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你想知道元上都和金蓮川啥關系嗎?

2024-04-28歷史

許多人都知道元代曾經有過三個首都,一個是北京,就是元大都,一個在張家口張北縣的饅頭營鄉,是為元中都,存在50多年後被紅巾軍徹底焚毀,另一個就是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的元上都,元上都始建於1256年,是大元帝國和蒙元文化的發源地,地處金蓮川草原的深處,是大元帝國的龍興之地。

元世祖忽必烈在這裏登基建立元朝,元成宗、武宗、天順帝、文宗、順帝等五位皇帝也是在這裏登基臨朝,忽必烈接見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君臣共商國事經略世界,以及南宋滅亡後忽必烈受南宋君主的朝降也是在元上都,不可否認在這座延續了108年繁華的草原都城,發生了許許多多影響世界發展行程的事件。

元上都這座被史學家贊譽為可與義大利古城龐貝相媲美的都城遺址,融合了蒙古文化、華夏文明,記錄了人類歷史上一段重要的文明階段。保存良好的宮城、皇城、外城城墻、整齊對稱的街巷、錯落有致的建築遺跡,極佳的草原、河流、濕地生態系,眾多的人文遺跡構成了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代都城遺址。

公元四世紀之後,拓拔鮮卑蓬勃興起,建立了北魏王朝,元上都所在地是北魏的塞外牧地。公元十世紀遼和金均以這裏為優良的狩獵、遊幸之地。南宋乾道四年金世宗完顏雍取「蓮者連也,取其金枝玉葉相連之義」將此地命名為金蓮川,可見當時的金蓮川草原已經是名聲顯赫。南宋嘉定四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騎兵南下征討金國,占領了灤河上遊的桓州,金蓮川再次演變為成吉思汗的避暑勝地。

南宋嘉定八年成吉思汗以桓州涼陘為其夏宮。成吉思汗分封眾將時,元上都地區是木華黎家族的世襲領地。很快歷史再次選擇了金蓮川草原,南宋嘉定四十九年至寶祐五年忽必烈命近臣僧子聰,也就是劉秉忠於桓州城東、灤水北岸的龍岡相地建城,命名為開平,一片水草豐美的草原上即將矗立起一座巍峨繁盛的都城。

在蒙蒙細雨中,任疾風撕扯著久遠的歷史,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元上都就是在大元王朝蓬勃興起之時開始的。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統後,開平府不斷得到增修擴建,中統四年升為都城,定名為上都。元朝至元八年,也就是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開啟了元上都經歷十一位帝王,存續108年的輝煌歷史。

和草原上的天氣一樣,元朝終究沒有延續漢朝、唐朝、宋朝二三百年的國運,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的烈火焚毀了這座草原都城,徹底結束了元上都這座元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的歷史。雖然大明朝廷在此建立了開平衛,但宣德時期治所南徙獨石,元上都被徹底廢棄,此後長期無人居住便成為一片廢墟,感謝葳蕤的金蓮花,感謝長期的人跡罕至,才使元上都遺址得以保存延續到今天。

這是一個細雨霏霏的盛夏季節,蒼天不再高遠,低垂流動的烏雲給本來就充滿神秘色彩的元大都遺址增添了奇異的色彩,這裏距離北京的直線距離還不足兩百公裏,卻有著與元大都迥異的草原風情和文化特質,煙雨濛濛,草木翻卷,一隊騎行在草原棧道上的年輕人,為元大都遺址的蒼涼厚重增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

進入景區,迎面而來的就是高達七八米的銅雕群像,張揚著一種草原民族的雄渾大氣,堪為藝術精品和核心吸引物,據說總重量超過80噸,雄偉壯觀的群雕仿佛讓人感受到這裏的金戈鐵馬,這裏的運籌帷幄,還有這片草原上曾經眾誌成城昂揚奮發的精神氣度,有疾風吹過,有細雨飄過,更顯示出群雕的卓爾不凡。

這群組雕造型優美內容豐富,是忽必烈一生馳騁疆場、統治世界、治理天下宏偉大業的縮影,元世祖的雄才大略透過雕像更是一覽無余,還有那些共同構築大元帝國豐功偉業的良將賢才,也都活靈活現的展示在我們眼前,是他們用彪悍和智慧在書寫著人類歷史的新篇章,塑造出那個時代多民族融合發展的新紀元。

在這些為大元帝國立下卓越功勛的人群中,創制以藏文字母為基礎的蒙古新字的八思巴格外引人註目,堪為國師之尊。對元上都進行過詳細描述的著名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也位列其中,從他的遊記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座元代草原都城的繁華和壯觀,群雕還有來自高麗、波斯、緬甸、印度、尼泊爾使者的形象,彼時的國際交往堪稱隆盛一時,大元帝國開創了世界各民族友好往來的新高度。

更為可貴的是在這裏還看到了兩個河北人的身影,那就是大元帝國的總設計師劉秉中,他對元大都和元上都的貢獻幾乎無人能及,另一個就是郭守敬,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修建通惠河,建設天文台,修訂新歷法,這兩位來自河北邢台的漢人對蒙元帝國的建立和發展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去元上都遺址公園人們都不會錯過參觀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機會,一般的遺址公園透過田野考古挖掘回填,真正有價值的歷史文物都會存於博物館中,要真正了解那個時代的文化藝術、建築風格、城市體量就需要深入研究感受那些出土文物的風采,元上都遺址博物館的規劃設計堪稱典範,是鑲嵌在山體中的地上地下各兩層的覆土式建築,整個建築掩隱在山體間,與周邊自然環境融合度極高。

遠遠的望去,我們還在疑惑哪裏有博物館時,在草原的深處逐漸的顯現出一組建築,博物館建築嚴格遵循對文化遺產環境完整性的最小幹預原則,將巨大的建築體量掩藏在山體之內,與敖包相連,並與不遠處的元上都遺址有著理想的視角和軸線關聯,尤其是保持了遺址原有的自然風貌和周邊自然環境的真實性與完整性,無論是建築色彩還是建築形式,還有環境最佳化組合都堪稱完美經典。

元上都遺址豐富的文化遺存表明,它不僅是一處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同時也是遊牧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作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遊牧民族的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以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成為人類文明史上不可或缺、輝煌壯美、璀璨絢麗的中華文明和遊牧文明行程中一個重要的裏程碑,作為中國文化遺產列入世界名錄是當之無愧的,也是元上都遺址歷史文化價值的真正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