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在產房裏都聽到媽媽的 鬼哭狼嚎 ,很多媽媽甚至疼得都想不生了,都覺得生孩子是媽媽一個人在努力,沒有人能幫到媽媽。事實上,在媽媽肚子裏面的胎寶寶其實也在不斷的努力,不斷地配合媽媽。
一組圖告訴你:在生產的時候,寶寶到底做了什麽樣的努力
★努力地用頭向下鉆
很多媽媽在36周左右,醫生就會在檢查的時候摸一摸胎頭,如果摸到胎頭已經下來了,就告訴她已經入盆了, 入盆之後媽媽是感覺下墜感非常明顯 ,以前吃東西覺得胃脹的難受,但是胎頭下降之後,就感覺胃的下降感沒有這麽難受了。那是因為胎兒已經整體向下降了,胎頭只有入盆了才能更好的順產。
而寶寶的頭在向下鉆的過程中,可能會接觸到媽媽的宮頸口,會導致宮頸口的胎膜和子宮壁破裂,毛細血管破裂,會出現少量的出血,這些出血並不一定是鮮紅的血,可能還有一些宮頸管裏面的粘液,這就是我們說的見紅, 一般見紅到了1~2天孩子就會出生。
有經驗的醫生會根據胎頭下降的程度決定胎兒是否能夠順產,一般經過陰道的檢查或者專門的檢查,就能夠明確地知道胎兒的顱骨最低點的位置,也能夠很好的判斷胎方位是不是合適順產。
★分泌激素促使媽媽子宮收縮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生產是因為媽媽自身分泌催產素,其實並不是, 在第8版【婦產科學】裏面就提到皮質醇激素是由胎兒的腎上腺素產生的,隨著胎兒成熟而不斷的增加,這些皮質醇激素經過胎兒胎盤合成雌激素從而激發宮縮。
也就是當胎兒比較成熟之後,他就能分泌更多的激素,促使媽媽子宮收縮,也能讓他更快地出來見到爸爸媽媽。
★寶寶的頭不斷地在刺激宮頸,促使羊水流出
大部份媽媽會在宮口開到四指五指的時候,有羊水流出來,當 羊水流出來之後就會滋潤到產道, 會讓我們的宮口開得更快。
其實是寶寶的頭將羊水阻斷為前後兩個部份,在頭的前面的羊水叫做 前羊水 ,大概只有100毫升,這些前羊水破了之後就能夠更好地滋潤宮頸,會導致宮口更好的擴張。
★寶寶在不斷地調整頭的位置,以最小的徑線出生,減少對媽媽的傷害
寶寶的頭是身體最大的部位, 寶寶的頭如果出來的時候以最小的徑線出來,就能大大的避免對媽媽產道的傷害,甚至沒有撕裂沒有側切,寶寶也能順利的出生。
所以寶寶在生產的時候他會不斷地調整他頭部的位置。
寶寶調整頭部位置,主要是有6個動作
第一個動作:銜接
先是 把頭降到盆骨入口平面 ,這個動作叫做銜接。
第二個動作:下降
胎頭沿著盆骨軸前進的動作就是下降。
第三個動作:俯屈
其實就是 胎兒的頭轉動位置以適應產道的形狀 ,讓胎頭能夠更順利的下降。
第四個動作:內旋轉
也就是 胎兒的頭圍繞著骨盆中軸向前旋轉, 讓胎兒的頭能更好的出來。
第五個動作:仰伸
因為宮縮和腹壓會迫使胎頭繼續下降, 肛提肌收縮力又將胎頭向前推進 ,慢慢進入骨盆的入口。
第六個動作:外旋轉
胎頭枕部繼續向左旋轉45度, 保持胎頭和胎肩的垂直關系,以利於更好的出生。
這六個動作做完之後,胎兒的頭就能慢慢的出來了,肩膀也會順利的出來。
所以媽媽在生產的時候各種的疼痛,其實寶寶也在努力的配合媽媽,因為希望盡快見到爸爸媽媽。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