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景觀設計:花園綠化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

2024-05-12生活

大家看以上圖片,我們在設計道路的時候,能不能把道路正沖著一棵樹呃,或者正對著一片樹林呃,不能吧,為什麽不能,因為一是正沖著不美,二是從空間功能上來說,路是連線空間節點的作用,道路的盡頭應該是人所使用的空間場地吧。你要撞樹上了,或者是要去爬樹的麽,顯然不符合常理。再就是,一般道路都盡量做幽曲的,曲徑通幽嘛,從視線、空氣的流通角度,甚至是風水角度來說,我們都不應該用一棵樹或者一片林正懟上去。

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那麽,綠化要註意的第二點,是情感。也就是構建出獨特的人文精神、場所感受。我們從眼前,一眼望到遠處,那遠處的種植,應該體現鄉土記憶。植物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或者簡單彌補的。而眼前的種植,你要強調什麽呢,當然是當下社會所追求的,那就是生態、結合了生活品質、園藝花卉管理,它是更加的親和力的、現實主義的。

最佳的栽植,是中間位置的中景刻畫。就是用多徑灌木或小喬木,註意,就是用一棵樹,來表達出叢林、甚至是森林的感受。就是在路邊,去營造一絲「穿越、穿梭在叢林」的記憶,一般來說,大家的院子都很小,空間面積有限,不允許我們真正的栽植過多的植物,我們就用多徑植物,來象征。要的就是剎那間,那一絲的體驗。

最後我想說,不考慮藝術性的話,綠化怎麽種都行。只要樹能活就行,只要你別把海南的樹,搬運到東北栽植就行。但,一旦融入藝術情感,一旦追求造景,追求園林藝術,你就要註意我說的這些原則,當然我只說了一丟丟,是對應著第一張圖片說的,我還想說再多一點,那麽請看第二張圖。

這張圖,可以很好的反映另一個綠化手法,或者說是我想表達的那個手法,就是,綠化的層次盡量上下拉開。大家都知道,增加綠化層次,可以讓綠化效果更耐看,不是那麽的單一、枯燥。但是層次性的構建,如果是機械式的操作,就會很生硬。什麽是機械式的做法呢,就是為了層次去做層次的那種,簡單的把層次理解為,層數關系。哎,一層、兩層、三層、四層,品種、高度、修剪、密度等等,都大差不差的,看起來一個樣,或者說就像疊羅漢。

大家有條件的話,看一看,貝律名大師的盧浮宮金字塔入口,嘿呦,頭條寫文章就是方便,接著給我了一張盧浮宮金字塔、貝大師的作品配圖,我貼在下方吧。

透過這張圖,我們可以解讀到,設計追求什麽呢,追求視覺對比。而且是一種強對比。例如用最過去的,對比最現代的,甚至對比最未來的。加強對比,這就是設計手法,按照這個思路搞綠化,並且落地在層次性上,層次性的下屬,距離關系上,就是做到,高的更高一點,矮的更矮一點。至於中間高度的,就幹脆不要種了。哎,只留下一個樹桿,通風吧、透氣吧、視線好吧不遮擋視線吧,所以到此為止,你的綠化功力更強大了。

還有一些什麽原則呢,有,例如群落感啦、適地適樹啦、經濟性啦,可能在下面的圖片有所反映,我就不一一對應著解讀了,時間晚了,睡覺。

有興趣的,或者哪裏有不理解的,可以評論區留言,等我睡醒了,與大家進一步探討、交流。

喜歡我的,也可以關註我,方便我更新文章時,系統及時推播給你。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