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說,肥胖是導致各種疾病的危險因素,而健康的體重和體型是長壽的保障。但是,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有些身材特征可能和壽命有著意想不到的關聯。
那就是大腿粗和屁股大。這兩個特征通常被認為是不美觀的,甚至是肥胖的標誌,但研究者卻發現,它們可能預示著更長的壽命。為什麽會這樣呢?
肉長在這的人更長壽
在近年來的醫學研究中,特別是關於身體中部脂肪(通常指腹部脂肪)與早期死亡風險之間的聯系,已經得到了大量科學研究的支持。
根據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研究者對超過250萬人的數據進行了分析,考察了腰圍、臀圍以及腰臀比等多種脂肪儲存方式。
研究發現,腹部脂肪含量高(即肚子大)的人群,其早期死亡的風險相對較高。具體來說,腰圍每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率將增加11%。
而相對於腹部脂肪,大腿和臀部的脂肪累積,則與降低早期死亡風險相關。
此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內科主任醫師袁振芳指出,臀圍較大通常意味著下身肌肉發達,這是身體健康的標誌。
相反,僅腹部脂肪含量高的腹型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風險。這種「胳膊腿細、肚子大」的體型,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
2023年9月,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表的文章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
該研究透過對40萬人進行觀察和隨機研究,發現腰臀比與全因死亡和特定疾病死亡風險之間的關系最為顯著。
研究顯示,腰臀比與死亡風險之間呈現簡單的正相關關系,腰臀比越大,死亡風險越高。
因此,對於那些腹部脂肪較多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關註的健康警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男性的腰臀比最好小於0.9,女性則最好小於0.85。
這一指標可以作為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和其他健康問題的簡單工具。那麽什麽樣的食物和運動可以幫助減少腹部脂肪,增加下肢肌肉?
如何調節身材
透過均衡飲食和增加運動,可以有效地減少腹部脂肪:
(1)在飲食方面,選擇合適的食物至關重要。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胸肉、瘦牛肉、魚蝦等,以及非肉類的豆腐、扁豆等植物蛋白質來源,是優質的蛋白質供應來源。
高蛋白食物不僅有助於提高新陳代謝,還能增加飽腹感,減少過多熱量的攝入。
(2)膳食纖維不僅是維持良好消化系統健康的重要組成部份,還能有效地幫助控制體重和減少脂肪積累,從而維護整體健康。
膳食纖維主要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堅果等食物中。這些食物不僅提供豐富的纖維素,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新鮮蔬菜如青花菜、菠菜和胡蘿蔔等,以及水果如蘋果、香蕉和橙子等,都是優質的纖維來源。
全谷物如燕麥、全麥麵包和糙米,以及各種堅果如杏仁、核桃和花生,也是膳食纖維的重要供應商。
膳食纖維的攝入對於維持胃腸道功能十分重要。它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食物更好地透過消化系統,從而防止便秘和其他消化系統問題。
高纖維食物在消化過程中需要更長時間,從而增加飽腹感,有助於控制飲食,減少過量攝入,對於控制體重和預防肥胖有著重要作用。
在日常飲食中,應當努力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例如,可以選擇全谷物而非精制谷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適量的堅果。
同時,適當的飲水也很重要,因為纖維素在充足水分的幫助下更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值得註意的是,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過快增加纖維攝入量可能導致胃腸不適。因此,建議逐漸調整飲食習慣,同時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入。
(3)控制糖分攝入對減少腹部脂肪至關重要。高糖食物容易導致能量過剩,進而轉化為脂肪儲存在身體,尤其是腹部。
因此,選擇低糖食物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例如,選擇原味酸奶而非加糖版本,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糖分攝入。
同樣地,盡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含量的食物,如甜點、糖果和含糖飲料等,這些食物通常含有高量的添加糖,對控制體重和腹部脂肪積累不利。
健康脂肪的攝入,對於維持良好的血脂水平胡提供必要的能量同樣重要。健康脂肪主要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例如牛油果、橄欖油和深海魚等食物都是優質的健康脂肪來源。這些食物不僅有助於提供身體所需能量,還能改善血脂水平,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適量攝入這些健康脂肪有助於提高飽腹感,避免過度進食,間接地有助於控制體重和減少腹部脂肪。
