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被同小區的寶媽纏上了」上熱搜:請遠離你身邊的這類「窮人」!

2024-11-29育兒

文/陳歡樂 編輯/MBA智庫琉琉

看到一個熱帖,不禁感慨,「世界之大,真的什麽奇葩都有。」

圖源 / 微博

題主生活在十八線小縣城,遛娃時認識了同小區的一位寶媽。

相識第二天,寶媽便提議去題主家裏玩,題主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然而,這一決定卻讓題主懊悔不已。

此後,寶媽天天往題主家跑,行為隨意,全然將題主家當成自己家:

孩子紙尿褲滿了不說回自己家換,反倒是賴在題主家、蹭用人家的紙尿褲;

題主花錢買的幼兒零食、玩具等等,價格都不便宜,這位寶媽理直氣壯的白吃白拿......種種行徑盡顯愛占小便宜的毛病。

相處兩個月,題主非常崩潰。

生活中,像這位寶媽的人不在少數。

總是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把別人的慷慨視為理所當然,不斷索取,毫無節制。

殊不知,這種行為不僅暴露了自己內心的貧瘠,還不斷吞噬他人的善意與耐心。

艾青曾說: 「自私和貪婪相結合,會孵出許多損害別人的毒蛇。」

人這一生,難免與這類「心窮」之人狹路相逢,他們如同毒蛇,只要稍有機會,便會露出自私與貪婪的醜惡嘴臉。

故而,明確底線,遠離「心窮」之人,不讓毒霧汙染自己的世界,方為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1

在得寸進尺面前,

你的妥協一文不值

【教父】裏有句話說: 「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朋友夏夏講過一件令人無奈的事。

一次下雨天,她準備開車送孩子上學時,恰巧碰見了鄰居。

鄰居便問夏夏,能不能順帶把自家孩子一起送去學校。

夏夏想著大家都是鄰居,而且兩個孩子在同一所學校,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可誰能想到,這僅僅是個開端。

第二天早上,夏夏剛開門,就看到鄰居家的孩子已經站在門口了。

夏夏有些驚訝,但還是讓孩子上了車。

第三天、第四天……

鄰居家的孩子像設定好程式的機器人一樣,每天都會在夏夏家門口準時「現身」。

而鄰居對此卻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妥,沒說過一句感激之言,更別提分擔油費之事了。

夏夏滿心不悅,可她卻始終被「情面」二字束縛,一次次選擇妥協。

她渾然不知,自己的無底線妥協,正將她拖入越發窘迫的境地。

一次自家孩子因病請假,未料鄰居竟稱自己上班即將遲到,讓夏夏幫忙送孩子上學校。

貪得無厭這件事,多數人是無師自通的。

他們只會把你的善意當成理所當然,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這份免費的「福利」。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裏得曼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讓助手去請求一些家庭主婦,將一個小巧的招牌掛在自家窗戶上,主婦們紛紛同意。
半個月後,實驗者再次登門,要求有所升級,將一個更大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內。

與此同時,助手也向以前沒有放過小招牌的家庭主婦提出同樣的要求。
結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後者僅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後者高出3倍之多。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 「得寸進尺效應」, 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當你有一絲忍讓,有些人便會將你的寬容視為軟弱,進而提出更多過分的要求。

倘若你選擇妥協,他們便將此當做你可以不斷讓步的訊號,不斷侵蝕你的權益。

正如莫言所說: 「人不能慣,越慣越混蛋,人不能讓,越讓越囂張,情不能盼,越盼越心寒。」

很多人的內心似一片荒漠,永遠填不滿,貪婪地想要將所有好處都據為己有。

而你施與援手的熱忱,只會被他們當成無限索求的資本。

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2

與「心窮」之人纏結,

是一場災難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

好心幫同事帶了幾次早餐,偶爾一次沒幫他帶,就開始在公司詆毀你;

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車費、餐費總是你先墊付,事後對還錢之事稍作提醒,朋友卻指責你小氣……

理所當然地享受你的好,卻不念你的情,隨時準備反咬一口。

不禁讓人想起一句話: 「心窮的人,心胸缺開闊,眼光缺長遠,骨子裏缺誌氣,生活裏缺情趣。」

目光緊盯當下利益,骨子被貪婪驅使,做出損人利己的事,讓真心相待之人在這糾葛中徒耗心力。

知乎上曾有一個引發熱議的貼文:

