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反向睡覺」不可取,勸告愛睡覺的人,盡量遠離這3個睡覺的誤區

2024-09-20養生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先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屬於「藝術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李大鵬是個普通的白領,在某家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經理。每天的工作繁忙而充實,他早出晚歸,基本都是在電腦前度過。

因為公司效益不錯,前陣子還發了大紅包。這次中秋假期,他決定和家人去湖南張家界旅遊,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

這個假期他過得愜意無比,遊山玩水,還特意挑了些當地的臘肉、辣醬和茶葉當特產,準備帶回去分給朋友們。

中秋節過後,假期結束,李大鵬回到了大城市,開始了正常的生活。

第二天,他拿著特產去公司,見到同事小王、小李和幾位朋友,便開開心心地把特產分給他們。

幾個人圍在一起,有說有笑地聊著天,話題從旅遊聊到了健康。

李大鵬突然意識到,最近自己有點不對勁——總是覺得白天昏昏欲睡,工作效率不高。

雖然睡眠時間似乎夠了,但總覺得醒來後精神狀態不好,仿佛還沒睡夠。

平時,他總覺得自己身體素質不錯,平時運動也不算少,吃得健康,可這段時間的疲憊感似乎越來越嚴重了。

談到這裏,大家紛紛開始討論睡眠的問題。

有人覺得每天睡八個小時是最重要的,有人認為「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關鍵,還有人提到什麽「睡前手機不能玩太久」,避免影響入睡。

這時,李大鵬忽然想起前段時間在某個健康講座上聽到的幾個說法,於是,他開始思考:難道這些關於睡覺的認知真的完全正確嗎?

其實,李大鵬一直有個困擾,那就是自己似乎對「睡夠了」這件事特別執著。

他總覺得晚上睡覺要多睡才好,工作日如果因為加班沒睡夠,周末一定要補回來,甚至一覺睡到中午。 而且,他經常在白天小睡片刻,覺得這樣能更有效率。

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不但白天精神狀態越來越差,整個人也顯得更加無精打采。這讓他不得不懷疑:是不是自己在睡覺這件事上出了什麽問題?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李大鵬開始仔細回顧自己關於睡眠的一些習慣,逐漸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首先,他意識到,自己陷入了「補覺」的誤區。很多人都認為,平時熬夜沒睡夠,只要周末多睡一會兒,把「虧欠」的覺補回來就可以了。

這種想法聽上去很有道理,畢竟身體是需要休息的,睡眠不足確實會對健康有害。

但實際上,研究表明,補覺並不能彌補平時睡眠不足帶來的影響。

長時間的作息不規律,會導致人體的生物鐘紊亂,甚至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

有研究顯示,每周睡眠時間不固定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的機率比那些作息規律的人高出30%。

而且,周末睡懶覺容易讓人周一感到更加疲倦,因為這種突然增加的睡眠時間並不能恢復身體的正常節律,反而讓生物鐘更加混亂。

李大鵬想起自己每到周一早上總是昏昏欲睡的狀態,這一切似乎有了合理的解釋。

其次,李大鵬發現,自己曾經深信不疑的「午睡有益」觀點,也可能並不完全正確。

雖然短時間的午休確實有助於恢復精力,但如果午睡時間過長,反而會適得其反。

專家建議,午睡的最佳時長是20到30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反而容易進入深度睡眠,醒來後會感覺更加疲憊和困倦。

李大鵬平時的午睡時間一般在一小時以上,醒來後總是有一種「睡過頭」的感覺,導致下午的工作效率低下。

另外,他一直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睡眠誤區,那就是「多睡就能更健康」。

不少人,尤其是像李大鵬這樣平時工作繁忙的人,認為「睡得越多越好」,但研究表明,過長的睡眠時間也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平均每晚睡眠時間超過九小時的人,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比那些睡七到八小時的人要高得多。

特別是在一些中老年人中,過長的睡眠時間可能與抑郁癥、心臟病、甚至是早逝等健康問題相關聯。

李大鵬開始反思自己, 平時總想著多睡覺能恢復精力,但其實「多睡」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反而可能是問題的根源。

他甚至還想到了自己的表姐王芳,幾個月前她因為長期感覺疲倦去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出輕度抑郁癥。

王芳平時工作壓力大,經常覺得累了就躺在床上休息,周末更是賴在床上一整天不出門。

醫生告訴她,這種「多睡」的習慣反而加重了她的疲勞感,因為她的身體進入了一種「懶惰模式」,長期缺乏足夠的活動量導致精神萎靡。

李大鵬意識到,健康的睡眠不僅僅是簡單的「多睡」或者「補覺」,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律。

只有保持穩定的作息時間,避免過度睡眠,才能讓身體的生物鐘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

隨意打亂生物鐘,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導致身體無法得到充分的恢復。

想到這裏,李大鵬又回憶起自己參加健康講座時,專家提出的一些觀點。

睡眠的品質其實比睡眠的時間更加重要。即使睡了八九個小時,如果睡眠品質差,還是會感到疲憊。

很多人睡覺時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幹擾,比如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裝置的光線,都會影響大腦的休息。

科學研究表明,電子螢幕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調節人體睡眠周期的關鍵激素。

如果晚上長時間使用電子裝置,大腦會誤以為外界仍是白天,從而難以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李大鵬還發現,平時一些自己認為無傷大雅的小習慣,比如睡前喝點酒助眠,實際上也可能是睡眠品質不佳的元兇之一。

酒精雖然能讓人快速入睡,但它會幹擾睡眠的深度,使得人在夜間更容易醒來,導致次日早晨精神不濟。

既然睡眠的品質如此重要,李大鵬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睡眠品質。他了解到, 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盡量在固定的時間上床和起床;其次,睡前最好避免攝入刺激性飲料,如咖啡和茶;此外,睡前盡量遠離電子裝置,讓大腦逐漸進入放松的狀態。

就在他思考這些的時候,一個新的問題浮現在他腦海中: 如果要改善睡眠品質,是不是單靠調整作息就足夠了?還需要做些什麽呢?

這個問題讓他陷入了深思。實際上,除了保持規律的作息外,保持適當的運動、均衡的飲食以及良好的心理狀態同樣重要。

研究顯示,每天適度的運動,比如快走、瑜伽等,有助於促進體內的褪黑素分泌,幫助人更容易入睡。

而均衡的飲食則能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避免因缺乏特定營養元素導致的睡眠障礙。

另外 ,心理壓力也是影響睡眠品質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因為工作、生活中的壓力,夜晚容易輾轉反側,無法入眠。

這時候,學會減壓、放松身心就變得尤為重要。一些簡單的放松技巧,比如冥想、深呼吸,都能有效幫助緩解壓力,改善睡眠。

李大鵬意識到,睡眠其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想要獲得健康的睡眠,不能僅僅依賴時間的多少,而是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調整。

這一發現,讓他對自己的睡眠習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開始思考如何從多個角度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資料參考:

[1]武慧慧.醫學生睡眠時間與失眠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 上海護理,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