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我讀傷寒論—血虛和陰虛

2024-11-30養生

在中醫理論中,經常談到陰虛、血虛、陽虛、氣虛。大多數人聽得一頭霧水,就是中醫人也不見得能夠明明白白。

今天我試著談談陰虛和血虛。

中醫講的血虛指的是血液虧虛,血液不能濡養皮、面、唇、爪。其根本表現就是面色白、舌白、眼瞼白、口唇白、指甲白,所手足發麻、神魂不寧、失眠健忘等。

陰虛指的是陰液的損失或者減少,不能正常的濡養五臟,出現了頭暈耳鳴、心煩失眠、口燥咽幹、五心煩熱、顏面潮熱顴紅等。

那到底怎麽才算陰虛血虛呢,它的基本病理是什麽呢?

大家知道血液是流動在人體血管中的一種紅色不透明的黏稠液體,血液通常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而血漿中含有水、蛋白質以及低分子物質,而低分子物質中又有多種電解質和有機化合物。血細胞則包括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三類細胞,此外,血液中還含有遺傳物質,其中包括染色體和基因。

血液輸送營養成分和氧氣,供給機體組織和器官,維持生命活動,在某種程度上,血液就好象跑在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工具。負責運送物料,如果血流變慢或者承載能力不足,營養成分和氧氣就不能正常供應細胞消耗,造成機體功能降低,這便是血虛。

陰虛是指血液中水分不足,血管滲透壓降低,含容水分能量不足,一是供給組織的溶液不足,二是因為溶液少,血液粘稠度增加,流動阻力變大,形成阻滯不暢生熱,這便出現了陰虛癥狀。

血虛吃補血的藥,比如四 物湯,八珍湯等以增加血液有效成分,提高運化能力。陰虛服補陰虛的藥,比如生脈飲,六味地黃湯改善血液內環境,清內熱。當然,臨床病癥復雜多變,醫者需要具體辯證施治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