貼主@蘇蘇有位朋友,起初兩人相處看似融洽,可漸漸地,貼主察覺這位朋友特別愛占便宜。

每次出去吃飯,朋友總讓貼主先付賬,說回頭給,可大多時候就沒了下文。

起初,貼主想著大家都是朋友,可能是忘記了,不給就算了。

可後來,貼主愈發覺得朋友的這種行為並非偶然,而是一種習慣性的索取。

貼主購買的各類生活用品,哪怕是尚未開封使用的,朋友都會毫無顧忌地拿來使用。

各類零食、飲料更是難逃朋友的「搜刮」,貼主剛將物品放置好,轉身便被朋友吃光,甚至還在別人面前說是她買的,以此來彰顯自己大方。

貼主雖然對朋友的行為深感不滿,但念及舊情,始終沒有與這位朋友徹底劃清界限。

直到有一次,貼主送給朋友一個雖便宜但用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朋友卻很不高興,過了幾天還陰陽怪氣地抱怨禮物沒用。

貼主這才徹底明白,朋友只是打著「友情」的幌子,把她當成「提款機」和「冤大頭」。

而與這樣一位內心貧瘠的朋友纏結,只會不斷地消耗自己的精力與情感。

貪心不足蛇吞象,過度善良易受傷。

以自己的一片赤誠,去溫暖一個永不知足的爛人,只會被耗盡情感,甚至被刺傷心扉。

正如曾國藩所說: 「與好利者共事則己必受累。」

與「心窮」之人纏結,善意被揮霍,付出無報酬,反而落得麻煩纏身、心寒意冷的結局。

與其如此,不如果斷與其劃清界限,將精力投入到那些能夠相互滋養、共同成長的情誼中。

3

明確底線,

遠離消耗你的「心窮」之人

聽過這樣一句話: 「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

起初,很多人都認為,真心定能換來同等的珍視與感恩,然經歷過被「心窮」之人毫無愧疚的索取後,多數人便會醒悟。

善良固然珍貴,但並不意味著要無底線地縱容。

面對那些內心貧瘠、只知索取的人,必須展露鋒芒,明確底線,才能保護自己。

1、明確底線

賈平凹年輕時,特別喜歡書法,有個朋友多次找上門來求字。

一開始,賈平凹顧及情意,總會滿足他。

某次兩人閑聊時,賈平凹隨口說道,自己寫文不過是換煙抽罷了。

哪曉得,朋友毫不掩飾地講:「你若不寫了,我收藏的字便毫無價值了。」

賈平凹一聽,語氣堅決地回應:「寫不寫是我的自由,你有什麽理由來幹涉我呢?」

自此,兩人情義斷絕。

生活中,不少人身邊都有這類朋友。

他們看似熱絡,常給人交情匪淺之感,實則心懷鬼胎,一心盤算著從他人身上撈好處。

古人早有告誡,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面對心懷叵測、索取無度之人,莫要一味隱忍,任其將自己拖入疲憊深淵。

果斷亮出底線,讓他們知曉你的原則不容踐踏。

唯有如此,那些「心窮」之人,才會有所忌憚,不敢輕易纏結。

我們便能擺脫貪婪吞噬,守住生活與精力,重歸自在安寧。

2、學會拒絕

你有沒有發現,不知何時,我們身邊充斥著這樣一群「假人」。

假同事明明能獨立搞定工作,偏把瑣碎雜事一股腦全塞給你;

假朋友只顧自己享樂,借「應急」之名借錢,過後卻絕口不提還錢,佯裝失憶;

假親戚明明清閑,卻借口忙碌,把照顧長輩這類責任一股腦甩給你。

他們內心缺真誠、少擔當,將他人的善良當做「富礦」,肆意開采。

長此以往,我們的精力被消耗,生活與工作也亂了套,陷入疲憊無奈的困境。

然而,太多人困於「拒絕會得罪人」的執念,不斷遷就。

可這種失衡的關系恰似在沙灘上建樓閣,根基不穩,隨時可能坍塌。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付出。

真正珍視你的人,不會罔顧你的處境,無休止提要求。

蔣方舟曾說: 「拒絕是苦,然而那是一時之苦,陣痛之後,便是安寧。」

學會拒絕,大膽說「不」,收回無端耗費的精力,還自己一片清爽自在的生活。

4

寫在最後

尼采曾說:「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人生路上,我們時常遇到內心貧瘠之人。

他們被無盡私欲驅使,如蠶食桑葉般,一點點侵蝕我們的善意。

面對這種貪得無厭的窮人,明確底線,及時遠離。

如此,我們腳下的路才會越走越寬,人生才會越過越順。

-THE END-

● 作者: 陳歡樂 。 用文字沖破荊棘,勇敢追光。本文為MBA智庫原創先發,轉載請聯系我們。MBA智庫——管理者專業學習成長平台,兼具熱點與幹貨,頂尖管理知識、進階職場指南。APP、頭條號、微博@MBA智庫。