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真有能延壽25%的「長壽藥」嗎?本文講出實情

2024-08-02養生

如果我們經常在網上瀏覽有關藥物「抗衰老」,「延長壽命」的相關訊息,就會發現每隔不久就會有媒體或論文報道,會發現某些新藥或已知藥物會帶來延壽、改善健康等方面的獲益。

一項近日發表在權威期刊Nature上的新研究發現,一種針對白血球介素-11(IL-11)的藥物,能夠透過抗炎作用,改善實驗小鼠的健康水平胡預期壽命,透過對小鼠進行抗IL-11治療25周,研究者發現抗IL-11藥物顯著改善了試驗小鼠的新陳代謝和肌肉功能,並減少了衰老標誌物的水平,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的雄性小鼠的壽命增長了22.5%,雌性小鼠的壽命增長了25%。

這似乎又是一款具有巨大潛力的抗衰老「長壽藥」,如果我們能夠透過簡簡單單吃藥的方式就能夠對抗時間,大振幅的延緩衰老,那真的是一種理想狀態,但就目前的科學研究來看,所謂的延壽藥物在現實世界中的意義,其實並沒有很多朋友認為的那麽大。

就拿最近發表的這項研究來說,透過抗炎來抗衰老,的確是一種具有明確作用的重要途徑,人體內的慢性炎癥是引發疾病,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即使是急性炎癥,除了能夠對炎癥部位造成損傷外,也可能會在體內持續殘存,同樣具有巨大的破壞性。

在生活中,各種生活方式,環境影響以及社會驅動因素都有可能會導致慢性炎癥在體內慢慢形成,並影響健康,促進衰老。這因素包括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長期久坐不運動,肥胖,長期的壓力,空氣汙染,睡眠不足以及缺乏社交等 等。

這項新研究的研究者認為,藥物治療慢性炎癥是解決炎癥、疾病與衰老之間關聯性的重要方法,他們的目標是透過靶向和修改炎癥過程本身的分子和化學途徑,於是研究者開發了一種抗細胞白介素-11藥物。

在該研究中,研究者除了對試驗小鼠進行藥物註射以外,還對另一組受試小鼠進行了基因剔除,這部份小鼠的IL-11基因被敲除,也就是說,這些小鼠無法產生這種炎癥介質,在這組試驗小鼠中,小鼠的壽命也平均延長了20%左右,而使用藥物治療的老年小鼠(相當於人類壽命的55歲),在藥物作用下,壽命延長了22~25%。

同時研究者還發現, 接受藥物治療的小鼠,患癌的風險降低,膽固醇水平降低,體重也較輕,肌肉力量和新陳代謝也得到了改善 ,由此,研究者得出結論,阻斷細胞白介素-11可能有助於減輕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影響,提高小鼠,甚至是人類的健康壽命。

一直以來,這樣的研究都有很多,而能夠有「延壽」作用的藥物,當然也不止這一款抗炎癥因子藥物, 二甲雙胍、阿卡波糖、雷帕黴素、亞精胺、葡萄糖胺、甘胺酸 等藥物,都曾被各種各樣的研究發現其具有抗衰老,改善潛力的作用,這些藥物有的作用於端粒的消耗,有的能夠有助於改善DNA損傷,有的則能夠改善幹細胞功能以及減少細胞衰老,改善細胞間交流等等。然而,真正能夠獲得明確人用臨床證據,能夠長期服用延緩衰老,改善健康的藥物,目前卻仍然幾乎沒有。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者僅僅是針對小鼠進行了藥物研究,而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小鼠和人類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小鼠模型中的這些發現,在套用到人體有效的證據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研究表明, 在動物身上實驗有希望的藥物中,只有大約5%的藥物可以成功套用到人 ,也就是說,大約有9成以上的對動物切實有效的藥物,無法轉化成為針對人類的特定療法。

與這個新藥物一樣,我們前述的那些有潛在抗衰老潛力的相關藥物,目前絕大多數也都是線上蟲,果蠅以及小鼠身上實驗獲得的良好獲益,而是否能夠套用於人類,在套用於人類時,能否獲得動物試驗身上的健康獲益和延壽作用,即使是被大量廣泛套用的二甲雙胍,目前也仍然缺乏充分的臨床數據。

有評論員估計,在這項新研究中發現的藥物,及時後續的一切進一步研究都能夠獲得正向的結果,像這樣的新研究也需要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夠真正的轉化為對於人類的特定療法。

因此,對於所謂的「藥物延壽」,以目前的研究結果和科學水平來說,還是很難做到的,千萬不要聽信一些謠言,隨便的去服用一些藥物,期望能夠透過用藥來延長壽命,藥物不一定能夠帶來改善健康,長壽的結果,還可能會帶來一些非預期的不良反應和用藥安全風險。

與其吃藥,倒不如從自身做起,嚴格自律,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從生活改變做起,堅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加強運動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重,學會減輕壓力和焦慮,培養良好的社會關系,保持良好的睡眠,這些方面做好了,能夠明確帶來健康和壽命的獲益作用,比吃某種藥物來延壽,要靠譜的多!

參考文獻:

Widjaja, A.A., Lim, WW., Viswanathan, S. et al. Inhibition of IL-11 signalling extends mammalian healthspan and lifespan. Natur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