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雞鴨魚肉、火鍋、堅果等等諸多美食,止不住口,吭哧吭哧,一不小心吃撐了,吃得太多太雜,容易積食,容易消化不良,對脾胃的損傷挺大的,直接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今天給大家介紹多中消食小妙招。
一、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積食?
積食常見的表現有:
- 胃脹氣,伴有疼痛感;
- 打嗝伴有酸腐味道,嚴重時可伴惡心、嘔吐;
- 便秘、口幹、口臭;
- 舌苔厚膩;
- 胃裏堵著,有饑餓感......
二、不同食物積食的消食法
1、面食過多
面食吃太多容易導致積食,腹部脹痛。
材料:神麴30克、炒蘿蔔籽10克、麥芽10克,
做法:水煎服,一天一次,分三次服完。
2、肉食過多
過度飲用肥甘厚膩的肉食容易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脹痛,呃逆想吐
材料:山楂90克
做法:炒焦後研成細末,每次15克,用溫開水送服,每日兩次。
3、谷類過多
谷類雖說是好東西,可吃太多容易引起食欲減退。
材料:炒麥芽30克
做法:可用水煎服。
三、解決積食的小妙招
1、必備的健脾消食茶—山楂陳皮茶
材料:山楂(幹)5克,陳皮3克
做法:兩者洗凈後用沸水沖泡,燜蓋10分鐘飲用即可。
山楂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特別適合肉食積滯者;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一起泡茶對吃多了後胸悶、胃脹、腹痛、食少、痰多,效果都非常好。過年期間走親訪友,我們可以泡上一壺,隨身攜帶隨時飲用。
2、隨時可以進行的穴位按摩
我們人體內建有消食穴位,可在進食後進行。
天樞穴
位置:腹中部,肚臍旁邊兩寸(3橫指)。
天樞屬足陽明胃經,有升清降濁、消積化滯功能。便秘時,也可長按此穴,並多飲暖水,助大腸有力排便。
足三裏
位置:以髕骨外側凹陷處(外膝眼)下三寸(4橫指),脛骨外一寸(1橫指)
幾乎所有消化系統疾病、腹部癥狀都可以取足三裏穴作補瀉。胃脹胃痛、惡心欲嘔、喉中痰飲增延長非常適用,尤其適合消化力較弱的老人或小童使用。
中脘
位置:肚臍上正中4寸。
中脘正位於胃部,有和胃降逆的功能。中脘穴除了可化食積,對現代常見的胃炎、胃酸倒流、腸易激症候群也有效果。
上巨虛
位置:足三裏下方三寸
上巨虛同屬胃經,為大腸的下合穴。可以由上巨虛向足三裏方向用力推按數分鐘,推時有痠脹感,部份人會立即噯氣或放屁,是脾胃滯氣得以推行的效果。
雖然消食的方法有很多,但對脾胃的保護關乎到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還請大家註意合理飲食哦!
作者:武漢市中心醫院 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