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打死都不能多喝的4種茶,1種傷腎,1種毀腸道,還有2種會致癌

2024-09-19養生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喝茶的習慣,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將茶當作一種健康飲品,因為茶含有茶多酚、兒茶素等豐富的多酚類物質,被認為有抗炎癥和抗氧化等好處。

喝茶固然好處多多,但稍不註意就可能因此陷入「深淵」。曾經遇到一位老年患者,這位患者很註意養生,平時不僅保持運動的習慣,還喜歡喝茶,幾乎每天都是以茶代水,尤其是濃茶更是他的最愛。

某天飯後散步時,他突然暈倒在地,被緊急送醫後,查出了缺鐵性貧血。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居然就是長期喝茶導致的。因為常年喝濃茶,濃茶影響了體內鐵的吸收,最終導致缺鐵性貧血。

因此,必須要提醒大家的是,下面這幾種茶千萬不要多喝!

濃茶:毀腎、傷胃還傷血管

有些人喝茶喝久了,喝淡茶總感覺缺少點什麽,於是茶越喝越濃,甚至一杯茶裏有一半都是茶葉。卻不知,濃茶對身體的傷害是全方位的。

首先,濃茶含有較多的草酸,很容易引發 腎結石 。再加上濃茶的氟含量更高,氟在腎臟蓄積後,會對腎臟造成損害。

另外,濃茶中含有大量咖啡因和茶堿,而這些物質會刺激胃酸分泌。長期喝濃茶不僅會損傷胃黏膜,還可能引發胃炎或胃潰瘍。

由於濃茶中含有大量咖啡因,這會引發大腦興奮,並導致失眠。同時還會導致心跳過速和血流加快,進而導致心悸和心律不齊等。除此之外,還有我們上面說到的缺鐵性貧血,也是長期喝濃茶的結果。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很多人對濃茶的概念很模糊,一般認為 每150ml的水中放3g茶葉, 如果超出這個量,那就可以認定為濃茶了。

可能有人會說,普通人平時泡茶哪能把量掌握得那麽好,那我們再簡單一點,就是一杯茶如果喝起來有點澀並且顏色很濃,待茶涼了以後上面還有一層茶油,那就算是濃茶了。

通便茶:不通便反而還損傷腸道

廣東一位女士長期被便秘困擾,於是開始喝通便茶,在堅持一段時間後,某次檢查中突然發現她的整個腸子都變黑了,被確診為大腸黑變病。

通便茶,又叫腸清茶,隨便開啟一個購物平台,我們都能發現通便茶的銷量很高。殊不知,這類產品的有效成分基本都是 大黃、番瀉葉和決明子等含蒽醌類物質 。就比如說番瀉葉,作為一種刺激性瀉藥,是需要遵從醫囑使用的猛藥。

含蒽醌類藥物,雖然有著瀉下和利尿的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排泄,但其腸毒性也不可忽略。一方面會損傷腸道黏膜使腸道變黑,另方面會使腸道產生很強的依賴性,一旦停用便秘不僅不會好轉還可能再次加重,並引發 結腸黑變病

更為可怕的是,長期服用這種含瀉藥的茶,還可能刺激到腸道黏膜上皮細胞炎癥反應,引發癌變的風險。

燙茶:超過65℃,可致癌

一些福建人和潮汕人喝功夫茶時,講究趁熱喝茶,而這些地區也是食道癌高發的地區,這可能和喝燙茶的習慣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釋出報告指出,65℃以上的熱飲,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因此 超過65℃的熱飲也被列為了2A類致癌物

不僅是喝燙茶,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趁熱」,比如趁熱吃東西,趁熱喝湯,趁熱喝白開水...這些,無疑都為食道癌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長期喝燙茶,可能會損傷胃粘膜和食管,雖說黏膜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但長期反復刺激會讓黏膜出現長期損傷,最終誘發癌癥。

過期變質茶:小心肝癌找上門

有些人看見茶葉變質過期了依然舍不得扔,覺得茶葉存放越久喝起來就越香,於是不管不顧繼續喝。

事實上,茶葉過了保質期,很可能出現變質的情況,並滋生較多的有害細菌,尤其是強致癌物 黃曲黴毒素 。黃曲黴毒素作為一種真菌毒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因此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一級致癌物。

黃曲黴毒素在進入體內後,會直接損傷肝細胞引發肝細胞異常突變,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長期攝入過期變質的茶,黃曲黴毒素就會在體內不斷蓄積,最終誘發肝癌。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分辨茶葉是否過期變質。

聞一聞:新鮮的茶葉一般會有一股香味,腐敗變質的茶葉會有一股潮濕臭味或者老化的味道。

看一看:茶葉在生產時往往需要脫水,因此不管什麽品種的茶葉正常情況下都應該看起來比較幹燥。可如果茶葉看起來顏色很深,甚至有一種發軟、濕濕的感覺,很可能就是因為儲存不當受潮導致變質了。

泡一泡:正常的茶葉泡出來多多少少會有一點香氣,一旦變質香氣就會明顯降低。另外,茶葉泡出來如果很渾濁,也很可能是變質了。

我們喝茶,是為了享受喝茶帶來的樂趣,而不是給健康增加負擔,因此平時喝茶時一定要避開這4種茶,不要只圖一時的享受,而給健康帶來深重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