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
老人家走路,能走得動的就盡量多走走,這話聽著是不是耳熟?可偏偏還有這麽一句話在坊間流傳:「老人越走路,命越短。」這話一出,許多老年人心裏打起了鼓。
走吧,怕出事;不走吧,又怕身體垮得更快。到底該聽誰的?難道走路真的成了老年人的「催命符」?
這句話並非完全電洞來風,但也不能斷章取義。走路這事,看似簡單,其實暗藏玄機。
有些老人走得對,筋骨舒展、百病遠離;可有些老人卻因為走路方式不對,反而加速了身體的損耗,甚至引發了意想不到的健康問題。
醫生提醒:老人走路的確不能瞎走! 不當的走路方式無益,反而「反傷身」。
這話聽著嚇人,不少老人可能心裏直犯嘀咕: 「怎麽就不能走了?走路還能走出毛病?」今天咱們就從醫學的角度,好好掰扯掰扯這件事。
老人走路,走對了是養生,走錯了是折壽
要說走路是人生頭等大事,這話可一點不誇張。
人一生能走多少路?粗略算算,一個普通人一輩子能走上12萬公裏,相當於繞地球三圈。可見,走路是基礎的日常活動,更是關乎健康的「養生操」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走路這件事對老年人來說,早已不是「想怎麽走就怎麽走」的自由活動了。
有數據顯示:老年人因走路不當導致的意外傷害,尤其是摔倒或過度運動引發的心血管問題,每年在全球範圍內造成數百萬例死亡。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2022年一項針對中國老年人的研究發現,老年人因運動過量導致膝關節損傷、骨折甚至心臟驟停的風險比年輕人高出三倍以上。
很多老人一聽到「運動能延年益壽」,就一頭紮進了「走路健身」的熱潮中。
每天走個兩三萬步,甚至拼命爬山、快走,覺得自己走得越多越好。結果呢?膝蓋廢了,腰椎疼了,甚至有人在走路過程中突然倒地,再也沒能醒過來。
所以說,走路雖好,但絕不是「多多益善」。
醫生告誡:老人6個走路要不得
老人走路,到底有哪些「禁忌」呢?醫生總結了6個「要不得」,每一條都是老年人容易踩的雷區。
第一,要不得「走太久」。
很多老人喜歡一走就是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
覺得「走得越久,鍛煉效果越好」。但老年人的身體負荷能力有限,長時間走路容易導致心肺超負荷,甚至誘發心梗或腦梗。
醫學研究表明,老年人每天的步數控制在6000到8000步之間最為適宜,時間盡量控制在30到40分鐘,過猶不及。
第二,要不得「走太快」。
快走雖然是年輕人健身的好方式,但對老人來說,卻是不小的負擔。快走會讓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一不小心就可能誘發心臟或血管的突發性疾病。
醫生建議,老年人走路的速度以每分鐘60到70步為宜,保持輕松的節奏,千萬別追求速度。
第三,要不得「走路姿勢不對」。
別小看走路的姿勢,走錯了可是大問題。有些老人喜歡弓腰駝背地走,有些則喜歡外八字或內八字地拖著腳走路,這些不良姿勢會對膝關節、髖關節甚至脊椎造成額外的損傷,時間一長,關節炎找上門絕不是危言聳聽。
正確的走路姿勢是:挺胸擡頭,肩膀放松,腳跟先著地。
第四,要不得「走路不看路」。
很多老人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或者與人聊天,註意力不集中。這樣容易摔倒,還可能導致意外事故。
數據顯示,老年人因走路摔倒導致骨折的比例高達30%,一旦摔倒,恢復起來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第五,要不得「空腹走路」。
有些老人喜歡清晨空腹出去走路,覺得晨練是一天的「黃金時間」。但空腹走路容易引發低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頭暈甚至暈厥的情況。
醫生建議,早晨走路前可以適當吃點東西,比如喝杯牛奶或吃塊麵包,避免血糖過低。
第六,要不得「硬拼天氣」。
有些老人風雨無阻,覺得「鍛煉最重要」。殊不知,惡劣天氣下走路,容易滑倒摔傷,還可能因為寒冷刺激誘發心血管疾病。
特別是冬天,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季節,老年人更要避開低溫時段出門。
有些老人覺得「運動越多越好」,忽視了自身的身體狀況和年齡限制。
殊不知,過度運動不會延年益壽,反而可能加速身體的損耗。
走路養生,怎麽走才正確?
既然走路有這麽多講究,那老人到底該怎麽走,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目的呢?
醫生給出了幾點建議:
1. 量力而行,適量而止。
2. 每天步數控制在6000到8000步,別追求「走得多」。
3. 選擇合適的時間段。
4. 早晚溫差大的時候盡量避免外出,中午或下午較為適宜。
5. 註意鞋子的選擇。
6. 穿舒適的軟底鞋,減少對關節的沖擊。
7. 隨身攜帶水和手機。
8. 避免脫水,同時有緊急情況可以及時求助。
9. 定期檢查身體。
10. 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走路前最好咨詢醫生。
醫生的最後叮囑
古人雲:「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走路養生的道理就在於此。
只要方式得當,走路是老人最簡單有效的健身方式之一。但任何健康方式都不是一刀切,老人走路更需註意方式方法,量力而行。
健康的秘訣,從來不在於盲目「多做」,而在於「做對」。
願每一位老人都能走出健康,走出長壽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年。
2. 【老年人運動健康指南】,中華老年醫學學會,2023年。
3.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