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奪命「魔毯」

2024-10-02旅遊

8月10日13時56分,廣西德天跨國瀑布風景區登高觀瀑「魔毯」計畫突發故障,「魔毯」的毯面斷裂,遊客滾落擠踏。

根據該景區的情況通報,截至當日18時30分,共有1名遊客死亡,60名遊客受傷,其中1人重傷,59人輕傷。

「類似這樣的事故,對於你們來說可能是新聞,但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有點麻木了。」李剛鐵在聽聞該事故後說。他做帶式輸送機的生產和維修工作快30年了。

帶式輸送機早先套用在礦產開采、糧食加工、水泥制造等行業生產流程中,進行物品運輸。

作為帶式輸送機的一種,「魔毯」較早被滑雪場套用於人員輸送。近年來在山地旅遊景區廣泛鋪設,其作用類似於纜車和景區電梯。

一面是景區的「魔毯熱」,另一面是潛藏已久的市場亂象:廠家自定產品生產標準,使用與維護要求模糊,安全方面的權威監督缺乏……各環節的問題都在呼籲著行業的進一步規範。

「魔毯」事故

米婭心有余悸。隔壁「魔毯」斷裂時,她和父母正坐在左側同樣的裝置上,「我們和死神擦肩而過」。

德天瀑布的上行「魔毯」分為兩段,每段有左右平行兩條。按照行進方向,事故發生在第二段的右側「魔毯」。

德天跨國瀑布兩段「飛天魔毯」 受訪者供圖

13時35分,米婭和父母坐上該遊樂裝置。她剛坐下便感到不適:「坐著很硬,屁股能感受到下面的鐵架子,我和爸媽吐槽,整個坐下來,像屁股去做了個按摩推拿,像要著火一樣。」不透氣的透明罩子罩著,米婭感覺悶熱。第一段的乘坐中途,「魔毯」又突然停下,大約1分鐘後恢復執行。

換乘第二段「魔毯」時,米婭和父母選擇了靠近山體的左側一道。一開始,一切仍然和前一段體驗相似,但臨近終點時,米婭聽到「嘩——」的聲音,「像過山車突然呼嘯而過」,緊接著,人們的尖叫傳來。

綠布貼在透明罩子外,米婭看不到另一側「魔毯」發生了什麽,身邊的遊客也在犯嘀咕:「有什麽我們不知道的計畫這麽刺激?」

王珊有相似的經歷。因為天氣太熱太曬,沒有區間車載客上山,她和朋友成為左側「魔毯」的最後兩位遊客。剛坐下,巨大的聲響引得王珊扭頭看向隔壁:不斷有手機、鞋子、香煙從「魔毯」上掉落,再往前看去,入口有工作人員即刻拉上封條,禁止繼續上客,「還能看到有人往外跑」。王珊知道,這是出事了,她嚇得不敢動彈。

小歡一家七口不夠幸運,他們乘坐的右側「魔毯」正常執行20多米後,突然停了半秒鐘,緊接著開始極速下滑,「人疊人,堆在一起了」。

醫護人員趕到時,事故已經發生了20分鐘。「我右前臂挫傷,傷得最輕,表妹鼻骨骨折,嘴唇腫了,腳後跟破皮。」包括小歡父親在內的四個大人,被轉院去了南寧。

根據事故現場的圖片和視訊,「魔毯」的毯帶發生了斷裂,斷裂下方的人群急速下滑、撞擊、堆疊。新京報「我們視訊」報道稱,上方裝置仍在持續上轉,部份遊客因此被卡住、受傷。

事故發生現場斷裂的毯帶在下方堆積 受訪者供圖

李剛鐵從1994年開始做煤礦的帶式輸送機,2000年承包了工廠,為滑雪場等需求方提供輸送機產品,2015年成立裝置生產公司。

他的公司研究過「魔毯」的斷帶剎車系統:毯帶一旦斷裂,傳感器會自動辨識故障,斷開制軔器,並阻止毯帶滑動,「像是另外增加的一個剎車系統」。

然而更安全的技術沒有套用,最直接的阻礙是成本 。原本「魔毯」的收費標準約為2000元左右/米,包括了除地基外的所有設施裝置,但「加上這個系統,每米要加收1000多塊,你沒有市場的」,李鋼鐵計算道。

在這次嚴重的事故之前,德天瀑布這條「魔毯」曾頻繁暫停執行。

多位網友反映,7月21日下午,德天瀑布第二段「魔毯」暫停了20分鐘仍未能恢復運轉,而後工作人員指揮乘客步行走出「魔毯」。

8月6日,楊雄一家在體驗該計畫時,正在勻速前進的「魔毯」突然停止,「沒有任何語音提示或者廣播來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麽,之後要怎麽做」,幾分鐘後,「魔毯」才恢復運作。

