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每一位媽媽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養男孩太難了」!
一天到晚上躥下跳,閑不住的泥猴子,剛收拾好的房間轉眼就亂成一團。
寫作業七扭八扭,就是坐不住,別人家的女兒學習不用操心,自家的兒子則是操碎了心都看不到一點兒努力。
情商低,說話直,一張嘴就得罪人,不會看臉色。
養育男孩,媽媽一個頭兩個大!
身為女性,對男孩的成長和心理是很難理解的,在養育男孩的過程中,媽媽很容易 按照女性的思維模式 希望男孩能像女孩一樣愛幹凈,不調皮,乖乖自己玩不喊罵,說話不吵鬧安安靜靜的。
結果,這些要求就會導致男孩的天性被壓制,性格、精神、心理上都朝反方向發展,出現扭曲。然而 ,大部份家庭中,媽媽從始至終都是養育男孩的主要人 ,如果媽媽不能試著了解男孩,就無法理解男孩的行為,對男孩的成長來說會形成負面的影響。
尤其是在這4個方面,媽媽千萬別踩坑!
認為男孩不用功
男孩的媽媽怎麽想不通,明明都是同齡娃,為啥別人家的女兒認真聽講,自覺寫作業,一個學期結束書本還能幹凈整潔。而我家的男孩恰恰相反,各種怒吼打罵恐嚇都沒有用,一天天的頭都要炸了。
腦科學家為男孩鳴不平,他們指出從胎兒時期,男孩的左腦發育就會比女孩緩慢,連線左右腦的胼胝體也會比女孩更薄,左右腦連結薄弱,因此女孩大腦功能發育相對較為均勻。這就導致男孩在聽、說、讀、寫的語言表達能力上,要遠遠落後於女孩子。
所以拿男孩和同齡女孩相比,對於他們來說非常不公平, 因為男孩天生就是「開竅晚」。
覺得男孩粗線條
家有女兒,和她說話的時候不自覺地就會細聲細語,更照顧她的自尊心,批評時更考慮方式方法。而和兒子溝通的時候往往簡單粗暴,容易口不擇言,甚至上頭的時候會暴打一頓。
就是因為我們通常認為男孩子粗線條,心大,不會計較這些。
其實, 男孩也有脆弱敏感的一面,他們同樣需要父母的和風細雨的呵護和溝通,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傾聽自己,和自己好好說話。
粗暴的溝通方式只會加重孩子的敏感,這類孩子長大後情商低,性格極端,同樣喜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讓人厭惡。
認為男孩就得狠管
別把「媽寶」當成孩子的優點!
從女性角度看男孩,我們最希望他聽話,不惹事兒,安安靜靜。這就導致在男孩的成長中,媽媽的幹涉過多,不許男孩打鬧,不許他滿地打滾玩泥巴,不許他將鞋子衣服弄臟,不許他大聲吼叫,不許他滿身臭汗......
甚至有的媽媽會用傳統思想養育男孩,認為男孩不應該做家務,因此對孩子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成了一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懶蟲。
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牢牢壓制了一個男孩,甚至是一個孩子的天性和能力發展。孩子的各個方面都無法得到正常的發育成長, 孩子要麽成為一個逆來順受的媽寶,要麽成為一個依附在媽媽身上的吸血蟲。
認為男孩天生社牛
我們經常認為男孩們天生都是「社牛」,在社交上不用太費心。實際上,男孩更容易在這些方面出問題。
他們也會因為交不到朋友感到困惑,為朋友之間的矛盾感到郁悶,為朋友之間的相處交往感到迷茫。他們在校園中時常會因為和老師同學的關系耗神。
實際上,男孩的情商更低,他們在人際交往,與人相處,說話做事情上經常會顯得「一根筋」,特別愚蠢。 所以他們更需要父母的指引,教他們如何共情,如何說話做事做人。
教育家史蒂夫在【養育男孩】一書中寫道: 「男孩成長為堅韌、有責任感的男人,需要堅定、友善的領路人。父母要為兒子揚起生命的風帆,開辟精彩的人生航程。」
作為養育主導人的媽媽,在男孩的養育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我們要想辦法多了解男孩的特性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的成長。
1、讓爸爸更多參與男孩的成長
【養育男孩】這本書指出: 從出生到6歲,這個年齡段的男孩是屬於母親的。而後則屬於父親。
男孩的生命 需要野蠻成長 ,需要一個男性的力量指引著自己,男孩6歲之後,爸爸一定要成為養育男孩的主力。
同性的認同,會讓男孩感到更加快樂,更加自信。男性思維的影響,會加強他們的邏輯思維,引導他們理解世界。
2、媽媽要學會放手
男性荷爾蒙決定了男孩終會變成一個刺兒頭,如果媽媽強行去改變男孩的特質,就會導致孩子成為唯唯諾諾的媽寶男,尤其在和異性相處的問題上,更容易出現問題,變得幼稚,沒有擔當,自私,缺乏道德感。
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多做主,多思考,多行動,才能成為獨立自主,優秀的男孩。
3、在情感上細膩一點兒
養育男孩,在生活中要帶些「毛茬兒」,粗獷一點反而能讓男孩堅強獨立,更自信。但是在情感上,父母要細膩一些。
重視男孩情感的需求,多關註孩子的變化,多和孩子溝通,多傾聽孩子的內心。
男孩的養育,對於媽媽來說是一個難題。作為母親,我們要提高認知,轉換角度,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孩子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