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為什麽都說【如懿傳】的劇本差?

2024-01-23推薦

如懿傳最大的問題是錯位

如懿傳觀感難受的最大原因就是皇帝人設寫的太惡心了,他作為唯一男主是這麽惡心的人設,那麽當然導致大家對所有愛他的女人都覺得不值得都不理解,反倒是覺得不愛他的很合理。編劇水平不行,宮鬥劇男主人設非常重要的,流瀲紫向來寫男主是渣男人設,所以不愛皇帝拼事業的甄嬛符合大眾觀感,愛渣男的如懿自然遭到群嘲。想寫帝後情深就參照少年天子的福臨烏雲珠,福臨是為了真愛不顧倫理不顧身份的,烏雲珠是真的心比天高的才女。但是烏雲珠在深宮中也是受盡摧殘而母子俱亡,福臨是最後出家又自盡。這樣寫就不爽了,自然也不是宮鬥劇了,劇方想要把帝後情深的悲劇套入宮鬥劇當然是不可能成立的。
我終於明白如懿這個角色為何別扭,因為錯位。我這裏不討論原著如何,只說劇版宣傳的「帝王婚姻圍城」這個概念在劇裏為何沒能完全體現。這個主題在宮鬥劇裏應該是第一次被提出,但是不代表之前沒有任何劇涉及過,如懿這個角色,完全對標的是【少年天子】的烏雲珠。帝王真愛,高位專寵,子嗣雕零,人淡如菊。甚至於兩個人的結局都一樣悲劇,可為何如此相似的設定得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效果?就是兩個字,錯位。從我前文非常概括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這兩個人其實都不是入宮的料。當然,無論是烏雲珠還是如懿也都確實沒想過入宮,她們都不是功利的人,可是既然做了「帝王真愛」,若想像天下有情人一般長相廝守,就必須要進宮,而且也一定會得到帝王的寵愛(甚至是專寵)。可是帝王本就並非普通民眾,宮中的寵愛也從來不是純粹體現感情的。用現代話說,寵愛關乎資源分配,關乎有無子息,甚至關乎生死存亡,所以宮中嬪妃就是再想與世無爭也不得不爭。非常典型的是,烏雲珠進宮後,所有的嬪妃都失寵了,後宮對烏雲珠的怨氣與日俱增,也就是說,一人得寵,那麽其余所有人都會在客觀上受到或多或少的傷害,如此情況下,焉能不怨?如懿亦是。因為「真愛」被皇帝選為繼後,可卻遭到太多人的陷害,如懿作為皇後,也必須具有「不得已的賢惠」。這個繼後的身份,反倒鎖住她和皇帝的真愛,所以兩個人蘭因絮果是必然的。這甚至和皇帝的本性都無關,不是因為如懿碰上了好色的皇帝才有如此悲劇,而是只要是皇帝,這悲劇就是註定的。因為皇帝一定會因為政治原因寵幸妃子,也會為了子嗣寵幸她人,在這種客觀情況下,「真愛」要麽變得如年世蘭一般善妒,要麽就像如懿一般被剜心還無可奈何。所以帝王的真愛,註定薄命。
可如懿塑造的遠不如烏雲珠,這就令人大為不解。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如懿傳】的定位錯了,既然要表現「帝王真愛薄命」這一主題,那麽這個「真愛」註定是悲劇,可「宮鬥劇」本就是體現「鬥」,當主角都不願鬥,那麽劇情如何能好看呢?要說劇方為了自圓其說,也算是煞費苦心,如懿要人淡如菊不能鬥,那麽就讓海蘭幫她鬥;如懿要與世無爭不願害人,那麽就讓各種奸人你方唱罷我登場,用一切手段陷害如懿,來給這個本身不願鬥的如懿加入宮鬥尋找最為恰當的理由。可如此寫必然失真不說,立場也過於簡單了,所以在劇中,反派的壞沒了邏輯,主角的反擊也太過無力,觀眾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麽了。【少年天子】制作者從一開始就明白自己寫的是悲劇,所以主角受傷再多都是應該的,合理的,並且不會有人生出「反擊」之心,這才真是符合主題的。可是這樣的寫法,又讓【如懿傳】劇方覺得不夠爽,不像宮鬥劇了(發現矛盾點了嗎?),所以如懿雖然下場淒慘,但是壞人該得到懲罰還是得得到懲罰,這才像是宮鬥劇。如此兩不靠的寫法,註定了【如懿傳】是討不到好的,觀感不佳也就是必然了。

這就看出為什麽【甄嬛傳】經典,因為【甄嬛傳】用宮鬥劇的皮表現了和【少年天子】一樣的悲劇內核——封建制度下,人人都是悲劇。如果說【少年天子】表現這點是用烏雲珠的「不鬥」和「真愛」,那麽【甄嬛傳】就是用「鬥」和「不愛」表現的。甄嬛不是沒有愛過皇帝,皇帝也不是沒有喜歡過甄嬛,可是所有的喜歡碰到「政治」就都得讓位。甄嬛看清這點,甚至學會利用,可是沒想到,皇帝最後還是因為疑心殺了果郡王,所以她恨,她屠龍,可是所有逝去的人都永遠回不來了,甄嬛即使成了太後,也還是孤身一人,就是她那句話「臣妾想要的,始終都沒有得到」。而且不僅甄嬛,所有人都是悲劇,想鬥的不想鬥的,愛皇帝的不愛皇帝的,都是悲劇。如懿傳還有一個失誤就在於,它試圖把問題歸結為皇帝不忠,如此格局實在小了,如我前文所述,皇帝就是不好色,也一樣會因為政治而恩寵她人,所以這種悲劇,不是人能左右的,錯,就錯在封建制度,錯在那「吃人的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