盡管這些食物對健康有益,但攝入量仍需適度。牛油果雖然富含健康脂肪,但也是高能量食物,過量食用仍可能導致能量過剩。
因此,在享用這些健康食物的同時,還需註意總體的熱量控制。
(4)除了飲食調整,運動也是減少腹部脂肪的關鍵。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遊泳等,能夠增加卡路裏的消耗,有助於減少脂肪的堆積。
同時針對腹部的肌肉鍛煉,如仰臥起坐、平板支撐等,能夠加強腹部肌肉,塑造腹部線條。
透過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不僅能夠有效減少腹部脂肪,還能提升整體健康水平,增強身體素質。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毅力,但長期堅持下來,定能收獲顯著的健康益處。
在現代社會,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骨質疏松癥成為了影響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問題。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質減少、骨密度降低、骨骼脆弱為特征的疾病,容易導致骨折。預防骨質疏松癥,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什麽樣的食物和運動可以避免骨質疏松,增強骨骼健康
(1)鈣不僅是構建和維持骨骼強度的關鍵成分,還對肌肉功能、神經傳導和血液凝固等生理過程有重要作用。
鈣的日常攝入主要來自食物。牛奶和奶制品無疑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鈣源,它們不僅鈣含量豐富,而且易於人體吸收。
除此之外,綠葉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和青花菜等,也是鈣的良好來源。這些蔬菜中不僅含有豐富的鈣,還富含其他對骨骼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如維生素K和鎂。
豆類和堅果也是鈣的重要來源。例如,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漿)和杏仁、芝麻等堅果含有較高的鈣。
這些食物不僅為素食者提供了鈣的良好選擇,也為那些對乳制品過敏或不耐受的人提供了替代品。
然而,有些人可能因為飲食習慣或身體條件,難以透過食物攝入足夠的鈣。在這種情況下,補充鈣制劑成為了一個選項。
補充鈣制劑可以幫助彌補飲食中的不足,但需要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進行。因為過量的鈣攝入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如腎結石和心血管問題。
此外,攝入足夠的鈣質雖然重要,但保持骨骼健康也需要維生素D的幫助,因為它促進鈣的吸收。
(2)保證充足的維生素D攝入也十分重要。維生素D不僅有助於鈣的吸收,還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
日常飲食是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之一。一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油性魚類(如鮭魚、鯖魚和鯡魚)、蛋黃和強化食品(如某些麥片和乳制品)應該包含在均衡的飲食中。透過日常飲食攝入維生素D,可以幫助保持骨骼的健康和強度。
人體在陽光照射下能夠自然產生維生素D,因此適當地進行戶外活動,如散步和輕松的戶外運動,可以幫助體內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
然而,需要註意的是,過度的陽光暴露也有其風險,因此應適度進行,並采取必要的防曬措施。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可能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這可能是因為日常飲食中維生素D含量不足,或者由於生活環境、皮膚顏色等因素,陽光合成的維生素D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
(3)保持健康的體重也是預防骨質疏松癥的一個重要方面。過輕或過重都可能對骨骼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維持適宜的體重是預防骨質疏松癥的關鍵。
預防跌倒同樣重要。跌倒是導致骨質疏松癥患者骨折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善家居環境、穿著合適的鞋子以及參加平衡和力量訓練,可以有效降低跌倒風險。
(4)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是及早發現骨質疏松癥的關鍵。透過檢查,醫生可以評估骨質狀況,提供相應的預防建議。
總之,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越瘦越好,或者越胖越好,而要綜合考慮自己的身材指標,比如大腿圍、臀圍和腰圍,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範圍。
同時,我們也要註意飲食均衡、運動適度、補充鈣和維生素D,保持健康的體重和骨密度,預防跌倒和骨折,定期檢查骨質狀況,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