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長城之「最」在包頭

2023-12-05旅遊

「長城長,長城兩邊是故鄉……」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符號。在包頭,有戰國、秦、漢、北魏、金5個歷史時期遺留的8條長城,總長約720公裏。長城不僅用它的坍塌與挺立訴說著兩千多年的邊關冷月、鐵馬秋風,長城兩邊的滄海桑田也見證著包頭大地上民族融合共生的歷史過往,不斷書寫著妍妍向榮的美好未來。

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長城在包頭

2023年,石拐區文物管理所的「90後」文物與博物館學碩士郭寶華與同事們幹了一件大事。在他們的努力申請下,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長城——石拐趙北長城保護計畫,成功納入國家發改委「十四五」時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計畫庫。

石拐戰國趙北長城

2023年5月,計畫獲批專項經費2000萬元,未來幾年這裏將建設趙北長城國家文化展示區計畫,為石拐區乃至包頭市打造一張嶄新的文旅名片。

將時間回溯至62年前的夏天,史學家翦伯贊、範文瀾、呂振羽等應烏蘭夫邀請存取內蒙古。存取歷時近兩個月,行程七八千公裏,翦伯贊將見聞訴諸筆墨,留下了傳世之作【內蒙訪古】,其中的名篇【一段最古的長城】寫的便是包頭市石拐區的趙北長城。

沿著包(頭)—石(拐)公路南側克爾瑪溝行進,便能看到逶迤綿延、蔚為壯觀的趙北長城遺址。

趙北長城石拐區段全長約20公裏,修築於山麓、低谷和險峻的陰山山脊上。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霜雨雪,趙北長城石拐區段總體走向依然清晰可見,是趙北長城全線保存最好的長城遺跡。

在包(頭)—石(拐)公路 10 公裏處,夯土築成的長城遺址基寬約4公尺、高5公尺,夯築層次清晰可辨,讓人不得不嘆服古人的智慧。遺址旁有碑刻「戰國趙長城遺跡」,碑對面建有「胡服騎射」廣場,一旁的山包上巍峨地樹立著趙武靈王策馬彎弓的雕像,其下的碑亭上燒錄著翦伯贊到訪時發出的喟嘆:「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無愧武靈王。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望斷雲中無鵠起,飛來天外有鷹揚。兩千幾百年間事,只剩蓬蒿伴土墻。」

石拐戰國趙北長城

翦伯贊的這首【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道出了滄海桑田、英雄本色,也講出這段中國「最古老的長城」與趙武靈王的淵源。

公元前325年,趙武靈王力排眾議,推行「胡服騎射」改革,自此趙軍四面出擊、攻城略地,將九原、雲中等邊塞重邑歸入趙國版圖,趙國北部疆域擴充套件到了陰山山脈全線。為了鞏固北部邊疆,趙武靈王下令修築趙北長城,並設代郡 、雁門、雲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擄掠。「胡服騎射」改革不僅讓中原華夏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服飾相融合,更奠定了民族融合的基礎,促進形成秦漢時期全國各民族大一統局面。

郭寶華告訴記者:「趙北長城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銳意改革的歷史見證,也是中華大地最為悠久的歷史實物遺存之一,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見證,這是趙北長城的最大亮點。」

為展示好這一重要歷史,趙北長城文化展示區將建設8000平方米的文化旅遊綜合服務中心、5400平方米的趙北長城主題文化廣場以及旅遊步道、自由車道、生態停車場等基礎設施。該計畫預計到2025年底投入使用,屆時翦伯贊詩中的「蓬蒿伴土墻」將以全新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讓這段「最古的長城」重獲新生。

忙碌建設的展示區外,郭寶華與趙北長城的故事還將繼續。「文物是歷史留下的銘印,是過去寫給今天和未來的‘書信’。」郭寶華說,「對於我們文物工作者來說,保護長城、保護文化遺產是基本,做好文物研究,挖掘文物價值,用文物講好包頭故事,讓中華文脈在包頭綿延傳承下去,是我們更為艱巨的使命。」

「秦長城的博物館」在包頭

天高氣爽,青山蜿蜒,在大青山深處,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已初具規模。公園內部的文化展廳整體結構已經完成,寬敞開闊的停車場和緊張進行中的內部裝修、布展,已經準備好迎接八方遊客。

