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健康養生】警惕,脾不好的人腿會這樣!10個方法,養脾立竿見影

2025-06-29養生

人體的健康與否,和脾胃的好壞息息相關,中醫甚至將脾稱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

這意味著,人體日常生命活動所需的很多營養物質都有賴於後天脾胃對飲食的吸收運化。

脾胃受損,人的健康就會受損。

脾的正氣是否充足,在小腿上往往有直觀反映。

脾胃健運,則肌肉豐滿、壯實,四肢強勁有力;脾失健運,則肌肉瘦削,甚或痿廢。

日常生活中,有些病人小腿變細,有些變粗,有些下肢軟弱無力,有些下肢發涼,有些下肢關節僵硬,還有一部份人皮膚灼熱,這些現象都可能暗含脾胃不適的健康警示。

0 1

小腿變細,肌肉萎縮:

脾胃的運化功能障礙,必致肌肉瘦削。

0 2

小腿變粗,肌肉松軟:

脾主運化水濕,脾虛水濕不得運化,水濕之邪阻滯經絡,下註於四肢,出現四肢水腫,小腿變粗,肌肉松軟無力,也有部份病人出現四肢肌肉麻木,極大影響生活品質。

0 3

小腿柔軟,酸困無力:

脾主四肢肌肉,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氣血生化乏源,導致氣血虧虛,不能濡養下肢肌肉,最終出現小腿柔軟、酸困無力。

0 4

小腿冰涼不適:

出現這種情況提示脾陽虧虛,脾陽虛不能溫煦四肢肌肉,所以出現小腿溫度低,嚴重者還會出現全身怕冷的表現。進一步發展女性會出現白帶增多,男科陽痿早泄等。

0 5

小腿僵硬、疼痛:

這種情況也和脾氣虧虛有關,中醫五行講脾屬土,土克水,脾虛日久病及腎水,出現脾腎陽虛,如果遇到天氣寒冷,或感受寒邪,寒凝絡痹,就會出現小腿僵硬、疼痛的情況。日久會導致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

1.饑飽適中: 很多養生學家均主張飲食宜節量,一日三餐,七八分飽。

2.食宜緩細: 不論粥飯點心,皆宜細嚼慢咽,急則損脾傷胃。

3.飲食有時: 飲食有定時、有規律,才能使身體及時獲得維持生命的營養。

4.怒後勿食: 進食的時候宜心平氣和,一切過度的、負面的情緒都應盡力排除,才有利於胃的消化。

5.謹和五味: 應做到食物多樣化,主食有精有粗,雜食不偏。

6.清淡為上: 勿進肥甘厚味,常須少肉,多食新鮮蔬菜瓜果。

7.飲食宜潔: 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應重視飲食衛生。

8.甘鹹勿過: 食糖過多會害脾生痰損齒,易患消渴。吃鹽過多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尤其易患高血壓病。

9.適溫而食: 食物的溫度要適中,過燙會對消化道造成傷害,過寒則易傷脾陽,即使是炎熱酷暑,也不可恣意冷飲。

10.餐後養生: 食畢叩齒三十六下,津令滿口,則食易消。如飽食則臥,食不消而成積,則致生腸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