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爾鐵塔、雪梨歌劇院、國會大廈、聖保羅大教堂……這些在我們眼裏的偉大建築,曾被無數人贊嘆,也曾被很多人腹誹,然而在一位建築師的筆下,卻出現了各種反轉。
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榮譽成員強納生·格蘭西,透過自己多年研究建築的心得和獨到眼光,對諸多世人眼光和評價,提出了批判式的見解。
這本【埃菲爾鐵塔為何偉大】中,匯集了他70篇辛辣點評,帶我們發現世界各地偉大建築的全新視角。

1887年,剛動工的埃菲爾鐵塔,被一群品位上層的人,指責為「用金屬板釘起來的一根面目可憎的鐵柱」,並說它是對法國品味的褻 瀆。
這其中有大名鼎鼎的作家莫泊桑,還有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師。
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正是這根面目可憎的鐵柱,透過新的無線電技術來廣播莫泊桑的故事,並且在一戰期間成功幹擾德國通訊,挽救了巴黎。
1957年,當丹麥設計師伍重交出雪梨歌劇院的設計草圖時,評委會給出了評語「圖紙簡單的像圖示一樣,但我們確信它會成為世界上蕞偉大的一座建築」。
而1965年上任的新公共工程部長戴維·休斯,卻對這座建築不以為然,他叫囂著要開除伍重,並且惡意拖欠他的報酬。

說白了,這是土生土長的平庸,企圖戰勝外來天才的驕傲,也暴露了澳洲向現代世界的結構性轉變腳步太慢。
2003年,伍重獲普里茲克建築獎。2007年,雪梨歌劇院被列為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如果休斯地下有知,應該慶幸自己躲過這兩記響亮的耳光吧。
強納生用新穎的視角,犀利的筆鋒和詼諧的口吻,將這些有爭議的建築一一呈現給我們,也讓我們得以瞥見建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歷史本身就是一種建構,或許將來,還會有更加不同的審視視角。
無論如何,這些建築已經屹立在我們的眼裏和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時代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