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堂美育課,本期主題是「醜不‘醜’」。醜角以獨特詼諧的造型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以精湛的本領贏得了觀眾的掌聲,以機智幽默的諷勸技巧發揮了戲曲移風易俗的功能。正是透過一代代戲曲醜角藝術家的敬業精神和高超技藝,戲曲藝術得以流傳至今。讓我們為醜角喝彩!醜角不「醜」!

京劇人物像 楊正
醜不「醜」
著名的戲曲【群英會】中的【蔣幹盜書】一段最讓人津津樂道。故事講的是赤壁大戰之前,曹操命謀士蔣幹過江勸降周瑜,反中了周瑜設下的反間計。周瑜裝作懷念舊情喝得酩酊大醉,並夜邀蔣幹同榻,故意「夢中吐真言」。蔣幹信以為真,盜取了一封密信回曹營。曹操閱信大怒,當即斬了精通水戰的蔡瑁、張允兩員大將,當他醒悟中計時為時已晚。劇中盜信的蔣幹扮相滑稽可笑,再加上鬼鬼祟祟、躡手躡腳的動作,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躍然於舞台之上。

戲曲人物——蔣幹
這位蔣幹是周瑜的同窗舊友,雖說各為其主,不能算是特別奸詐,但盜書是賣友求榮的行徑,不夠光明磊落。所以戲裏面給他在臉上抹上「豆腐塊」,是一個醜角的形象。可那「豆腐塊」不是隨便抹上去的,僅在眉下鼻子間抹一個白色的小方塊,故名「豆腐臉」。其他人物形象的臉譜還有中部抹白,形似腰子的「腰子臉」和僅在鼻子上抹白,形似棗核的「棗核臉」等,僅裝扮就足夠讓觀眾捧腹大笑的了。
蔣幹這樣的角色在醜角裏屬於「文醜」,又稱「方巾醜」。你看他腳蹬「朝方」靴子,口念文縐縐的「韻白」,躬身一搖三擺的台步,進退有禮的身段,和一般的醜角不一樣。其實這樣的角色最難演,既要表現出書卷氣,在神情、舉止、談吐上恰如其分,又要虛情假意、笑裏藏刀,使觀眾深感到這個書生的無恥,因而恨他,鄙視他。這樣的文醜才算是演技到家。

武醜人物形象
順便說一下,醜角還有一類叫「武醜」,又名「開口跳」。照「開口跳」的字面意思來說就是一開口就跳,用來形容「武醜」表演時連蹦帶跳,不像「文醜」那麽安靜。武醜多被用來扮演綠林好漢、江湖俠客,在外表與個性上,不像生角那樣端正沈穩,因而多表現得足智多謀、小巧玲瓏、靈氣十足。這樣的角色必須有一身的功夫,敏捷靈活,身輕如燕。武醜在台上翻跟頭,觀眾閉上眼要聽不出響動,才算上成;武醜在台上轉個身,要像風車一樣輕快才算是好。
不論文醜、武醜,你就說這種角色有多難演!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在戲曲的角色分類「生、旦、凈、末、醜」中,醜角排在末位,看上去似乎地位最低。其實不然,醜角在幾種角色中身份最高,因而最受人尊重。早年的戲園有個行規,大家在扮戲的時候,只有醜角演員先開臉,大家才可以動筆上彩,否則只能乖乖等著。醜角能有這樣的待遇其實是有原因的。

