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中,都覺得幼稚園是一個很好的托育機構,孩子上幼稚園之後,一定能夠得到很好地照顧和教育。
但其實有時候孩子在幼稚園過得可能並不開心,只不過孩子一個人默默承受,沒有對家長說罷了。
開學第一天滿心歡喜,放學的時候卻悶悶不樂,真相讓人不寒而栗
隨著時間的一天天過去,小萌也在不斷地長大,轉眼間就到了上幼稚園的年紀了。
而媽媽也是非常仔細地給小萌選擇了幼稚園,順利地報了名。
開學的那天,媽媽帶著小萌走在去幼稚園的路上,當時媽媽的內心其實是很擔心的,擔心小萌會不會和別的孩子一樣,第一天到幼稚園就哭鬧不已。
如果自己的孩子真是那樣,自己不知道還能不能忍下心讓孩子去幼稚園。
與媽媽的焦慮不同,小萌似乎知道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在還沒有到幼稚園的時候,就表現出極大的興奮情緒,似乎對於幼稚園很是向往。
沒過多久,媽媽就帶著小萌來到了幼稚園門前,而小萌的表現讓媽媽放下了懸著的心。
因為小萌真的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負面情緒,反倒是滿臉期待地看著媽媽,似乎在等著媽媽說「進去」。
相比小萌,媽媽的分離焦慮似乎更明顯一些。
就這樣,由於小萌對上幼稚園沒有絲毫的抵觸,甚至還很高興,所以 入園這一環節是一點也沒有難度, 媽媽也很慶幸自己有這麽一個省心的好寶寶。
看著小萌高高興興地跟著迎新老師走進幼稚園,媽媽很是欣慰,感覺小萌一定能夠在幼稚園裏面度過美好的一天。
就這樣,一晃到了晚上放學的時候,小萌媽媽早早的就等在了幼稚園的門外,用期待的眼神看著裏面, 似乎分離這麽一整天,就像分離了一年那麽久。
在等待孩子放學的時候,小萌媽媽也在腦子裏幻想過很多小萌出來的場景,媽媽覺得小萌肯定是一臉興奮地跑出來,高興地告訴自己在幼稚園的生活有多有趣,小嘴嘚吧嘚個不停。想著想著,小萌媽媽的臉上也不自覺地露出了笑容。
不過,當小萌真的放學出來之後,眼前的景象卻讓小孟媽媽有點意外。
因為小萌的狀態和上學時候的狀態完全不一樣,臉上沒有掛著笑容,也沒有絲毫興奮的感覺。
小萌媽媽心想可能是孩子上學累了,所以才沒有高興的表情吧。
在接到小萌以後,小萌媽媽滿以為孩子會給自己講一些幼稚園趣事,但是小萌一路上也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跟著媽媽回了家。
接下來的幾天,媽媽準備送小萌上幼稚園的時候,小萌有些猶豫了,似乎不想再去幼稚園了。而媽媽面對小萌的這種情況,只覺得是孩子「新鮮勁兒」過了,並沒有放在心上,便拉著孩子去上幼稚園。
一天晚上接孩子的時候,媽媽發現,小萌還是一如既往地一臉不開心地走出來……
就這樣,過去了一周後,小萌是不管說什麽都不想再去幼稚園了,甚至還哭鬧,這時候的小萌媽媽才 感覺到事情有點不對勁 ,於是便耐下性子和小萌進行了溝通。
一開始,小萌還不願意說,直到小萌媽媽一直追問,小萌才終於說出了自己不願意去幼稚園的原因。
原來,小萌本來很期待幼稚園生活的,但是在幼稚園裏面,小萌的善意卻沒有得到他人的正面反饋,這讓小萌感覺非常的不舒服。
因為小萌覺得,自己對他人好,那麽他人也應該回應給自己一樣的善意,但是卻沒有。
並且,在之後,小朋友們並不像小萌想象的那樣都能夠和自己成為好朋友,幼稚園的集體生活也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想怎麽樣就怎麽樣等等。
最終,小萌覺得幼稚園生活並不是自己希望獲得生活。
對於小萌的說法,小萌媽媽是十分重視的,但總感覺孩子的邏輯似乎並不是很對,為了尋求真正的真相,小萌媽媽來到了幼稚園,和園長說明了情況。
透過監控和與老師、小朋友的交流,才知道了小萌不喜歡幼稚園的真正原因。
在小萌媽媽看來, 孩子就是在幼稚園遭遇了「冷暴力」。
幼稚園裏也存在「冷暴力」,很多父母還被蒙在鼓裏
幼稚園裏面雖說都是「單純的小可愛」,但是幼稚園環境也算是一個集體環境,而但凡是集體環境,就很可能會出現交際問題,從而產生「冷暴力」的情況。
而在幼稚園中,經常出現的「冷暴力」就有三種,無論哪一種,娃遭遇了都很痛苦,家長一定要提前了解,別再讓孩子默默承受了。
第一種:小朋友的有意排斥
小孩子之間,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咱們不跟他玩」這種情況了。比如孩子在幼稚園和另外的也一個孩子 產生了糾紛,或是鬧了矛盾 ,這時候對方就可能會不理孩子。
並且,對方在看到有其他小朋友準備和孩子玩的時候,也會制止他人的行為,甚至 組建小團體,集體的孤立孩子。
這種行為,就是一種典型的幼稚園冷暴力行為,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幾乎在每個幼稚園都會出現。
而它對於孩子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可能會極大地 影響孩子的情緒,幹擾孩子的心理 ,導致孩子對於幼稚園生活產生極差的印象,從而抵觸上幼稚園。
而一些比較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對孩子產生長久的影響。
