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常悄然潛伏體內,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人體的血管狀態。 帝寒金溫認為, 體內寒熱平衡和氣血執行有關 ,血脂高,身體會在晨起時,釋放出一些「 預警訊號 」:
1.手腳發麻
血脂升高,常伴隨血液黏稠度的增加,這會導致血液迴圈受阻。
作為身體末端,在血脂異常影響迴圈時,手腳容易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進而引發麻木。
此外,血脂增高會損傷血管壁、誘發炎癥,甚至累及神經系統,幹擾神經訊號的正常傳導,導致手腳發麻。
2.胸悶不適
過多脂質沈積血管壁,易形成
粥樣硬化斑塊
,導致血管腔狹窄、血流不暢。當心臟冠狀動脈被累及時,心臟供血就會受限,進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發胸悶不適的感覺。
此外,血脂增高還會破壞血管彈性,使其變得僵硬,加重心臟泵血負擔,進一步誘發胸悶等不適,需警惕血脂異常對心血管的雙重損傷。
3.感到困倦
高血脂會讓血液變黏稠、流通不暢,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的供血供氧不足,即便睡夠時間,也會因氣血迴圈受阻而
感到持續疲倦
。
晨起精神差,不要只當「沒睡好」,警惕血脂異常對身體的影響,及時排查,才能守護清晨的活力。
4.頭暈頭痛
晨起頭暈、腦袋昏沈,甚至頭痛? 排除睡眠問題後,警惕血脂過高!血脂異常會拖慢腦部血流,導致大腦短暫性缺血缺氧,進而引發頭暈;
此外,它還可能刺激神經系統,引發頭痛。別把這些當「起床氣」,當身體反復發出這類訊號,及時就醫查血脂,別讓血液黏稠度,「拖垮」腦迴圈,早幹預,才能護好腦血管健康。
血脂是否異常?重點看這4個指標
判斷血脂是否健康,主要關註四項核心指標:
▲總膽固醇(TC)
:反映血液中膽固醇總體水平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俗稱「好膽固醇」,可保護血管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
:俗稱「壞膽固醇」,是動脈硬化主要危險因素
▲甘油三酯(TG)
:反映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
帝寒金溫提示
,
「壞膽固醇(LDL-C)」升高,需格外警惕
,它與血管健康關系最為密切,是動脈硬化的最主要危險因素。
無其他風險因素者,
建議將「壞膽固醇(LDL-C)」控制在 3.4毫莫耳/升以下
;若屬於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等),需遵醫囑設定個人化調脂目標,精準管理更護血管。
5件事幫你控好血脂
▲定期查血脂
普通人群:
<40歲的成年人,每2~5年1次,≥40歲每年至少1次
;高危人群(如心腦血管病患者)遵醫囑增加頻次。
▲管理脂肪攝入
1.限總量:每天油脂攝入20~25克,遠離高糖、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
2.換種類:用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
)代替動物油、棕櫚油(飽和脂肪酸),拒絕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
3.控膽固醇: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人群,或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每天膳食膽固醇≤300毫克(約1個蛋黃的量)。
▲吃得「雜」一點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膳食纖維及魚類:
- 每天蔬菜500克、水果350克,保證色彩多樣(如菠菜、藍莓、燕麥等);
- 常吃大豆、豆腐等富含纖維的豆制品,纖維豐富,助力調節血脂;
- 每周吃2次及以上深海魚(如鮭魚、鯖魚),對血管更友好。
▲規律運動促代謝
每周進行3~5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
,如快走、遊泳、騎車,幫身體「盤活」血液迴圈,加速脂質代謝。
▲守住「生活底線」
- 戒煙:煙草傷血管,加速動脈硬化;
- 限酒:酒精是甘油三酯「推手」,指標高者最好滴酒不沾,健康人男性每天酒精≤25克、女性≤15克;
- 別熬夜:熬夜打亂代謝節奏,建議固定作息,保證7~8小時睡眠。
別等心腦血管問題找上門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