京劇人物像 旗牌
平常人們又把醜角叫小醜,認為通常這類角色不是什麽好人。實則不然,雖然說醜角扮演的浪蕩公子、勢利小人、鼠竊狗盜之輩不是什麽好人,但除此之外的販夫走卒、探馬報子、隨從跟班等各類小角色並非都是壞人。而且很多曲目中的一些重要角色都是好人,也由醜角扮演。比如【女起解】中的崇公道,不但充滿同情心,還將受冤的蘇三收為義女;再比如【珠簾寨】中的老軍,是一位愛國好男兒,也由醜角扮演。如果統計一下,那麽由醜角扮演的人物中好人比壞人多。醜角可以避免角色單調重復,調劑台面氣氛,讓劇目生動有趣。比如【蔣幹盜書】中蔣幹本可以由生角或者凈角扮演,但是魯肅、周瑜等都是生角,黃蓋、曹操等都是凈角,這樣的話所有的角色都由生或凈一本正經地來演,不但犯了雷同的毛病,而且不能使蔣幹突出,劇情就會顯得太過沈悶而沒有生氣。
總的來說,由醜角扮演的人物,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必須帶點滑稽性,或出語幽默,或扮相怪誕,或動作吊兒郎當,各有其招笑之處、與眾不同之點。喜劇固然是醜角發揮的機會,但即使是悲劇,當劇情哀傷到極點時,也常由醜角從中調劑,以沖淡觀眾悲傷的情緒,免得氣氛太過悲傷。人既然都願笑口常開,那麽醜角也就成了受觀眾歡迎的人物。

京劇人物像 朱光祖
正是因為必不可少,所以醜角和其他角色接觸也是最頻繁的,要熟知眾人唱念做打的技藝。又因醜角扮演的人物三教九流俱全,得會各種地方方言,能擺出各種行當的架勢,所以醜角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扮演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用來形容醜角再恰當不過了。醜角必須練得十項全能。一個成名的醜角可以當各行的老師,這也是醜角受人尊重的原因。
生於清代嘉慶年間的昆曲醜角之王楊明玉就是一例。他在昆曲名劇【訪鼠測字】中飾演重犯婁阿鼠,就有著驚人的表演。當婁阿鼠與測字先生同坐在一條板凳上,聽測字先生說到自己的時候,不覺心驚肉跳,突背身向後一躥,坐在台上,隨即將兩腿由凳下伸出,再將頭鉆出,一縱身,仍坐回板凳上,恢復原狀。雖然僅僅是一剎那的時間,卻看得人目瞪口呆。他在【思凡下山】中飾演的小和尚,一邊走著一邊甩動脖間掛的念珠,就跟玩「健身圈」一樣。但我們平常人玩「健身圈」時腰和圈的轉動方向是一致的,楊明玉轉動的念珠,卻是人向右轉,珠子向左旋。這種絕技,觀眾怎能不喝彩!

京劇人物像 雇路
除此之外,一個上乘的醜角還要才思敏捷,有頭腦有見識,更要膽識過人,有勇氣和正氣。清代的劉趕三便是這樣一個角色,被當時的人稱為「天下第一名醜」。
據說有一次在宮中演【八十八扯】,劇中劉趕三扮正德皇帝,歸座以後,他看到迎面慈禧端坐看戲,光緒皇帝卻在一旁侍立,心中不忍,便加新詞說:「別瞧我是唱戲做皇帝,是個假皇帝,可是我還有個座兒呢!」此語一出,所有在場聽戲的王公大臣,都替他捏一把汗。不曾想慈禧心平氣和地命左右說「給皇上搬個座兒來」。從此,光緒不僅觀劇有座,就連太後垂簾聽政時,光緒在旁也有了座位。我們想想,慈禧對光緒之過分嚴苛,朝野側目,但皆噤若寒蟬,唯恐一言觸怒太後,禍及自身。趕三有幾個腦袋敢如此放肆!其實他已摸準了老佛爺的脾氣和作風,越是戲言戲語、旁敲側擊的趣話,她越肯想一想。只要打動了她的心,覺得有道理,她還真會聽從,縱然心裏不舒服也絕不至降罪一個唱戲的人。當然,萬一他估計錯誤,太後要了他的命,也得認命,但這終歸是劉趕三膽識過人之處。

戲曲中的打鬥情景
醜角,以其獨特詼諧的造型吸引了觀眾眼球,以唱、念、做、打的精湛本領贏得了觀眾的掌聲,以機智幽默的諷勸技巧發揮了戲曲移風易俗的功能。正是透過一代代戲曲醜角藝術家的敬業精神和高超技藝,戲曲藝術得以流傳至今。讓我們為醜角喝彩!醜角不「醜」!
互
動
話
題
1. 欣賞一部文中提到的戲曲,說說其中醜角形象的動人之處。
2. 講一講你對醜與美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