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問起「兒科疾病找哪位中醫」,福州的百姓一定會提到「福建省人民醫院的鄭健主任」。對於小兒腎病、過敏性鼻炎、抽動癥、多動癥、紫癜等兒科疾病,他有獨到的治療經驗。
而要說他的臨證經驗,則要說到一個自清代傳承下來中醫兒科流派——閩派郭氏中醫兒科流派。作為第六代傳承人,他努力從傳承中謀求發展,以科技創新推動學科發展。
醫脈相承,尤其擅治小兒腎病
閩派中醫兒科初始於南宋的朱端章,自北宋兒科名醫錢乙始列為專科。經過歷代中醫名家博采眾長,傳承發展,融匯臨床,著書立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發展至今,已逐漸形成福建省中醫兒科學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從近代閩派中醫兒科名家及流派來說,有著名醫家吳瑞甫,閩派桂枝裏陳氏兒科,蒼霞洲李氏兒科,閩派郭氏兒科,塔移影林氏兒科,福州張氏兒科,連江陳氏兒科等。
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建省人民醫院匯聚了其中的眾多名醫,有蒼霞洲李氏兒科、閩派郭氏兒科和福州張氏兒科的代表性傳承人。
郭氏中醫兒科創始人出身於醫學世家,精於內科、兒科,對時疫溫病尤有專長,郭氏中醫兒科第五代傳承人王著礎主任潛心鉆研溫病及兒科專著,臨證盡得其旨。
鄭健主任講述自己1983年7月從福建中醫學院以中醫醫療專業畢業,到福建省人民醫院工作時,跟隨閩派郭氏兒科的王著礎主任,學術上遵從王老的臨床診治特點,重視望診,突出舌診,善於問診,精於辨證,巧用經方,善用草藥,藥簡效著,博采眾家,靈活套用。
臨證40年來,鄭健主任堅持從事中醫兒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努力傳承郭氏兒科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並在傳承在謀求創新發展。
鄭健教授(中)日常兒科門診工作
「特別是對小兒腎病的診治,我傳承老師的善用活血化瘀,巧佐疏風利濕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臨床療效顯著。」鄭健主任介紹。
福州一個男孩患「水腫病」,肢體浮腫,腹脹嚴重,尿少伴腰酸,食欲不佳,面色蒼白,四肢常常冰涼,大便溏薄,舌淡白滑,脈象沈緩。這是急性腎炎,蛋白尿遷延日久,傷及腎陰,病發時間不短,導致陰損及陽,腎陽式微。這種情況下,急需護陰助陽,溫腎利水。男孩在福建省人民醫院兒科中藥調治了3個多月,急性腎炎的癥狀都消失了,尿常規復查3次均正常,隨訪3年未見復發。
在鄭健的門診中,腎病患者占病人的一半,包括腎病症候群、血尿、腎型過敏性紫癜等。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鄭健從事小兒腎臟病的臨床研究,堅持突出中醫藥特色優勢,旨在探討如何提高小兒腎病的緩解率,降低復發率,減輕副作用。
傳承流派特色的同時,鄭健主任創新性地提出套用中醫益腎活血法治療小兒原發性腎病症候群(PNS),研制出治療小兒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的中藥腎康靈沖劑系列制劑,臨床療效顯著,其學術水平達到同期國內先進、省內領先的水平,並在省內外14家醫院推廣套用,得到同行專家的普遍好評。
堅持突出中醫藥特色
繼承發展閩派郭氏兒科
隨著社會工業化發展,空氣品質逐漸下降、飲食結構發生改變,兒科臨床的疾病譜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過敏性疾病明顯增加,包括特應性皮炎、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紫癜、兒童哮喘、過敏性咳嗽等。在鄭健主任的門診中,這類病人也非常多。
鄭健主任認為,不管是腎病還是過敏性疾病,都與機體的免疫機能低下有關,這些恰恰是中醫藥治療比較有特色的地方。
「我們的很多病人是西藥治療效果不滿意才找過來的,這時候我們發揮中醫中藥的特色和優勢,套用中醫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來提高臨床療效。」鄭健說道。
他用中西醫結合診療哮喘、紫癜、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並於九十年代開始,從事小兒過敏性鼻炎(AR)的臨床實驗研究,以中藥劑型最佳化為特色,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的,以中藥醒鼻凝膠滴鼻劑治療為主線,探索中藥醒鼻凝膠滴鼻劑治療兒童AR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結合我省閩派中醫兒科地方特色,提出「風飲伏肺」為兒童AR關鍵病機的新思路,疏風宣肺、芳香醒鼻是治療兒童AR發作期的重要治則,采用中藥醒鼻凝膠滴鼻劑治療AR患兒臨床療效顯著。
「中醫藥在治療抽動癥、多動癥疾病上,效果也很好。輕到中度的抽動癥、多動癥,我一般用純中醫藥治療,包括化痰開竅、平肝熄風等方法,並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一般兩三個月就能控制癥狀。而且中藥副作用比較小,病人及家屬容易接受,能較好地緩解和控制病情。」鄭健主任介紹,在這類疾病發作期時,我一般會用蟲類藥物,這也是郭氏兒科的用藥特點。
