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瑞士曾經計劃向全體公民每月發放2500瑞士法郎(折約1.7W人民幣),但在公投階段,78%的瑞士人拒絕了這項提案。因為瑞士人知道:政府是不生產羊毛的,它們只是羊毛的搬運工,如果計劃透過,普通人大機率只是被變相薅了把羊毛而已...
我想到4年之前的一個舊事兒。
2016年瑞士出現了一個非常民粹主義的提案:要求政府向每個瑞士公民每月都發放2500瑞士法郎(相當於17000人民幣),以便讓人民都過上「體面的生活」。
因為瑞士有個政策:任何提案,只要能在18個月內集齊10萬個簽名,就能召喚公投——所以、毫無懸念地,這個提案很快集齊了10萬個簽名,進入公投。
當時如果你看新聞的話,一定還記得:提案的支持者們在瑞士聯邦議會大廈廣場上傾倒了800萬枚5分錢的硬幣,代表800萬瑞士人以後都有錢拿;當時他們還在日內瓦市中心拉起巨型宣傳海報,創了個吉尼斯世界紀錄……
# 問題來了:假如你是瑞士人,你會支持還是反對這項提案呢?
現實結果是:78%的瑞士人否決了這項提案。
政府給人民發錢,然而人民卻大比例地(請註意這個比例,78%不是微弱優勢,而是壓倒性優勢)拒絕收錢,為什麽呢?
因為這筆帳是這樣算的:
按照瑞士官方的數據,如果提案獲得透過,瑞士政府每年將為此支出2080億瑞士法郎。
其中:1530億直接來自稅收,另外550億來自社會保險。
而瑞士當年的財政收入預計只有660多億!
對政治學有粗淺了解的人都知道:政府本身並不創造財富,政府只能對財富進行再分配。
換用比較糙的話說:政府不生產羊毛,政府只是薅羊毛的......
2016年,800萬人瑞士人在公投時的判斷題是:財富不會由政府創造,它只能薅一部份人的羊毛,發給另一部份人,那麽我最終是收割羊毛的,還是被薅羊毛的?
78%的瑞士人否決了提案——這說明78%的瑞士人覺得:這不是一個發錢的提案,而只是一個變相薅羊毛的提案。
那麽,今天的香港呢?
一萬港幣是什麽概念,足夠買150斤羊肉卷、吃一年火鍋了:
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