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一種小果子↓
橢圓的一小個,披著薄薄一層金黃外衣。
它就是枇杷~
枇杷可是出名的水潤小果子。
咬一口,鮮嫩肥厚的果肉連著鮮甜汁水,瞬間溢滿整個口腔。
枇杷,又名蘆橘、金丸、蘆枝,因其形似樂器琵琶而得名枇杷。
枇杷果
枇杷果性涼、味甘酸,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降逆,可治咳嗽、吐血、燥熱等癥。
1.止渴下氣潤五臟
【本經逢原】雲:「枇杷味甘色黃,為脾家果。然必極熟,乃有止渴下氣潤五臟之功。若帶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滿泄瀉。其葉氣味俱薄,故入肺胃二經,治夏月傷暑氣逆最良。近世治勞嗽無不用之,蓋取其和胃下氣,氣下則火降痰消,胃和則嘔定噦止。」
【隨息居飲食譜】雲:「枇杷甘平潤肺,滌熱生津。以大而純甘、獨核者良。多食助濕生痰,脾虛滑瀉者忌之。蜜餞、糟收,可以藏久。」
2.增加食欲、促進消化
現代研究發現,枇杷果中含有的有機酸成分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從而增加食欲、促進消化。
3.預防高血壓、腦梗死
枇杷果中含有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P有助於預防高血壓、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
4.止咳
枇杷含有的苦杏仁苷有止咳的功效,對於各種咳嗽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5.保護視力
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有助於保護視力。
怎麽吃?
枇杷果實一般以鮮食為主,但由於熟透之後的存放時間短,易腐,所以常被加工成各種糖水罐頭、果幹,或釀制果酒等,可以久藏。
枇杷葉
1.清肺止咳、降逆止嘔
枇杷葉味苦、性微寒,歸肺、胃經,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等作用,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煩熱口渴、氣逆喘急、胃熱嘔逆等。
【神農本草經疏】雲:「枇杷葉性涼,善下氣,氣下則火不上升,而胃自安……其治嘔吐不止,婦人產後口幹,男子消渴,肺熱咳嗽,喘息氣急,腳氣上沖,皆取其下氣之功。」
2.調節免疫、抗氧化
現代研究發現,枇杷葉中的三萜類成分是其主要藥理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止咳、調節免疫、抗氧化等藥理作用。
怎麽吃?
現在人們以枇杷葉為原料制作成枇杷膏、枇杷糖漿等復方制劑來治療多種咳嗽。
采摘下來的枇杷葉需要清洗幹凈,刷去背面的絨毛,否則會刺激喉嚨導致咳嗽加劇,這也是枇杷葉需要包煎的原因。
可以對洗凈曬幹之後的枇杷葉進行簡單的炮製,常用的炮製法有蜜炙與姜汁炙。
蜜炙:將煉蜜(經過熬煉的蜂蜜)用適量開水沖開,與枇杷葉拌勻,悶潤2小時以上,翻炒至表面有光澤略有焦斑為度,最後晾幹。枇杷葉與煉蜜的比例為100∶20。
姜汁炙:適量姜汁與枇杷葉拌勻,悶潤後翻炒至姜汁吸盡、有姜辣氣為度,最後晾幹。枇杷葉與生姜的比例為100∶10。
枇杷葉經蜜炙後,減輕了寒涼的藥性,增強了潤肺止咳的功效,比較適合肺燥咳嗽、幹咳無痰者。姜汁炙枇杷葉止嘔作用得到加強,多配伍其他藥用於胃氣上逆、胃熱嘔吐諸癥。
在煮枇杷葉水的時候還可以加點白蘿蔔,能夠清肺化痰;也可以和梨一塊煮,能夠增強止咳化痰的作用。
綜合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