貿易,且最後一次是阻人財路,猶如殺其父母。英國人已經只剩下幹架這條路了。

從英國方向分析要堅持同清廷幹架的情況

1、英國在清國的貿易不自由

清廷幹的第一件事情,就讓英國惡心,那就是閉關鎖國。

雖然中英還能透過廣州的十三行貿易,但那是不自由的貿易。

清國政府規定: 洋人的貨物必須經由十三行中轉才能買賣,洋人不能隨意接觸其他中國人,而且也不能隨意在中國走動,只能在圈定的範圍和指定的時間內活動

因此英國所有商人只能住在廣州城外,他們商品的銷售渠道被官方壟斷。

這都沒有什麽,問題是廣州的官老爺們收取保護費。這保護費不納稅,相當於官老爺的灰色收入。可這對英國商人不利啊。

他們好不容易把商品運到中國,賺取的利潤幾乎層層被刮一層保護費。懂得「送禮」的狡猾英商有賺頭,但那些正經英商就沒什麽收獲了。

這導致英商實際混的不咋樣,而其中大部份是正經英商。

所以,英國政府才想與清廷官方外交,讓清國多開貿易口岸,公開貿易稅,避免黑心保護費。但這樣的嘗試,最終都失敗了。

2、英國探知清國實力外強中幹

英國兩次的官方外交存取,並不是完全沒有收獲。

比如說馬戛爾尼對自己途經的地方做了細心的觀察,收集了大量的經濟、政治乃至軍事情報。回國後,他把這些沿途所見加以整理分析進而出版成書,讓西方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一個外強中幹的中國。

歐洲人這才明白: 一直以為中國很強大、很富足,原來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兒!

有人可能會反駁,清國和英國不是早就開始貿易了嗎?英國可以透過商人獲得清廷的實際情況啊。

上面不是講了嘛,清國閉關鎖國,封鎖洋人與國人的一切接觸機會。這樣英商怎麽可能探知清國實情?

3、英國在歐洲非常爭氣

英法殖民地擴充套件戰爭,最後英國勝

英國在歷時10年的拿破侖戰爭中擊敗法國成為歐洲唯一的霸主,日不落帝國正走向輝煌的頂峰。

清國對於英國商人如此不公平的情況,已經讓英國憤怒了。

先前只是無暇顧及。現在好了, 從戰爭中騰出手腳的英國開始有意識的加大對英國商人的保護力度 ,例如派出商務監督來中國保護英國商人的利益。

他們也像前輩們一樣,試圖從廣州政府那裏獲得平等外交和自由貿易的待遇,但廣州的官員們根本不買賬:所有國家的政府官員來清國都只能上貢,一切按照進貢程式走。

英國商務監督因為暫時沒有英國軍事的支持,所以只能先咽下這口氣。

很快,出口氣的機會來了。

虎門銷煙盛況

1839年6月,林則徐開始了廣州虎門銷煙。英國商務監督義律是積極配合,甚至勸服不願上繳鴉片的英國商人繳出了鴉片。

然而,林則徐銷煙的最後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義律死活不簽保證書。

隨後,又發生英國海員酒後肇事,與國人發生沖突,打死了一個叫林維禧的人。

這可惹怒了愛國的林則徐,他放出狠話: 若不交出兇人,英國人統統給我滾出大清的領土

但林則徐沒有意識到,義律已經為接下來的劇情發展譜寫好了劇本。

義律曾在英國政界混過,這時候他已經認識到唯有武力才能迫使清朝政府接受西方的規則。

因此他決定挑起一場戰爭,他要告訴清朝皇帝: 什麽才是自由貿易,什麽才是平等外交

說服英國出兵

雖然義律知道要堅持和清廷幹架,才能獲得公平的貿易權利,但英國出兵不是他想就能出的。

英國出兵要透過英國國會,為了說服國會,義律及其團隊精心準備了非常具有說服力的內容:

清國以天朝上國自居,對外處處透著優越感,老用教訓孫子的口氣和侵犯人權的做法對英商橫加侮辱,甚至多次危及沒有走私鴉片的無辜英商生命,並影響到鴉片之外的貿易。

清國的法律似乎是專為方便官吏貪汙受賄而設定的,因此與清國進行貿易需要繳納比關稅高得多的其他費用(保護費)。

所以對待這樣的政府,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只有先把它打服帖了,才能糾正在華英國官員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才能捍衛通商權,才能維護國家榮譽......

如果不了解事實全貌的人,很輕易就會被說服,但國會的議員們都是老油條,哪能不知道義律打的什麽主意。況且清國的實情已經透過一些渠道被英國政府獲取。

然而,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自尊自大被煽動起來了,她開始出手了。

在1840年4月,在維多利亞的幹預下,英國國會以271票對262票的9票微弱優勢透過了出兵決議。

一場英國堅持和清國幹架的鴉片戰爭就這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