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生姜不去皮,吃錯一生疾」?吃姜到底要不要去皮?告訴你答案

2024-08-01養生

生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調味品,也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物,有很多的保健功效。但是,你知道嗎?生姜的皮也有很多的營養價值,而且還有一些特殊的作用。

那麽,為什麽有些人說「吃姜不去皮,吃錯一生疾」呢?這句話是真的嗎?生姜到底要不要去皮呢?接下來將為你揭開生姜皮的秘密,讓你吃出健康,吃出美味。

姜的好處多多

在日益增長的對健康飲食和自然療法的關註中,生姜這一傳統調味品和草藥的免疫增強作用引起了科學界的興趣。

1、個體免疫

德國【分子營養與食品研究】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為我們揭示了生姜中少量刺激性成分對人體免疫功能的積極影響。

該研究深入探討了生姜中的一種主要活性成分——6-姜酚對人體免疫系統的潛在益處。

研究人員聚焦於嗜中性球,這種細胞是白血球的主要型別之一,占白血球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它們在人體對抗細菌入侵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實驗結果表明,即便是極小的6-姜酚濃度(每升15微克),也足以啟用這些細胞,使其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從而增強個體的免疫功能。

這一發現為生姜在提升人體免疫力方面的套用提供了科學依據。生姜中的6-姜酚等活性成分透過促進白血球的活性,幫助人體更有效地對抗病原體,進而增強免疫系統的整體功能。

2、抗炎作用

姜辣素,生姜中的一種主要活性成分,已被科學研究證實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這種天然化合物能夠有效抑制身體中某些炎癥物質的生成,從而幫助減輕炎癥反應。

這一發現對於那些患有慢性炎癥性疾病的人們而言,如關節炎和腸炎患者,尤為重要。

透過調節炎癥反應,姜辣素為這些患者提供了一種自然的緩解方式,有助於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除姜辣素外,生姜還富含一系列強效的抗氧化劑。在人體內,自由基這類不穩定的分子能夠破壞細胞,加速衰老過程,並促進多種疾病的發展。

生姜中的抗氧化劑能夠中和自由基,減少它們對細胞的損傷。這種自然保育作用對於防止氧化應激,保持細胞完整性和功能至關重要,有助於維持身體的整體健康和延緩衰老過程。

無論是作為食物調味料,還是作為草藥的一部份,生姜都能為我們的健康帶來積極影響。

特別是對於那些尋求自然方法管理慢性炎癥條件的人們,生姜可以成為他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3、調節體內代謝

蘭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電腦生物與藥物設計國際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為我們揭示了生姜背後的科學奧秘,特別是其兩種主要活性成分——6-姜辣素和6-生姜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透過深入分析,研究團隊發現,這兩種生姜中的活性成分能夠與人體內的多種蛋白質發生交互作用,進而調節體內的多個代謝過程。

具體來說,6-姜辣素和6-生姜酚對三磷酸腺苷(ATP)、糖原、甘油酯、脂肪酸等關鍵物質具有調節作用。

這些物質在人體的能量代謝和儲存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調節機制可能是生姜所具有「暖身」功效的科學基礎。

研究進一步構建了在胃和小腸中發生的相關反應場景,揭示了生姜如何透過調節上述代謝過程,發揮其促進健康的作用。

特別是在寒冷的天氣裏,生姜的「暖身」效果不僅能夠提供即時的溫暖感覺,更重要的是,它能透過調節體內代謝,幫助維持身體的能量平衡和代謝健康。

透過合理地將生姜納入飲食,例如在冬季飲用生姜茶或在烹飪中使用生姜,人們不僅能夠享受到生姜帶來的美味,還能從中獲得健康益處,特別是在提高身體代謝、增強免疫力方面。

值得註意的是,在享用生姜帶來的健康益處的同時,也應註意適量,避免過量攝入可能帶來的不適。

4、改善腸道健康

在近年來的一項引人註目的研究中,路易士維爾大學的Yun Teng和Huang-Ge Zhang等研究人員發現,生姜中含有的一種特殊物質——類外泌體顆粒中的小RNA,具有顯著的健康益處,特別是在改善腸道健康方面表現突出。

這一發現,為我們理解食物如何透過微觀層面影響人體健康提供了新的視角,同時也拓展了我們對傳統食療概念的認識。

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一種微小囊泡,能夠攜帶包括蛋白質和核酸在內的多種分子,透過細胞間的通訊發揮作用。

