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城市報】
「跟著影視劇去旅行」的熱度不減,「影視+旅遊」玩出新花樣。
近期,隨著【哪咤之魔童鬧海】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第一名,其放射線到旅遊業的熱度仍在持續。
在業內看來,「影視+旅遊」模式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國內已有不少地方瞄準「影旅融合」風口,並搭上人工智慧這趟「快車」,積極破解同質化難題,進一步推動文旅產業繁榮發展。
人氣影視劇
燃起旅遊熱
憑借生動的故事情節和場景設定,影視劇將取景地的自然風光或當地歷史文化生動呈現,讓觀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也激發起對取景地的濃厚興趣與向往。
影視劇引發的旅遊熱度持續升溫。電影方面,在過去不久的春節檔內,除一騎絕塵的【哪咤之魔童鬧海】外,其他影片對旅遊業的影響也十分顯著。比如,【唐探1900】不僅收獲了可觀的票房收入,還讓其取景地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影視城成為熱門打卡地,短短7天內帶動當地旅遊收入超9000萬元;【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上映後,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的朝歌遺址公園摘星台、古靈山、朝陽山、雲夢山等景區遊客如織……電視劇方面,隨著2月初【白色橄欖樹】開播,該劇重要拍攝地之一、劇中虛構「東國」的取景地——四川樂山沙灣紅房子影視基地也爆火「出圈」,吸引眾多劇迷前來打卡;近期【致1999年的自己】熱播,劇中大量以上海普陀區為取景地的場景受到廣泛關註……
馬蜂窩和中國旅遊研究院此前共同釋出的【全球旅遊目的地分析報告】顯示,24.5%的遊客表示他們會在觀看某部綜藝或影視劇後,對相關取景地突然動心,想去親身感受鏡頭裏的風景,走同款遊玩路線,去同款建築物前打卡留念等。該數據僅次於「親朋好友推薦」,高於「微信推薦」和「旅遊網站推薦」。
北京白領陸女士就是上述「24.5%的遊客」的代表。自從看了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雲南大理就在陸女士心裏埋下了種子。去年暑假,趁著孩子放假,她火速給全家訂票,直奔【有風的地方】取景地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境內的沙溪古鎮,一睹劇中場景「真容」。「電視劇把村鎮生活拍得太美好。很多去大理旅居的人選擇沙溪古鎮,小鎮節奏慢,風景也很好,離洱海也近,正好可以放松一下。」陸女士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她和家人逐一打卡了劇裏的取景點。「我們去的時候,‘有風小館’外排起了長隊,大家都在排隊拍照留念。」
多地瞄準機遇
積極布局相關計畫
熱播影視劇不僅為取景地帶去了巨大的流量,更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增長點。因此,多地已瞄準機遇,積極布局。
例如,為進一步推動「影視+旅遊」融合發展,四川成都將「上新」多個影視新場景:成都影視城產業園區「拍在成都」實景片場計畫或於本月正式投入營運,五鳳溪·【水龍吟】文旅計畫計劃5月亮相,盛河影視產業園區預計6月正式投入營運……
據了解,成都影視城「拍在成都」實景片場計畫總規劃面積達1萬平方米,打造涵蓋古風府邸、學校等20余個主題的影視拍攝場景。「目前。影視城內已完成立項並等待拍攝的劇組有20余個,攝影棚供不應求。」成都影視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拍在成都」計畫亮相後,將提供更多拍攝空間和場景,並為影視劇組提供勘景置景、群演組織、餐飲住宿、服裝道具等一站式服務。
此外,成都影視城的「視界一號」攝影棚還能夠為遊客提供虛擬拍攝體驗和專屬微電影客製服務。而影視城周邊的青杠樹村、蝴蝶村等鄉村,則經過「影視+生態」模式的改造,成為田園片場,有望帶動當地民宿和文創產品消費快速增長。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類影視基地可以帶動周邊民宿發展,為遊客提供特色住宿選擇,增加當地居民收入;而文創產品作為影視文化的延伸,既可以豐富遊客旅遊購物體驗,傳播地域文化,還能創造額外經濟價值,提升當地旅遊綜合收益,促進文化與經濟良性互動。
不過,張玥也稱,要避免同質化現象。有不少影視基地的文創產品及民宿服務缺乏特色,影響遊客體驗。此外,產業快速發展可能會給當地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帶來壓力,要在這些方面合理規劃,穩步發展。
除四川成都外,中國城市報記者在湖南張家界武陵源景區微信小程式「界遊」的頁面上看到,「影視遊」(跟著電影去旅行)已是獨立類目,點進去之後可以看到包括【哪咤仙境之旅】主題專線、【永夜星河】主題專線、【捉妖記】主題專線、【阿凡達】主題專線、【西遊記】主題專線5條「影視+旅遊」文旅精品路線,串聯了百龍天梯、袁家界、金鞭溪(金鞭巖)、水繞四門、十裏畫廊等知名景點,均為1日遊,價格在每人(成年人)880元—980元不等,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及老人則享受不同優惠。
搭上人工智慧「快車」
激發「影旅融合」發展潛能
近年來,「影視+旅遊」這類多元融合消費模式催生出不少文旅消費新場景、新形式、新內容。
電影【唐探1900】讓樂陵這座魯西北小城著實火了起來,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打卡。樂陵影視城開放1∶1還原的「1900年舊金山唐人街」主題園區,遊客穿梭其中,仿佛置身於影片的「平行時空」。
據介紹,透過1:1復刻舊金山唐人街場景,遊客不僅可以打卡電影同款機位,還可以參與實景RPG(角色扮演遊戲)「三藩街大歡喜」,與百名NPC(非玩家角色,即在遊戲中固定存在的角色)互動解鎖劇情。這也讓限時開放的「唐人街主題園區」在7天時間裏接待遊客達15萬人次,帶動周邊商圈、景區客流量同比激增。
「影視+旅遊」模式實踐所取得的顯著成果,也讓業內開始思索:如何最大限度激發「影旅融合」發展潛能?
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推動影視與旅遊在文化內涵層面進行互動與呼應,不僅僅局限於影視作品在景區的簡單取景,更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旅遊計畫。同時,圍繞影視IP進行深度開發,打造多元化的旅遊產品,如主題樂園、影視旅遊小鎮等,滿足遊客對互動式與體驗式旅遊的需求。此外,還應加強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品質提升,確保遊客在旅遊過程中能夠獲得良好的體驗,並註重對影視旅遊資源的保護和永續利用。
當下,人工智慧飛速發展,賦能多個產業轉型升級。張玥認為,相關目的地及景區可以利用人工智慧開發智慧導覽APP,根據遊客興趣和位置,提供個人化的影視取景地導覽內容,介紹拍攝故事、角色背景等,增強互動性與趣味性。同時,透過AI和VR技術,打造影視虛擬場景體驗計畫,讓遊客身臨其境地感受影視作品中的精彩世界,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豐富旅遊體驗內容。
「還可以利用AI技術支撐智慧決策系統,對海量使用者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精準描繪遊客畫像並預判市場需求。」林先平建議,可以透過個人化推薦系統為遊客提供量身客製的旅遊方案,最佳化日常管理流程,提升營運效率。
原標題:「影視+旅遊」熱潮持續 多地景區玩出「鏡頭感」
■來源:中國城市報記者 張亞欣
本文來自【中國城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