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莫斯科還是中國留學生口中的"窮遊天堂"。300盧布能吃飽一頓飯,地鐵票便宜得像白送,租房更是白菜價。可當小林今年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紅場邊上的公廁收費牌讓他差點憋出內傷——200盧布撒泡尿,這價格夠在國內吃頓麻辣燙了。
謝列梅捷沃機場的變化最讓人吃驚。C航站樓裏中文標識隨處可見,從廁所到登機口,連廣播裏都時不時蹦出幾句帶著東北腔的提示。地勤小哥咧著嘴說:"歐美航班?早跑沒影兒啦!現在除了俄航,就數你們國航、南航、東航撐場子。"這話不假,航站樓裏拖著行李箱的幾乎都是亞洲面孔,偶爾能看見幾個中東打扮的旅客。

市中心的奢侈品商場冷清得能聽見回聲。曾經擠滿遊客的路易威登專賣店,如今掛著塊俄語招牌,裏頭空蕩蕩的貨架積著灰。轉角處突然冒出家"星星咖啡",那熟悉的綠色招牌被換成紅色,乍一看還以為是山寨貨。知情人士透露,這就是原來的星巴克,換個馬甲繼續營業罷了。這種情況在莫斯柯比比皆是,肯德基變成了"羅斯提克",麥當勞改叫"美味就是美味"。

支付成了最大難題。小林在便利商店買瓶水,習慣性掏出手機掃碼,收銀大媽直接甩來一個白眼:"信用卡?早不能用了!"原來維薩和萬事達撤出後,連銀聯都跟著遭殃。現在莫斯科街頭,現金才是王道。錢包裏得備足各種面額的盧布,大鈔破不開的尷尬時刻隨時可能發生。有次打車,司機盯著他遞出的5000盧布大鈔直搖頭:"您這是要買下我的車嗎?"

汽車市場更是天翻地覆。寶馬奔馳的4S店早就關門大吉,連日本車的零部件都成了稀罕物。修車廠老師傅叼著煙說:"現在都換中國件,便宜!"可這"便宜"也比三年前貴了一半。滿大街跑的哈弗、吉利倒是給中國人長臉,只是這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物價的漲幅讓人瞠目結舌。紅場附近的停車場,一小時收費1200盧布,比吃頓正餐還貴。學校食堂的馬鈴薯賣到50盧布一斤,連最便宜的羅宋湯都漲了20%。莫大的中國留學生群裏天天都在吐槽,有個姑娘發朋友圈:"我媽剛給我打的生活費,轉頭就發現食堂又漲價了,這日子沒法過了!"

房租的漲幅最嚇人。兩居室從去年的6萬盧布直接飆到9萬,房東還理直氣壯:"現在都這價,愛租不租!"學費更是年年看漲,某些專業三年漲了快50%。有個學經濟的男生苦笑著說:"我們教授說這叫'制裁經濟學',我看這是要把我們逼成'吃土學'專家。"

地鐵倒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可靠。深不見底的電梯,老舊的列車,準點得讓人挑不出毛病。只是票價也從原來的40盧布漲到了62盧布。有當地人調侃:"這可能是全莫斯科漲價最溫柔的東西了。"不過要小心紅場周邊的導航失靈,據說是因為防無人機幹擾,不熟悉路線的司機經常繞得暈頭轉向。

超市裏的陽光玫瑰葡萄賣出了天價,一公斤要2000多盧布。收銀員見小林盯著價簽發楞,笑著說:"這是從中國空運來的,當然貴啦!"貨架上充斥著各種中國商品,從老幹媽到華為手機,應有盡有。只是這價格都比國內高出不少,一瓶海天醬油能賣到500盧布。

餐廳的選單讓人肉疼。以前300盧布就能吃飽的小館子,現在隨便點個菜就要500起步。有留學生發明了"馬鈴薯生存法"——天天吃馬鈴薯,省錢又管飽。不過連馬鈴薯都漲價了,這法子眼看也要失效。莫斯科大學的公告欄上貼滿了合租廣告,有人用中文寫著:"求室友,要求不打呼嚕不吃榴槤,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漲價!"

入夜後的莫斯科依然美麗,只是物價的陰影揮之不去。涅瓦大街上的霓虹燈依舊閃爍,可那些熟悉的國際品牌招牌已經消失不見。有俄羅斯朋友半開玩笑地說:"現在我們最穩定的外匯來源,可能就是中國遊客在廁所花的錢了。"

酒吧裏的啤酒價格比三年前翻了一番。 幾個中國留學生湊錢買了一杯,輪流嘗味道。其中一個嘟囔著:"這哪是喝酒,這是在喝盧布貶值的心酸啊!"這話引得鄰桌的俄羅斯大叔哈哈大笑,舉起酒杯用蹩腳的中文喊道:"為了心酸,幹杯!"

離境時,小林在機場又看到了那些熟悉的中文標識。海關官員檢查完護照,突然用中文說了句:"歡迎下次再來。"小林苦笑著點點頭,心裏想的卻是:等物價冷靜點再說吧。飛機起飛時,他透過舷窗看著漸漸遠去的莫斯科,這座城市的物價就像此刻的飛機一樣,眼看著往上漲,卻怎麽也停不下來。
本文就只是用來分享一些積極向上的能量啦,可沒有要去侵犯別人合法權益的想法喲。要是真有侵權的情況呢,就趕緊聯系我們哈,我們會很積極地配合去把問題給解決掉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