在醫學研究中,外泌體因其在腫瘤發展、免疫調節等過程中的關鍵作用而受到廣泛關註。

例如,腫瘤細胞能透過外泌體與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基質細胞進行「溝通」,甚至影響T細胞的功能,從而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

在這項研究中,張課題組將目光投向了植物界,特別是生姜這一在傳統醫學中被廣泛套用的藥食兩用植物。

他們的研究揭示了生姜中同樣存在著類似於動物細胞外泌體的奈米顆粒——植物類外泌體(ELN),這些類外泌體顆粒能夠抵抗消化系統的分解,最終抵達腸道並行揮作用。

實驗結果表明,這些從生姜中提取的類外泌體顆粒中的小RNA,透過影響腸道菌群,不僅加強了腸道的屏障功能,還在實驗鼠模型中顯著減輕了結腸炎的癥狀。

這項研究不僅為腸道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食療的科學基礎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姜的這種「暖身」功效,從微觀層面上看,可能與其能夠調節腸道菌群、加強腸道屏障功能密切相關。透過促進腸道上皮細胞的增殖,生姜有助於腸道健康,從而促進整體健康。

此項研究的成果,強調了天然食物成分對人體健康的深遠影響,尤其是在調節腸道健康、預防和治療腸道炎癥方面的潛力。

未來,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我們有理由相信,更多傳統食療中的植物和食材,將被發現含有類似於生姜類外泌體顆粒的健康促進成分,為現代醫學和營養學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療方法。

皮也不容小覷

生姜皮,長期以來可能被許多人忽視其潛在的健康功效,然而,傳統醫學著作如【醫林纂要】和【江蘇植藥誌】等對生姜皮的描述揭示了其獨特的醫療價值。

【醫林纂要】中提到,生姜皮性質辛寒,與生姜的溫熱本質形成鮮明對比。這一獨特性使得生姜皮在醫療套用上具有其獨到之處。

生姜皮因其辛涼內容,被用來治療水腫浮腫,去除皮膚風熱。此外,與生姜本身發汗的功效相反,生姜皮還具有止汗的效果,為體內平衡提供了一種天然的調節機制。

【江蘇植藥誌】進一步擴充套件了生姜皮的套用範圍,指出其在外用上的價值,特別是對於膿腫創傷和皮膚癬癥等病癥的治療。

這些傳統的套用,不僅體現了生姜皮作為一種天然藥材的潛力,也強調了在日常生活中對生姜皮的利用價值。

在現代生活中,人們在使用生姜時往往習慣於去皮。然而,基於生姜皮的這些傳統智慧和醫療價值,我們有理由重新審視這一習慣。

身體水腫時,保留生姜皮食用,可以發揮其利水消腫的作用。同樣,在日常烹飪中保留生姜皮,不僅可以保持生姜的藥性平衡,還有助於避免上火等不適,從而在保證食物風味的同時,兼顧健康效益。

去皮

在日常生活中,關於生姜的使用,特別是是否去皮,存在著一定的討論。這主要取決於個人的體質以及食用生姜的具體目的。

1、脾胃虛寒的人

對於脾胃虛寒的人群來說,生姜皮的性質較為涼性,可能會導致脾胃不適。脾胃虛寒是指脾胃功能較弱,不耐寒冷,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

在這種情況下,食用去皮的生姜更為適宜,因為去掉涼性較強的生姜皮後,生姜本身的溫性作用可以得到更好的發揮,有助於溫暖脾胃,改善消化。

2、寒涼食品

對於經常食用寒涼食品的人群,比如常吃苦瓜、芹菜以及海鮮等,食用生姜時建議去皮。寒涼食品在中醫中指的是那些性質偏寒,容易導致身體寒涼的食物。

生姜的溫效能中和這些食物的涼性,而生姜皮的涼性則可能與生姜的溫性相抵消,減弱其中和寒涼食物的效果。

3、風寒感冒

對於患有風寒感冒的人群,吃生姜也建議去皮。風寒感冒是一種因寒邪侵襲而引起的外感疾病,表現為惡寒發熱、無汗、頭痛等癥狀。

生姜具有很好的驅寒解表功效,但生姜皮的涼性可能會削弱生姜的這一作用,因此在治療風寒感冒時,去皮食用生姜能更好地發揮其溫中散寒的功效。

總之,生姜的食用方法需根據個人體質和具體情況而定。了解生姜皮的性質及其對人體的影響,能幫助我們更科學、合理地利用生姜,發揮其最大的健康益處。

在追求健康飲食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註重食材的選擇與使用,以適應自身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