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詩境與畫境,看他如何描繪

2024-04-03國風

有個詞叫「如詩如畫」,到底是什麽意思呢,看這幅畫清代畫家張洽的山水就懂了。景色美,生活自由,置身其中成為風景的一部份,在別人的眼中這就是詩。清代畫家的作品普遍重視仿古,張洽也不例外。他有個族中長輩就是仿古高手,憑借紮實的筆墨功底成為宮廷畫家。張洽受家中長輩影響從小喜歡書畫,他對元代山水畫的興趣格外濃厚,形成了平淡天真的創作風格。

張洽是江蘇人,日日與江南山水為伴。江南山水的柔美靈動,但在張洽的畫中很少看到柔情。他筆下的山石形狀怪異,棱角硬挺,具有北方高山的雄奇之姿。清代畫家重筆墨、尚意趣,張洽崇尚的意趣是渾厚強雄之美。他能用別致的山水面貌表現江南文人的思緒,讓筆下山水有了不俗氣質。

張洽 空谷秋波

畫中有題詩一首,詩意與山水呼應,旨在豐富作品的內涵。峽江空谷水流湍急,兩側山石一低一高,成俯仰對視狀。張洽用具象的空間景象,闡釋他對詩境與畫境的理解,試圖讓同輩畫家從描繪正統山水樣貌中走出來。

山水畫中的境,不僅僅是環境,還包括畫家營造的藝術氛圍。也就是說,詩境和畫境體現的是畫家審美。也許有人會就此誤會,這導致畫家不重視真實感與立體感。實際上,只有當真山真水與畫家心境合一,才有了詩畫一體的文人情趣。心境與實境融合,就有了文人畫家推崇的天然美感。

張洽 空谷秋波 局部

從構圖上看,張洽把橫向的一江兩岸構圖變成了縱向。文人畫主張意在筆先,其中的「意」指畫家文化修養。構圖的變化,體現了張洽崇尚簡潔構圖。他把畫意留在畫外,而不是透過無盡的延續感,造成筆墨構圖上的重復。此外,縱向構圖產生出高遠的視覺效果,減少了山石堆疊帶來的壓迫感。在這樣的山水空間裏,畫家向往淡遠清新的意境可以被人看到。

一側是山石,一側是奇峰,中間是川流不息的江河。看著畫中高大宏闊的景色,胸中升騰起豪情。文人畫也有氣魄,這一點明顯在學元四家中的黃公望。

張洽 空谷秋波 局部

從筆墨上看,張洽借鑒了倪瓚的風格,講究以淡泊取勝。幹筆皴擦,簡化線條,讓畫面帶有蕭疏韻味。這樣的筆墨風格容易抒發畫家感情,讓人感受到他胸中的逸氣。同時在山石結構上突出整體效果,不會刻意勾畫細節,體現了他對形似的看重。

筆墨與簡單景色匹配,有意無意間傳達出張洽的審美情趣。他喜歡用渴筆淡墨表現石塊的質感,筆墨在畫紙上形成似虛似實的墨痕,增添了無數情趣。張洽也在仿古,他也有在學習傳統的創作模式。由於心中有了詩境和畫境,還是畫出了天然美感,由此讓作品顯得與眾不同。

張洽 空谷秋波 局部

仿古可以有,最好再加上畫家的理解感悟。比如張洽,他學習元人筆意找到詩境與畫境的融合,在筆墨構圖上緊緊圍繞重點搞創作。他用濃淡相宜的筆墨,簡單天然的構圖,畫出文人心中的山水。

拓展閱讀

他把畫山水當成怡情養性的手段
春和景明,山水畫中遊春山
用想象力與創造力,畫出文人雅趣
用誇張變形手法,表現古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