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飲食不規律、壓力大、熬夜加班……引起的胃痛、胃脹、反酸、消化不良等問題頻頻找上門。有人說,胃不舒服忍一忍就過去了,但長期忽視就埋下健康隱患。據統計,全球約70%的人曾受胃痛、反酸、胃炎等困擾,胃癌更是全球第五大常見癌癥。
因此,「養胃」也就成了大眾繞不開的話題。然而多數人都是間歇性養胃,經常性放縱,主打一個隨性。甚至有些人偏聽了一些養生傳言,強迫自己養成了一些「好習慣」,自以為是在「養胃」,殊不知,這些「好習慣」卻可能成為胃病的幫兇。
錯誤的養胃習慣有哪些?山西白求恩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郭亞榮特意給出提醒,讓大眾避開這些誤區。
誤區一:喝粥養胃,每天都來一碗
很多人都喜歡喝白米粥,覺得好消化又熱乎。然而,白粥的營養價值相對單一,尤其是和其他粗細搭配的主食相比,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含量相對較少。
對於腸胃不好的人群來說,往往本身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就比其他人群要少,如果再長期選擇甚至只喝營養單一的白粥的話,還可能會加劇營養不良的風險,而且血糖反應也會比較高。此外,胃食管返流的患者,時常反酸、燒心的人群,如果只喝粥不吃別的主食,不僅不養胃,反而會加重癥狀。
如果真的喜歡喝粥,建議粗細搭配,放一些雜糧雜豆,如小米、蕎麥、燕麥米、白扁豆、鷹嘴豆、紅豆、綠豆等,不僅有利於平穩血糖,還能增加其他營養成分的攝入,比如膳食纖維、維生素B族、蛋白質等。同時也要註意飲食搭配,原則上一餐中還要有蔬菜和蛋白質食物。
誤區二:喝酒傷胃,那就喝茶
咖啡和茶已成了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飲品,很多人都養成了每天喝茶喝咖啡的習慣。然而,咖啡和茶都含有中樞神經興奮劑,能透過神經反射引起胃黏膜充血、損傷、分泌功能失調等等,會加重胃炎和胃潰瘍的病情。因此,喝咖啡和茶要註意節制,不要空腹喝咖啡和濃茶,胃病期間也不要飲用。
誤區三:吃生花生可以養胃
胃不好可以吃生花生,是不少人都知道的民間偏方。也有一些醫生會建議胃不好的患者吃生花生。
有研究對83個有慢性胃病的病例進行了觀察,讓研究物件們食用生花生6個月,每日三餐之前空腹咀嚼食用,並進行隨訪。結果發現,食用生花生對慢性胃病患者效果並不顯著,但對反酸和噯氣患者有明顯的好轉,這兩種疾病都與胃酸過多有關,而生花生中的脂肪和蛋白質可以中和胃酸並抑制胃酸分泌。不過,這不能說明花生有多「養胃」,我們平時吃的堿面饅頭、蘇打餅乾、麵包等,也都具有同樣的效果。
誤區四:煮得很爛的食物可以養胃
煮得很爛的食物的確比較容易消化,但容易消化並不等於「養胃」,也並非適合所有人。消化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不需要透過食用軟爛食物來「養」胃。
不僅如此,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都屬於水溶性維生素,性質不穩定幾乎不耐熱。而軟爛的食物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烹調,其中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以及葉酸的損失較多。所以,長期食用軟爛食物會導致營養不良,表現出食欲下降、情緒抑郁、免疫力下降等,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等。還會使胃蠕動鍛煉減少,胃的正常的機能下降。
該如何科學養胃?郭亞榮建議從6個細節上註意:首先,保證足夠的吃飯時間。細嚼慢咽,每次吃飯最好都在15分鐘以上。同時,清淡飲食,減少高油鹽糖食物的攝入,少用煎炸、燒烤等油膩刺激的烹調方式。「註意膳食搭配。吃的東西種類豐富一些、花樣多一些,不要單盯著某一種吃。」她說。另外,要註意飲食規律,突然讓胃加班,也盡量別空腹太長時間,讓腸胃有活力的同時,也得到足夠的休息。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的食物。不要飲酒,酒精對胃的傷害非常大,過量飲酒,還可能引起胃黏膜損傷甚至出血。
山西晚報記者 張夢瑩 實習生 武春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