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世說新語】第一篇:人生的開場,德行第一

2024-04-28歷史
#你有多久沒讀書了#

【世說新語】第一篇:人生的開場,當以德行為先

【世說新語】被稱為「名士的教科書」,一共三十六則,第一則是「德行」,稱為「德行第一」。

在這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社會中,人走著走著,未免不會忘記來時的路。這時,唯有經典,能拯救我們。

【世說新語】就是一部解放重壓之下的個體靈魂的書。它體現的精神,是一種風度,就是 魯迅先生很贊賞的「魏晉風度」

魏晉人士放蕩不羈,個性鮮明,而他們遭受的壓力之大,也許我們今天也可比一比。比如自殺、人倫慘劇等,充斥網路,層出不窮,這裏不多舉,恐帶負能量。

第一則的每一篇是【世說新語】的總綱。讀懂了第一篇,就掌握了理解魏晉風度的鑰匙。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誌。」

陳仲舉,就是陳蕃,東漢末年人士。那時,外戚豪橫,宦官跋扈,陳蕃當上太傅後,與大將軍竇武謀劃誅除宦官,失敗後被害。他的說話和行為都是世人的準則和模範,一言一行都是大家的榜樣,他能非常嚴格地要求自己。他登上馬車,牽上韁繩,表現出讓天下海晏河清的誌向。

這是一種氣度,以天下為己任的風度和氣魄。就像我們登上駕駛室,手握方向盤,一腳油門,有走遍天下的氣度類似。但我們為自己多,陳蕃為天下蒼生多。他對個人事務,毫不在意。他不喜歡打掃家庭衛生,家中常常臟亂差。有人看不慣,向他提意見,他說:「大丈夫當為國家掃天下。」身為大丈夫,應當為國家掃除亂臣賊子、烏煙瘴氣,而不斤斤計較於個人的衛生瑣事。

「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陳蕃本來在尚書台當尚書,因為過於忠誠正直得罪了權貴和皇親國戚,被擠出了京城,外放到江西南昌,當了豫章太守。

徐孺子,就是徐穉,剛好是南昌人。此人為人「清妙高跱」,清高睿智,像聳立的高山一樣,挺拔卓立,超凡脫俗。漢桓帝提拔他,他不去,太尉黃瓊起用他,他也不去。有一次組織上安排他去擔任太原太守,他也不去,這就是高隱之士,「逸士」、「隱士」,能無視高官厚祿者,都是中國傳統褒揚的崇高美德。

這次,陳蕃一到南昌,還未進辦公室,就要去先拜訪徐孺子。

「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煗。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陳蕃的秘書長說,大家的意見,是想要您先到辦公場所。

這是有道理的,到會議室或接待室,新官舊僚們見個面,好讓手下人認識認識,順便再發表一下施政綱領,自己榮耀有當官的感覺,大家也高興。說不定大家已經準備好豐盛的見面禮呢!

陳蕃的意見不一樣,不按常理出牌。商容是殷朝的賢人,是老子的老師,被商紂王所貶,周武王伐紂成功後,席子還未坐暖,就坐著車來到商容家,在裏門前俯靠車前的橫木(軾),表示對商容的敬意。裏門,相當於門樓、牌樓、屋場的大門。席不暇煗,就是席不暇暖。

陳蕃向周武王學習,禮賢下士,有什麽不可以呢?

陳仲舉的做法是很有示範意義的:一是表明了自己的價值追求,是追求崇高純粹的品德,尊敬有才華有道德的人;二是表明自己本身也是一個崇高聖潔,德才兼備的人;三是表明自己是以聖賢的標準,也就是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取法乎上,高山仰止,有天下第一的氣魄。周武王,是比孔孟還早的聖賢人物,所謂堯舜禹、湯文武,他是上古時代最後的壓軸聖人。

陳仲舉的做法,一箭三雕。現在,被很多當領導的人物學到了。上任第一站,大人物是到西柏坡、延安、嘉興南湖、英雄紀念碑、紀念堂等處。小一點的人物,到當地的革命舊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者拜訪老革命、老紅軍、老領導,都是陳蕃、周武王的翻版。

人生的開場,必須德行第一,道德至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