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有2000多棵登記掛牌的古樹,該縣青塘鎮某水村就有一棵高大漂亮的古樟樹,樹幹得三四個人合抱,樹旁立的標牌顯示,預估樹齡為410年。
然而,這棵古樟樹在2023年秋季突然枯死。湊巧的是,做樟木生意的曾某生就在樹木枯死的節骨眼來某水村要買這棵枯木。一個外鄉人怎麽知道本村有古樟樹剛枯死?覺得蹊蹺的村民報了警。
枯死的古樹/圖源:農民日報
百年大樹相繼枯死
難道有人作怪?
百年古樹突然死亡後被求購並非孤例。自2023年夏季起,青塘鎮多個村莊的古樟樹接連「暴斃」。其中,謝某村村頭一棵三四百年的古樟突然枯死,更巧的是,枯死不久,就有位「曾老板」前來詢購。
村幹部回憶:「以前枯死也沒人來買。這次剛死他就來了。考慮到安全隱患,我們走了程式,9000元賣給了他。」
曾某生隨後辦妥采伐證,砍走了這棵曾為村民撐起一片蔭涼、被親切稱為「巨傘」的古樹。歸家的謝大娘發現樹沒了,心疼不已,「伐樹那天不少鄰居直掉眼淚」。如今,原地只剩磨盤大的樹蔸。
2023年5月初,青塘鎮洋某村也有三棵樟樹以同樣方式枯死並被曾某生收購。
真相:買主鉆孔灌註農藥毒死5棵樟樹
2024年1月,當曾某生試圖購買青塘鎮某水村一棵已枯死的古樟時,部份村民反對並再次報警。
嫌犯指認現場。
民警勘查現場,發現枯樹根部布滿新鮮、規則的小圓孔。對此,村民無人知曉來源。
警方隨即立案偵查。經寧都縣公安局森林分局專案組抽絲剝繭,一個令人發指的真相浮出水面:正是曾某生和他僱用的司機盧某,多次在夜間潛入村莊,用工具在選中的古樟樹根部鉆孔,灌註除草劑草甘膦,將其慢慢毒死。
調查顯示,曾某生長期從事樟木買賣,熟知枯木采伐流程,從2023年初就開始在各村物色樹形好、樹幹粗的樟樹,並與同夥何某大、何某二共謀「搞樹」,還一度假借「找專業人員」名義向兩個同夥收取「份子錢」。
2023年夏季的一天夜,選定目標後,曾某生與盧某趁夜色到某水村那棵古樟樹下,樹蔸處鉆孔下毒,此後又以類似方法向多棵古樹投毒。待古樹被毒殺枯萎,他便以「安全隱患」為由,走程式低價收購枯木,再高價倒賣。如謝某村那棵,9000元購入,轉手竟賣了8萬余元,凈賺7萬。這些珍貴的木材最終流向外省,成了高檔家具或工藝品。
判罰:4人犯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
被判刑
2025年初,寧都縣法院判決:曾某生等人犯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主犯曾某生獲刑兩年八個月,其余三人獲刑七至九個月不等。
寧都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劉小丹告訴記者:「曾某生常年做木材生意,曾兩次因非法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2021年該罪名變更為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獲刑,到案後拒不認罪,且有較強反偵查意識。為了查明事實、收集證據,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指導公安機關從同案人突破,同時前往曾某生住處搜查,扣押了關鍵物證即裝有草甘膦的礦泉水瓶、打孔的工具等,從而讓言詞證據和物證等相互印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為案件順利查辦提供有力支持。」
「有證據顯示,曾某生和盧某多次出入涉案村莊,繞著這些大樹觀測,我們還在曾某生的住所發現草甘膦。透過檢測和鑒定,涉案樟樹是因為被灌入草甘膦而死的,樹蔸上的孔洞中還殘留著草甘膦成分。草甘膦是一種常見的除草劑,可以導致植物死亡。當然,同案犯對犯罪事實的描述也能相互印證。為了查明事實,專案組還審查了枯木的去處、相關人員的資金往來情況。」專案組成員表示。
被毒死的5棵樟樹中,某水村的古樟樹是有實際古樹編號的二級保護古樹,案發後鑒定樹齡為310年;謝某村的古樟樹已被砍伐無法鑒定,參照有關部門的登記,被認定為二級保護古樹;洋某村的3棵樟樹,其中有兩棵樹齡超過100年,達到三級保護古樹,一棵樹齡未達到古樹保護標準。
檢察機關認為,曾某生、何某大、何某二共謀毒害古樟樹,三人在犯罪過程中是分工合作,沒有主次之分。盧某只是幫助曾某生駕駛車輛,未參與策劃,也沒有參與利潤分成,被認定為從犯。
2025年初,寧都縣人民法院判決曾某生等人犯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曾某生獲刑兩年八個月,其他3名涉案人員獲刑七個月至九個月不等。檢察機關目前正著手向相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相關部門加強本轄區古樹名木保護。記者在走訪時,村幹部也反映:「我們加強了保護古樹名木的宣傳,現在要是有陌生的外鄉人總是圍著我們村的樹轉悠,村民們都很警惕。」
2025年5月底,公安部公布了5起破壞生物多樣性犯罪典型案例,該案就是其中之一,更多人透過典型案例的公布了解到此類犯罪手法。「多一個人了解此類犯罪手法,就多一雙眼睛發現這種隱匿的罪行,可能就會少一棵古樹受到毒害。唯有防範意識如星火燎原,才能讓不法分子無處遁形。」劉小丹表示。
綜合:央視網,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