固陽秦長城

固陽秦長城始建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是秦始皇遣大將蒙恬率軍北擊匈奴後所築,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歷史。固陽秦長城遺址全長約95.6公裏,每隔五六百米設有烽燧,烽燧多建在長城墻體南側的地勢較高處,附近還設有積薪台和塢址等附屬設施。

與土夯而成的戰國趙北長城不同,秦長城墻體的構築方式以就地取材為主,因其絕大多數建在色爾騰山上,故采用錯縫幹壘的石築墻體居多。墻體斷面大致呈梯形,底寬約4公尺,頂寬1.5公尺~2公尺,因其均建在山體北坡上緣,所以墻體為北高南低的態勢,部份位置高達3.8公尺。墻體依山就險、因坡取勢,穩固的梯形結構,讓固陽秦長城能夠歷經兩千二百余年的風雨侵蝕依然巍然不倒。

固陽秦長城

已故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在2004年曾致信固陽縣政府,稱「固陽秦長城是中國早期長城的典型代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個亮點。」

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長城專家董耀會認為,固陽秦長城基本包括了秦長城的所有建築型別,是秦始皇萬裏長城的精華地段,在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很強的代表性,可稱為「秦長城的博物館」。

當烽燧已熄、狼煙不再,昔日的英雄已經名垂史冊,但新時代的「守關人」「保護員」還在接續奮鬥。他們守護的不僅是秦長城,更是長城所承載的民族精神與深厚情感。

「我對秦長城的感情,就像對待生命一樣珍視。」固陽縣文物保護中心主任落和平這樣描述自己對秦長城的感情。

固陽秦長城

自2004年作為臨時司機看著長城修復工作隊修繕長城,落和平就與長城結下了不解的緣分。從「臨時工」到「專家」,落和平以常人無法理解的熱愛與毅力走遍了固陽縣的每處長城,關於秦長城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到了他的心裏。2007年,落和平獲得全國優秀長城保護員「文物保護特別獎」;2015年,落和平被任命為固陽縣文物管理所所長。

「陰山行者」方金良,足跡遍及包頭境內多條長城,先後出版了【老方帶你遊包頭】【行走包頭】【古墻、古城、古道】【陰山尋蹤】等多部著作。懷著對長城的深厚感情,他走過了長城的春夏秋冬,參加行走長城活動和各類長城論壇,並以學者身份多次到企事業單位和高校開展長城文化知識講座,向社會大眾普及長城知識和文化。

「翦伯贊把中國北方草原稱為歷史的後院,長城就是民族交流與融合的院墻。在行走長城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包頭大地上厚重的歷史給予我滋養和力量,讓我步履不停、發現不停。」方金良說。

從2004年固陽縣舉辦首屆秦長城文化旅遊節,十年間,「行走秦長城」徒步考察、秦長城全國攝影大賽、秦長城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研討會、秦長城熱氣球節……一系列長城主題文化活動讓人們蹚過歷史長河,穿越2200多年重新讀懂長城、讀懂中國。

2023年8月6日至7日,全國60余名長城專家學者再度聚首固陽,透過「行走秦長城」徒步考察、「2023長城文化(包頭)研學講壇」等活動沈浸式感受秦長城魅力與沿線風光,為建設中的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言獻策。

「讓長城文化活起來,吸引更多人體驗,這樣文化的傳播才有意義。此外,做好長城文化傳播、講好長城故事,還要推動文旅融合,讓遊客在遊覽長城過程中感受長城文化,更加熱愛長城、熱愛中華民族。」董耀會說。

青山蒼蒼,黃河泱泱;長城迤邐,薪火永傳。2023年夏,內蒙古長城文化旅遊節暨固陽縣第二十屆秦長城文化旅遊節舉辦;11月20日,包頭秦長城文化旅遊節榮獲「中國節事卓越品牌」;預計2024年5月,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將開園迎客;2025年底趙北長城文化展示區將建成……長城蘊含的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將在包頭進一步發揚光大,包頭長城也正成為北疆文化的一張閃亮名片。

(包頭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康璐;攝影:祝康寶)

(文中部份圖片來源包頭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