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
清明節,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再過兩三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清明節源自古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大約起於距今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周代。不過,最早的清明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演變成祭祀、祭祖和掃墓的節日,一殷認為與「寒食節」有關。傳說,春秋時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確定為「清明節」 。
另外,在傳統文化中,由於清明節與神靈、鬼神有關,因而人們將其與與上巳節(三月初三)、中元節(七月十五)、寒衣節(十月初一)並稱為中國傳統「四大鬼節」。也有指與「三元節」(即上元節/正月十五、中元節/七月十五、下元節/十月十五)並稱「四大鬼節」。
同時,清明節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遊(古稱「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盡管各地節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無論古今官民,都很重視。當今,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被作為公眾節日放假一天。
■閑話【清明】詩
在古代,人們過傳統節日都比較重視,節日活動也引人關註。一些文人墨客常將節日見聞記錄下來,或詠詩或撰文,抒發感懷。對於清明節,尤以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清明】最為著名。
時任池州刺史期間的杜牧,一屆清明日,迎著濛濛春雨遊走於杏花村頭,但見歸家的牧童和祭祀的行人,觸景生情,惆悵之意油然而生。於是,寫下了如下千古絕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詩,用詞簡明,詩句優美,意境極佳,為後世眾人所喜愛。作為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想比上過學的人,無不爛熟於心。更有「好事者」,將此名詩覆寫成各種體裁版本,雖難與原詩比美,然吟誦起來亦饒有趣味。現輯錄幾例,供條友閱賞。
1、覆寫為其它詩歌的
□六字歌
清明節,雨紛紛,
路上人,欲斷魂。
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指,杏花村。
□五言詩
清明雨紛紛,行人欲斷魂。
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四字賦
清明雨紛,行人斷魂。
酒家何處,指杏花村。
□三字經
清明雨,人斷魂。
酒家何,杏花村。
2、覆寫為詞的
清明時節雨,
紛紛路上行人,
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
有牧童,
遙指杏花村。
3、覆寫為散文小品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4、改為小說的
[時間]清明時節,雨紛紛。
[地點] 路上,
[人物] 行人
[情節] (行人) 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5、覆寫為短劇本的
〇編排A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 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 杏花村!
〇編排B
清明時節(時間)
雨紛紛(背景)
路上(地點)
行人欲斷魂。借問(人物神態)
酒家何處有(對白)
牧童遙指(人物動作)
杏花村(對白)
〇版本C
[清明時節]
[雨紛紛]
[路上]
[行人] (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 (遙指)「杏花村!」
〇版本D
時間:清明節,細雨時
地點:去向杏花村的路上
人物:行人、牧童和詩作者
背景:祭拜先人的日子,天空有些灰暗,斜風吹著朦朦細雨…三三兩兩失魂落魄的行人在祭拜先人的路上走著,路旁一牧童趕著牛往回走…遠離家鄉的詩人神情惆悵地進場(或進入鏡頭)。
詩人:(臉上看似很平靜,但眼神裏卻流露出淡淡的哀傷,這時他看見一個牧童,走上前去) 這附近可有酒家嗎?
牧童:(有些疑惑地看著這個外鄉人,用手中的鞭兒指向路的前方) 前面不遠就是杏花村了,那裏有。
圖片和部份內容來自網路,若侵權告知即刪。
[祈禱]
歡迎點評/謝謝關註[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