自稱曾在德天瀑布「魔毯」計畫負責遊客接待的周超說,急停已經是常態,一天會發生多次,但並非裝置故障,更多是因為遊客摔倒。

「看到遊客坐姿不準確,比如站立、躺下,會立馬廣播,上下兩邊的工作人員都會喊,但有些遊客不聽勸,喊破喉嚨也沒用,只能盯著他有沒有摔倒跡象,及時按急停。還有就是有些不會玩的遊客會緊張,一直抓住兩邊不放,身體就會前傾,要摔倒,就按下急停。」

但「魔毯」反向坐乘的規定,一定程度上導致遊客起身困難,甚至是摔倒。一位在去年國慶期間乘坐該計畫的遊客向記者反映,她的父親在下「魔毯」時,便摔倒在出口。

李鋼鐵始終覺得,讓乘客反向坐著是一個危險的決定: 「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臉朝下,上面發生了什麽事情根本不知道,等到跟前了,再反應過來已經慢了。像這次帶子斷了,一是你沒辦法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因為你是坐著的,看不到,二是你想立刻逃脫,但坐著和站著絕對是有時間差的。」

他痛斥景區之間的相互模仿,「從學霸這裏就答錯了,剩下抄襲的人全跟著抄錯。」

斷裂的毯帶

記者從一位遊客提供的現場視訊中看到,德天瀑布的「魔毯」側邊顯示有「諾泰克」的品牌字樣。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諾泰克」系列產品由河南晉安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後文簡稱「晉安機械」)制造,該公司主營滑雪裝置的制造與銷售,除「魔毯」外,還生產有造雪機、飄雪機等產品,曾為北京十渡、洛陽天河大峽谷等景區提供服務。

8月11日下午,記者聯系到晉安機械的市場部經理。該經理稱,德天瀑布景區的「飛天魔毯」自三年前安裝完成後,「我們就聯系不上他們了,回訪不到。」

但諾泰克「魔毯」本身的安全系數高嗎?該公司客服回應稱,從支撐鋼板到毯帶都經過多次實驗,「基本上安全性沒有問題,包括之前很多滑雪場其他品牌的‘魔毯’出事,我們也分析過原因,還是因為毯帶(最大工作)拉力不夠,而且上人上多了。」

李鋼鐵從技術角度向記者解釋,毯帶確實存在斷裂可能。

良莠不齊的毯帶用材和焊接工藝,直接影響毯帶的最大工作拉力,在這一前提下,李鋼鐵接觸的計畫中,部份景區為控制成本,不斷挑戰毯帶的拉力限度。

省錢邏輯是,「毯帶按米收費,有的景區能短一米就短一米,這樣長度節省了,鋼材節省了,人工也節省了,但為了登到同樣高度,每短一米,路線坡度就要隨之增加,而坡度每增加一度,毯帶的最大工作拉力要求就翻倍地往上漲。」

行業對於最大坡度是否有限制?各裝置生產公司的回應證實:只有一個基本的參數,而不存在硬性的要求。20度、25度、30度,三個最大坡度分別是李剛鐵的裝置生產公司、晉安機械、鄭州龍遊遊樂裝置公司自設的標準。

山東金耀公司「魔毯」模型圖,∠A為毯帶最大坡角。根據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釋出的【滑雪用魔毯安全要求(征求意見稿】,這一坡角應控制在14.04º以內(未區分初級滑道和高級滑道)。受訪者供圖

同時,「魔毯」投入營運後,頻發的超載問題,同樣容易使毯帶超出最大工作拉力,發生斷裂。

「任何產品都是有一定承載能力的,不是無限的。」李鋼鐵叮嚀自己的客戶,安全距離必須得是3公尺一個人,但現實情況是,超載屢見不鮮。

夏季,德天跨國瀑布進入豐水期,正值最佳觀賞季,當地期待著「用暑期遊點燃旅遊經濟新活力」。

遊客源源不斷地來,8月10日,事發當天,遊客宋誌曉體驗到擁擠、混亂,他隱隱憂心著安全問題。

事故發生的前幾十分鐘,宋誌曉和朋友坐上即將出事的「魔毯」,他回憶,從入口排隊開始,人便滿滿當當,「整個‘魔毯’很長,看不到盡頭,而且坡度陡,我前後都坐滿了人」。

上山後,宋誌曉拍下一張照片:「魔毯」的出口不大,遊客接連不斷地上來,落腳的平台幾乎被擠滿。受訪者供圖

在宋誌曉的印象中,乘坐點的廣播、宣傳視訊和圖畫僅作正確乘坐姿勢的提醒——「請勿站立、躺下、跳動」,沒有安全距離的提示,工作人員同樣沒有主動調整遊客的乘坐間距,「幾乎是人來了就往上送,我們覺得太危險了,故意拖延了一會兒,等到間距拉開之後才坐上去。」

