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今年第1號台風要來了!預警一鍵開啟

2025-06-10推薦

中央氣象台訊息

今年南海熱帶擾動

或將於明天(6月11日)前後

今年第1號台風「蝴蝶」

然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

逐漸向廣東中部

至海南島南部一帶沿海靠近

最強可達

強熱帶風暴級到台風級

(10~12級,25~33公尺/秒)

什麽是熱帶擾動?

熱帶擾動是熱帶氣旋的胚胎狀態,是一群沒有明顯組織的雷暴雲,可能有機會發展成熱帶氣旋,而台風則是熱帶氣旋的一種。

6月9日,中國天氣首席氣象分析師信欣表示,副熱帶高壓南側的熱帶輻合帶上,對流活躍,南海上已有熱帶擾動發展,未來有可能成為今年的1號台風,且大機率會在13日至14日北上登陸中國華南沿海地區。

公眾可根據台風預警

做好防台風準備

進入國家應急廣播預警小程式後,點選「開啟應急預警」,並允許「災害預警釋出通知」與「獲取位置」,成功添加關註地後,即可開啟多災種預警服務。

為何今年第一個台風生成

較常年明顯偏晚?

從中央氣象台歷史統計來看,歷年1號台風平均生成日期為3月25日,今年已偏晚兩個多月。

中央氣象台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向純怡解釋,今年5月以來,副熱帶高壓控制範圍偏大、強度偏強。副熱帶高壓控制範圍內的下沈氣流像一個巨大的「罩子」覆蓋在熱帶洋面上,抑制了台風生成所需的熱帶對流發展。

此外,由於今年熱帶輻合帶位置偏南、北移緩慢,南海夏季風爆發的時間又較常年偏晚,這使得台風生成所需的低層輻合條件較差,致使台風生成時間較晚。

警惕台風晚來的潛在威脅

沒有台風或台風來得晚,聽起來似乎不是什麽壞事,但情況真是如此嗎?

今年台風來得晚,有一定積極意義,可減少前期因台風頻發導致的災害疊加風險。不過,如果台風「空窗期」延長,導致高溫高濕環境持續,將為病蟲害繁殖提供溫床,增加農業防治成本。

需關註此次台風的

降雨影響

作為在近海生成的南海「土台風」,由於垂直風切較大,以及海溫條件一般,台風「蝴蝶」預計登陸時強度不會太強。

不過,也不能因此掉以輕心!

此次台風登陸後還會導引氣流北上,總體降雨的影響可能比風更大,需關註對華南地區的降雨影響,尤其海南、廣東,12日開始將陸續迎來暴雨、甚至大暴雨天氣,請註意防範。

船只做好避風準備

海南省氣象部門提醒,南海熱帶性低氣壓在南海中東部海面生成後,將逐漸靠近海南島東部至廣東西部一帶近海,請海上作業平台及過往船只做好避風準備。

台風來了,該往哪裏躲?

室內

1.台風經過當地、風力很大時,應躲在衛生間等沒有窗戶或窗戶很小的房間。

2.檢查並及時加固門窗、室外空調、太陽能熱水器等室外搭建物。可在窗玻璃上用膠布貼「米」字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室外

1.不要在臨時建築物、廣告牌、鐵塔、大樹等附近避風避雨。

2.避免在靠近河、湖、海的路堤和橋上行走,以免被風吹倒或吹落水中。

3.如果在水面上(如遊泳),應立即上岸避風避雨。

4.強台風過後,千萬不要馬上離開躲避處。台風「風眼」在上空掠過後,地面雖會平靜一段時間,但風暴並未結束。通常不到1小時,風就會從相反的方向卷土重來。

暴雨來襲如何避險?

01 居家做好防範

1.關註天氣預報、預警資訊,盡量減少外出,妥善安置陽台易落物品。

2.提前關閉門窗,可在家門口放置擋水板、防洪堤、堆置沙袋等防止屋內進水。

3.屋內一旦進水,立即切斷屋內電源與氣源。

02 室外及時避險

戶外行走時

1.盡早轉移避險。當積水高度超過50厘米,轉移過程可能伴隨危險;若積水沒過膝蓋,徒步將變得非常困難。

2.帶一根長桿探路。避免掉進井蓋缺失的下水道,或被積水中的障礙物絆倒。

3.避開導電物體。盡量遠離電線桿、變壓器、電力線、鐵欄桿及附近樹木等可能導致觸電的物體;若發現電線落入水中,必須繞行並及時報告相關部門。

駕駛車輛時

註意觀察周圍環境,盡快尋找地勢較高的安全停車處。遇到立交橋下或低窪地帶,切勿貿然透過,以防車輛被淹。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華南沿海地區的公眾

當地氣象部門釋出的天氣動態

提前做好防台風準備

此外

今明兩天中國多地

有短時強降雨天氣

黑龍江、吉林、江西、

浙江、廣東等地局地

將有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

註意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