他曾接診過一個很嚴重的抽動癥病人,除了不自主地清嗓子、眨眼、鬼臉、聳肩,坐著坐著還會不自覺地有往前沖的姿勢,用了很多西藥效果不滿意。鄭健主任在西藥的基礎上,予以中藥配合使用,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加了蟲類藥如全蠍、蜈蚣、蘄蛇、蟬衣等,大概一個月,病人的清嗓子、聳肩和往前沖的癥狀都沒有了,註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也好了很多,針對眨眼的癥狀,又治療了一段時間,慢慢地把西藥的量減下來直至停藥。
「我們在套用蟲類藥物的時候,會充分考慮到這類藥物對肝腎功能的影響,一般只在疾病發作期用,且交叉間歇使用,緩解期暫停使用。一般不會連續用一種蟲類藥物,2-3周換一種藥,甚至換一個方,以減少毒性藥物對肝腎的損傷。」鄭健講道。
鄭健教授(右一)參與臨床帶教工作
著書立說,以科研推動流派發展
閩派郭氏兒科代有傳承,在傳統醫學的深厚根基上,潛心鉆研溫病學及兒科專著,更進博采醫家各派之長,其學術思路和醫學經驗已傳承七代,形成了自己的學術特點和優勢。
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福建省衛健委評審,批準成立鄭健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和福建省鄭健名中醫工作室,近年來閩派郭氏中醫兒科以鄭健名中醫工作室為平台,積極開展閩派郭氏中醫兒科的傳承及研究發展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對小兒腎病和哮喘、紫癜、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行深入研究。
「以科研推動流派發展」是該流派最大的創新之一。
研究堅持突出中醫藥特色優勢,從辨證入手,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的,結合我省閩派中醫兒科地方特色,創新性地提出「腎虛血瘀」是導致小兒腎病症候群復發的重要病理因素,「風飲伏肺」是兒童過敏性鼻炎的關鍵病機,並在此基礎上研制出清解腎康靈顆粒、醒鼻凝膠滴鼻劑等系列院內制劑,在省內外十余家醫院推廣套用,臨床治療病例累計數千例,得到同行專家的普遍好評,解決了小兒腎病症候群治療易於頻繁復發的難題,為提高兒童過敏性鼻炎臨床療效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對於中醫藥科研,鄭健主任主張,用真實世界研究的科研方法。「真實世界研究就是你怎麽看病就怎麽用藥,最後用統計學的方法分析,這樣才真正符合臨床實際,才能得出切實有效的中醫藥科研成果,從而推動中醫藥發展。」鄭健表示。
同時,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兒科區域診療中心學術帶頭人、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兒童中西醫結合診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鄭健帶領團隊開展中西醫結合兒童疑難病和危重病的規範化診療和病種管理工作,編寫兒童中西醫結合臨床診療專著和教材等近30部。其中,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西醫結合兒童腎臟病學】是全國第一本中西醫結合兒科腎臟病學,填補了國內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科腎臟病專著的空白。同時,開發套用臨床新技術,組織多中心臨床研究和真實世界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畫子課題、省重大計畫、省自然基金等二十余項課題研究,發表專業學術論文三百多篇,主編或參編教材和專著30部,榮獲科技成果獎20項,努力培養臨床科研復合型人才。
郭氏兒科工作室主編的部份教材著作
郭氏兒科不僅讓眾多患兒重獲健康,更透過教育與實踐,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兒科醫療人才。這些年,福建省人民醫院兒科承擔了學校首批的中醫師承班至今,國家級和省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指導老師,以及省級名中醫工作室和全國名中醫工作室的一些傳承教學工作,指導學生傳承中醫,以師帶徒的方式培養了十余名的學生,同時還培養了12名博士生、七十多位的碩士研究生。
鄭健表示,希望將來能夠充分套用名中醫工作室這個平台上,帶領學生進一步對郭氏兒科的臨床和實驗繼續挖掘和傳承,在傳承郭氏兒科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的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在兒童腎臟病和過敏性疾病的研究上能夠有所突破,希望在艾斯、王菊霞、趙愛萍等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及往後的傳承人身上能夠有更多的成果,進一步將郭氏兒科發揚光大,取得豐碩的成果。
來源: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