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涼山孟陽」們,可恨在哪?

2024-04-02推薦

「身世悲慘」的女孩堅強生活,「動人故事」的背後是早已設定好的劇本;打著「助農」旗號售賣的「大涼山原生態農產品」,實際是從批發市場低價采購來的……

近日,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人民法院對「涼山孟陽」「涼山阿澤」案一審宣判,8人因虛假廣告罪被判處9個月至1年2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2萬元至10萬元不等罰金。

「涼山孟陽」,一個很早就火起來的百萬級網紅——彜族少女中途輟學,為了養家背井離鄉出去打工,被騙後回來放牧,靠自媒體養活了自己,還為家鄉的宣傳出力。然而,當越來越多的人用善心為她的「經歷」買單,人們發現,這一切都是編造出來的。孟陽所在的成都某傳媒公司,有著一套專門打造網紅的流程,先精心編寫劇本和話術,然後將人物包裝成身世悲慘,家庭貧困,博取大家的同情,光是為「涼山孟陽」服務的虛假帳號就有1500多個。

流量裹挾下的互聯網,短視訊造假現象層出不窮。早在2016年,涼山州警方就打擊過一批到涼山鄉村進行擺拍、搞「假慈善」的主播。「直播帶貨」則是近年來利用公眾對涼山的關註從中牟利的「升級版」。此前,還有博主誘導未成年人說謊賣慘博同情,受到了法律的懲處。

為什麽我們會對這種現象如此深惡痛絕?「涼山孟陽」們可恨在哪?

「賣慘帶貨」一再出現,消費的是公眾的善良和公益之心,擠占了社會公共資源,此其一。「秀場不演戲,賺錢都費力;帶貨不流淚,主播難上位。」在流量為王的邏輯下,「賣慘」的主播們,利欲熏心地把悲情故事搞成了「產業鏈」。人們的愛心、善意、正義感,在虛擬的網路空間裏被利用、被消耗。網路上有這樣一個提問:為什麽大家對網上的求助資訊都無動於衷?有人回答:真實感太低。虛假資訊多了,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了。長此以往,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只能跟著遭殃。

編造悲情故事誘導下單,侵犯的是消費者的權益,觸碰的是法律的底線,此其二。一些主播編造並聯合他人表演虛假的悲情故事,吸引消費者的關註,賺取消費者的同情,誘騙誤導消費者下單,這本質上是對商品廣義資訊的虛假宣傳,是對消費者的欺騙性銷售誘導。根據【網路直播行銷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直播間營運者、直播行銷人員從事網路直播行銷活動,不得釋出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資訊,欺騙、誤導使用者。此外,「賣慘」「演戲」式的帶貨行為違反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有關規定,涉及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還會構成虛假廣告罪。

以扶貧助農為名賣慘賺流量,是對當地扶貧成果的扭曲呈現,此其三。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以來,涼山的變化日新月異。MCN機構利用外界對涼山貧窮閉塞的刻板印象造「人設」編故事,不僅欺騙了廣大消費者,傷害了當地群眾的情感,也給涼山的扶貧成果抹了黑。

帶貨可以,騙人不行。此次「涼山孟陽」「涼山阿澤」案的宣判,是給各路帶貨主播和MCN機構敲響的一記警鐘,也是對相關短視訊治理問題的警示。直播平台、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必須多方發力,不能讓虛假助農、賣慘直播這顆「老鼠屎」壞了助農帶貨的「好湯」,玷汙了網路生態。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