但在周超的工作常規中,提醒遊客保持一米間距是必要項。然而「有時候真的勸不了那些遊客,放人的(員工)在入口專門用手擋住,不讓他上都不行,很多遊客就想挨在一起……沒有什麽好的方法去約束遊客這種行為」。

混亂的市場

與「魔毯」功能相近的電梯、客運索道,因對人身和財產安全有較大危險性,被國家列入特種裝置目錄,在生產(包括設計、制造、安裝、改造、修理)、經營、使用、檢驗、檢測和安全監督上,接受國家統一而嚴格的管理。

「魔毯」尚未收錄進該目錄。廣西壯族自治區安全品質監督管理局特種裝置工作人員稱:「不能說‘魔毯’類似自動人行道、自動步梯(屬於電梯一類的特種裝置),就說它是(特種裝置),任何裝置要納入特種裝置目錄,必須要經過相應的安全評估和法律審查程式。」

缺乏權威監督,李剛鐵形容魔毯行業從業者「就像野馬回歸了大自然,肆無忌憚了」。

「沒有標準,沒有監管,任何人都可以進入這個行業來從事這個東西的生產,」他總是勸身邊人,「去景區看看景得了,不要上人為打造的那些東西。」

李鋼鐵介紹說,合法合規的計畫生產建設流程是:景區找政府申報立項,然後找地質勘探公司做調研、計算土地載荷,設計單位據此設計圖紙,施工單位根據圖紙采購材料、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找第三方監理公司監管。

「就像蓋一個樓房,這是很多部門組成才能幹的事情。但現在景區找的外包公司什麽都幹,又要當裁判,又要當教練,還要當運動員。他們本質上是施工隊,追求利益最大化,到處收購低價產品,建設低劣工程,省去勘探、設計、測繪等流程。景區一邊能當甩手掌櫃,一邊不按照正常的流程走,也能節省成本。」

他痛言,「魔毯」的市場秩序完全被「大包」公司這類「不速之客」打亂了。

「魔毯」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並非孤例。2014年12月7日,沈陽怪坡國際滑雪場中級雪道的「魔毯」突發故障,數十位遊客被擠下魔毯摔倒,4名遊客受傷送醫。2017年2月9日,山東臨沂一滑雪場的「魔毯」因夾住一名女童的頭發,而將其卷入傳送帶縫隙,造成死亡悲劇。

在生產上, 「魔毯」缺乏統一的安全技術規範。 李鋼鐵拆分出各種細節問題說,不僅是前文提及的路線最大坡度缺乏限制、毯帶抗拉強度不夠,還包括其他安全設計標準的空缺:位於魔毯兩側,保證緊急通行的「安全通道」需要多寬?在毯帶下方起支撐作用的滾軸直徑多大?頭部的驅動滾軸直徑多大?皮帶保護器件要不要有?

上圖為德天瀑布「飛天魔毯」,下圖為李鋼鐵認為「正確」的「魔毯」:坡度適中,人站立著面向前方,配有扶手,兩側綠色墊布作為「安全通道」寬度足夠。受訪者供圖

國家規範尚無,行業規範亦空缺。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曾釋出【滑雪用魔毯安全要求(征求意見稿)】,並於今年3月15日召開審查會,該學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工作人員稱,正式版【安全要求】正在進行最後一輪的專家稽核,近期將會釋出。但無論是滑雪用「魔毯」,還是景區「魔毯」,這一【安全要求】僅作為參考,不起規定、要求的強制作用。

「魔毯」生產出來,誰來證明它安全? 晉安機械的市場部經理介紹稱,該公司僅負責組裝、銷售整套裝置,零部件從其他廠商進貨,後續的品質檢測、施工建設和維護保養均由甲方負責。其中,產品的品質檢測由甲方邀請第三方機構驗證,不經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安全性驗證。

記者隨機咨詢了鄭州龍遊遊樂裝置公司,根據市場部工作人員的說法,該公司出售的「魔毯」產品同樣僅持有廠商批準的出廠合格證。

「魔毯」的維護保養與更換同樣缺乏監管。 此次毯帶斷裂,是否是景區維保不到位?晉安機械市場部經理稱:「不知道他們(德天跨國瀑布景區)中間是不是更換過毯帶。具體現場什麽情況,我們不知道,還正在了解。」

毯帶作為「魔毯」的關鍵部件,更換周期同樣只有建議,沒有規定。李鋼鐵說,正常廠家會給出五年一換的建議,但使用程度不同,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許多情況都要依賴工作人員的經驗,我們產品交付的過程中都要給景區的工作人員做培訓,但過陣子發現,你先前培訓的這兩個人走了,工作也沒交接,所以說安全隱患還是很大的。」

(文中采訪物件均為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