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北大研究:鹽一換,每年或可減少100萬人死亡,低鈉鹽到底怎麽吃

2024-08-01養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鹽不僅是廚房裏的常客,也是維持生命活力的基石。它的存在跨越了時間和文化,成為了人類飲食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

然而,鹽的雙刃劍效應同樣不容忽視。雖然它是維持人體正常代謝不可或缺的元素,過量攝入卻潛藏著健康的隱患。

高鹽飲食已被科學研究指出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健康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

根據全球的統計數據,每年約有165萬人死於與高鈉攝入相關的疾病,而在中國,所有心臟疾病相關的死亡中,有10%可歸因於鈉攝入過多。

那麽,如何控制鹽的攝入量,降低鈉的攝入量呢?

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保證食物的美味,又能減少鈉的攝入,甚至增加其他有益的元素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低鈉鹽。

北大研究

低鈉鹽作為一種健康選擇,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其核心理念在於透過減少食鹽(氯化鈉)的攝入量,同時增加鉀的攝入,以此來對抗高血壓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在傳統的食鹽中,氯化鈉的含量高達90%至99%,而低鈉鹽透過引入氯化鉀作為部份替代,既保持了食物的鹹味,又實作了鈉攝入的減少和鉀攝入的增加。

這一概念雖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出現,並在一些國家得到推廣,但長期以來,關於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確鑿證據卻相對缺乏。

直到一項由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武陽豐教授領銜的大型整群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為低鈉鹽的長期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這項研究顯示,若家庭、餐館、食堂及食品生產企業普遍采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食鹽,中國的死亡率有望降低10%以上,這意味著每年可能有近100萬人的生命得以延續。

這一發現不僅對中國的公共衛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全球健康管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低鈉鹽的推廣使用,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公共衛生策略,有助於減少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支持其健康益處,低鈉鹽的普及和使用應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

低鈉鹽是如何降低鈉攝入,增加鉀攝入的?

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化學式為NaCl),其中的鈉元素(Na),雖然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電解質,包括參與體液平衡、神經肌肉興奮和維持酸堿平衡等,但過量攝入鈉卻可能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

鈉的過量攝入會導致體內水鈉瀦留,進而增加血容量,引發血壓升高,長期而言,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日鈉的攝入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以降低這些健康風險。

然而,基於2015年中國全國營養調查的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關註的現象:

中國成年人的平均鈉攝入量是WHO推薦上限的兩倍,而鉀攝入量卻低於WHO推薦下限的50%。這一不平衡的攝入狀況,無疑增加了人們面臨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在面對這一挑戰時,減少食鹽攝入量成為了降低鈉攝入的最直接方法。盡管這聽起來簡單,但對於許多人來說,實際操作卻頗具挑戰。

食鹽不僅提升了食物的味道,也影響了我們的食欲和營養攝入。突然減少食鹽的使用,很可能會讓人覺得食物變得索然無味,影響飲食的樂趣。

那麽,我們如何在保持食物美味的同時,減少鈉的攝入呢?一個有效的策略是逐步減少食鹽的使用量,同時嘗試使用其他調味品來增加食物的風味。

可以使用香草、香料、檸檬汁或醋來替代部份食鹽,這樣既能降低鈉的攝入,又能保持食物的美味。

除此之外,了解和選擇低鈉產品也是降低日常鈉攝入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購買加工食品時,應仔細檢視營養成分表,選擇那些低鈉或無添加鹽的產品。

同時,增加富含鉀的食物攝入,鉀在調節細胞內外液體平衡、神經肌肉興奮性、心臟節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更為關鍵的是,鉀能有效抵消鈉對血壓的影響,透過促進鈉排出,幫助降低血壓,進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盡管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人每天的鉀攝入量應達到3510毫克,但不少研究指出,中國人的鉀攝入量普遍低於這一標準,這無疑加劇了公眾健康的負擔。

大豆、紫菜和銀耳都是富含鉀的食物,它們不僅能提供充足的鉀元素,還含有其他對健康有益的營養成分。

大豆,以其1797毫克/100克的鉀含量,成為鉀的優質來源。同時,大豆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及多種礦物質,是一種營養全面的食材。

紫菜,鉀含量達到356毫克/100克,除了鉀,其富含的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鐵和葉酸等營養物質,使其成為不僅能提供鉀元素,還能豐富餐桌營養的選擇。

銀耳,含鉀1588毫克/100克,除了鉀,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碳水化合物,是一種既能補充鉀元素,又能提供其他營養價值的食材。

然而,值得註意的是,如果對上述食物過敏,應避免食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健康問題。

低鈉鹽怎麽吃

低鈉鹽作為一種替代傳統食鹽的選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控制鈉的攝入,但它本質上仍然是鹽,鈉含量較高,因此即便是使用低鈉鹽,也需謹慎並避免過量。

建議健康人群每日低鈉鹽的攝入量不應超過5克,這一建議基於對國民健康和飲食習慣的綜合考慮。

為了更好地適應低鈉鹽的烹飪特性,我們需要註意它可能相比傳統食鹽略帶苦澀的味道,這要求在烹飪時適當減少使用量,或者搭配其他調味料來最佳化食物的口感。

過多加熱低鈉鹽可能會影響其味道,因此在烹飪過程中也需要註意控制溫度和加熱時間。

針對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病患者等,低鈉鹽的使用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會逐漸累積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以及冠心病等。

這些疾病不僅對個體的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也對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擔。

因此,透過飲食調控,尤其是實施低鹽飲食,來控制和緩解這些疾病的進展,顯得尤為重要。

低鹽飲食對於控制血壓、預防慢性疾病惡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鹽分的過量攝入會導致體內水分積聚,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擔,進而引發或加重高血壓等疾病的病情。

對於老年人來說,血壓的控制尤為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透過減少鹽分攝入,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從而提高生活品質,延長壽命。

特別是對於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低鹽飲食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心力衰竭是一種嚴重的心臟疾病,患者的心臟泵血功能受損,無法滿足身體的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低鹽飲食不僅可以減輕心臟的負擔,避免疾病的急性發作,還可以透過減少水分積聚,減輕心臟和腎臟的壓力,從而改善患者的癥狀和生活品質。

控制水分攝入也是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一環,過多的水分攝入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加劇病情的惡化。

盡管低鈉鹽為特定人群提供了一個較為健康的選擇,但公眾仍需意識到,控制鈉的攝入不僅僅是替換食鹽那麽簡單。

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僅意味著選擇新鮮食材、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還包括合理搭配膳食,確保營養均衡。

同時,定期進行體育鍛煉、維持適宜的體重、避免過量飲酒和禁煙等健康生活方式的選擇,對於控制血壓和預防慢性疾病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健康飲食的核心在於營養的均衡和食品的新鮮。新鮮的食材通常含有更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身體健康極為有益。

相比之下,加工食品往往富含鹽分、糖分和不健康的脂肪,長期攝入會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因此,透過挑選新鮮食材,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我們可以為身體提供更健康、更天然的能量來源。

除了飲食之外,定期的體育鍛煉也是維持健康的重要手段。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

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快走、遊泳、騎自由車等,關鍵在於持之以恒,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同時,健康的生活方式還包括避免不良習慣,如過量飲酒和吸煙。酒精和煙草中含有的有害物質會損害心臟和血管,增加患病的風險。

因此,適度飲酒或完全戒酒,以及堅決禁煙,對於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低鈉鹽的選擇和使用需結合個人的健康狀況和醫生的建議,同時伴隨著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

透過這些綜合性的努力,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鈉的攝入,促進健康,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