第二種:同學的出言譏諷
幼稚園的孩子雖說都沒有什麽城府,但是有些孩子或因生活環境問題,或因家長影響,可能會產生一些比較尖酸刻薄的性格。
從而在幼稚園裏面的時候,可能會對其他的小朋友做出語言譏諷的行為。
比如,孩子的同學嘲笑孩子的長相、衣著、用品等,這就是一種冷暴力,孩子雖說沒有受到身體上的傷害,但是卻 被對方語言羞辱,孩子的內心將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說真的,現在大部份的人都是比較文明的,甚至很多人已經不知道罵人為何物了,所以孩子也建立了較高的素質,但同時也缺乏了應對別人語言嘲諷的能力。
從而導致孩子在面對此類情況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麽做,只能夠 吃啞巴虧,生悶氣 。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以及孩子對於幼稚園的接納都是很不利的。
第三種:精神上的「綁架」
還有一種冷暴力的情況,想想都讓人覺得可怕,它就是「PUA」。
一般來說,「PUA」這種情況一般都出現在一些別有心機的成年人身上,但是現在,很多幼稚園的「小豆丁」開始出現了這種行為。
比如孩子到了幼稚園之後,有一位同學表現出了對孩子極大的「善意」,從而和孩子成為了「好朋友」。
而成為「好朋友」之後,同學便利用情感攻勢來侵犯孩子的權益,就像「用用你的筆」、「借你一支筆」等等,而往往這些東西都是「有借沒還」的。
孩子礙於「情誼」,也沒辦法開口討要 ,從而逐漸地被侵犯權益。
這種冷暴力,是非常可怕的,孩子甚至都 不知道自己被同學給「坑」了。
如何避免孩子遭受幼稚園「冷暴力」?
提升孩子的三個能力,冷暴力自然會遠離孩子
哪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稚園遭受冷暴力,而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需要提升孩子的三個能力,才能保障孩子在學校「不受傷」。
①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對於在集體環境中生活的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決定著孩子是不是能夠很快地融入集體,是不是能夠交到好朋友,是不是能夠避免與他人的爭執等等。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到了幼稚園遭到冷暴力,首先就需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人,讓孩子到了幼稚園之後能夠很融洽地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也就不會有人對孩子實施冷暴力了。
②領導能力
擁有領導能力的孩子,往往在孩子堆中有較高的威望,從而成為孩子們的焦點。
而對於這樣的人物,自然是沒有人會施以冷暴力的,因為搞不好就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在培養孩子領導能力的時候,我們應聚焦於三大核心要素的強化:
首先是自信心的塑造,讓孩子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敢於擔當的勇氣;
其次是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鼓勵他們勇於探索、敢於質疑,形成獨特的見解與判斷力;
最後是組織協調能力的鍛煉,透過實踐活動,讓孩子學會如何有效地集結團隊力量,平衡各方需求,引領團隊朝著共同目標穩步前行。
這樣的全面培養,孩子自然不會遭遇「冷暴力」。
③自理能力
小朋友都比較羨慕能力較強的人,如果說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較強,不僅會很快地在幼稚園中建立自己的威信,並且還能夠展現出自己的實力,不易被其他的人「牽制」,從而減少孩子被冷暴力的機率。
另外,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夠讓孩子體驗到更好的幼稚園生活,讓孩子過得更加順暢,更加愉快。
結語
幼稚園是一個小社會,這裏雖說都是孩子,但是仍舊會存在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現象。
所以,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到了幼稚園就不需要操心了,而是要註意孩子的情緒變化。
如果發現孩子遭受冷暴力,就要及時幹預、及時解決,避免冷暴力對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互動話題】:你覺得幼稚園的冷暴力還有哪些形式呢?你認為如何才能夠讓孩子避免冷暴力的侵害呢?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